我低头看着手里的那张遗嘱复印件,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张福明——我伺候了八年的老伴,在他确诊癌症的当天,竟然和儿子张海一起偷偷立了遗嘱,把所有家产留给了他亲儿子,连一句商量的话都没有。
“你放心,我会安排你走得体面点。”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什么叫“走得体面”?我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八年,牺牲了自己的生活,却换来一句“安排体面”?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在他们眼里,我不过是一个伺候人的外人。
我叫林秀兰,今年53岁。
八年前,我和张福明结婚。
他比我大十岁,退休后每月拿着一万多的养老金,日子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安稳。
我那时候刚离婚,儿子在外地成家,想着找个伴互相扶持,才答应了张福明的追求。
结婚前,他承诺得很好:“以后咱俩就是一家人,你做主,家里的事情你说了算。”我信了,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归宿。
可婚后,我才发现,这个“家”并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张福明有一个儿子张海和一个妹妹张玲。
张海35岁了,工作一直不稳定,三天两头失业,每次失业后就跑回家住。
张玲外表精明能干,实际上却是个喜欢依赖哥哥的“小公主”。
结婚后第三个月,张玲带着大包小包跑回家,说是和丈夫吵架,要“暂住几天”。
结果,这一住就是两年。
两年里,张玲从不干家务,连碗都不洗,生活费一分不出,理直气壮地说:“我哥的钱不就是咱家的钱吗?再说了,我又没工作,哪来的钱?”
张福明听了,非但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还帮腔道:“亲妹妹嘛,住几天怎么了?”
张玲的“几天”,成了两年。
而张海这个“宝贝儿子”,更是把家当成了旅馆。
每次回来,不是让我煮饭,就是让我洗衣服,甚至连扔垃圾都要我去做。
他总是用一种命令的语气喊我:“林阿姨,快给我倒杯水。”“林阿姨,我的衣服怎么还没洗好?”从来没有一句“谢谢”,更别提尊重。
我试着和张福明沟通,可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他们都是一家人,你别那么计较。”
一家人?我是他们的一家人吗?我不过是个伺候人的外人罢了。
我本可以走,但我没走。我想着,女人这一辈子,总要为个家活着。张福明虽然偏心儿子和妹妹,但对我还算温和。我咬着牙忍了下来,告诉自己,日子总归会好起来的。
可真正让我寒心的,是张海的一次无理取闹。
那天,张海又失业了。他一脸不耐烦地回到家,把鞋往客厅一甩,整个人瘫在沙发上,对我喊:“林阿姨,去给我下碗面,我饿死了。”我刚忙完厨房,有些累,便回了一句:“你自己下吧,锅里有现成的。”
没想到,他竟然拍着桌子吼:“你什么意思?不就是煮个面吗?我没让你干别的吧?你嫁到我们家,就是伺候我的,还挑三拣四了?”
张福明听见了,从房间里出来,非但没指责儿子,反而冲我说:“你就煮一碗面能怎么样?他又不是外人。”
那一刻,我彻底寒了心。
可即便如此,我还是留下了。我告诉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
后来,张福明的身体越来越差,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我陪着他挂号、拿药,熬夜照顾他,连自己都累出了腰椎病。
张玲依旧住在家里,张海时不时回来“啃老”,他们谁也没有帮过我一次,甚至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我心里憋着一股气,但始终没有发作。
直到他被确诊为癌症。
医生说,他最多还有半年时间。我听了,眼泪止不住往下掉,想着不管以前多委屈,这半年一定要尽心尽力照顾他。可没想到,他却在确诊的当天,叫来了儿子张海,悄悄立了遗嘱。
我是后来才知道的。那天,他和张海在病房里低声商量,我推门进去时,话头戛然而止。张福明看了我一眼,犹豫了一下,才轻描淡写地说:“我刚签了遗嘱,家产留给我儿子。你放心,我会安排你走得体面点。”
“安排我走得体面点?”我愣住了,半晌没反应过来。
“福明,我伺候你们一家八年,连一句抱怨都没有。你觉得我做的这些,值不上一句商量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秀兰,财产是我的,我留给谁是我的自由。再说了,你又没孩子,留给你了,以后还能传给谁?”
我愣住了,气得浑身发抖:“张福明!八年来,我伺候你、伺候你儿子、伺候你妹妹,我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可你呢?在你心里,我到底算什么?”
他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
那一刻,我的心彻底死了。我笑了笑,冷冷地说:“张福明,从今天起,谁爱伺候你就让谁伺候吧!”
说完这句话,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病房。
回到家,我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准备离开。张海看到我收拾行李,急了:“林阿姨,你不能走啊!我爸还指望你照顾呢!”
“照顾?”我冷笑了一声,“张海,我照顾了八年,够了。从今天开始,你自己照顾吧。”说完,我拉着行李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那个让我窒息的家。
回到老家后,我重新过上了自己的生活。虽然日子清苦,但我过得踏实。张福明后来打过几次电话,想让我回去。我没有接,也没有回。我已经不想再和他们有任何瓜葛。
或许有人会说,我太绝情,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份“绝情”是我用八年的忍耐换来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珍惜你的付出,那你的付出就是浪费。与其把生命耗在不值得的人身上,不如留给自己。
这辈子,女人最该善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