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故事(七):明朝的三宣六宣慰是否统治过缅甸

访枫看国际 2023-08-26 00:23:02

现在好多人一提到缅甸首先就会想到电信诈骗、金三角以及军阀割据。如今盘踞在缅北的电诈园区其实大部分是从国内逃出去的犯罪分子搞起来的,但他们其实是利用了缅甸的乱局依靠当地军阀充当保护伞。缅甸为什么会形成军阀割据犯罪猖獗的混乱局面呢?这其实还要从历史上的土司制度说起。早些年电视剧《黑冰》反派角色G先生就曾说过:“缅北金三角的一大势力就是当地土司”。

所谓土司是指中央政府在边地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这种制度其实并非中国所独有。如今缅甸北部有一个掸邦。这里主要居民就是掸族人。可能有些人对掸族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其实缅甸所谓的掸族在中国被称为傣族、在泰国被称为泰族。这是一个在中、缅、泰等国跨境分布的民族。历史上这个民族曾与古代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5世纪中期这个民族曾建立过一个名为“哀牢国”的政权。

这个哀牢国大致就位于如今云南哀牢山以及缅甸北部部分地区。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个属国5万余户55万多人归附东汉王朝。东汉在哀牢故地设置了永昌郡。从此滇西、缅北一带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蜀汉、西晋、东晋等王朝延续了对滇西缅北地区的统治。南北朝时期分裂的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有些鞭长莫及了,于是当地部落开始纷纷割据自立。到了唐代蒙舍诏统一其他各部族建立了南诏国。

公元902年南诏灭亡后中国云南地区又先后兴起过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等政权。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是继南诏国以后云南地区又一个统治时间相对较长的政权。从南诏到大理对滇西缅北的少数民族部落大多直接任命其首领为当地世袭土官。就在大理国兴起之际在如今缅甸境内兴起了蒲甘王朝。这个王朝完成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蒲甘与大理接壤后双方边境上的土司政权就开始左右摇摆。

有些土司今天臣服于大理,明天可能就该换门庭投靠蒲甘。同样今天臣服于蒲甘的土司明天也可能转投大理。不过在200多年间大理与蒲甘并未因为边境土司问题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公元1254年大理被蒙古人征服后缅甸蒲甘王朝就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蒙古帝国接壤了。公元1277年边境上的干额土司宣布归顺元朝。这引发了此后元朝与缅甸蒲甘王朝长达10年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包括蒲甘都城在内缅甸大部分领土被元朝占领。

元军占领蒲甘以前缅甸的统治结构类似于欧洲中世纪那种自上而下的封建体系:缅甸各部族建立的城邦小国臣服于蒲甘王朝的统治,而蒲甘国王则把全国土地分封给各地被称为“谬沙”的封建主和各级行政官员。这样缅甸虽说建立起了统一的蒲甘王朝,但实际上各部族头领在自己的封地内仍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这些头领其实也和元朝以及后来的明、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册封的土司类似。

元朝征服缅甸以后昔日臣服于蒲甘王朝的各部族开始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以前缅甸各个部族土司政权至少都还要服从蒲甘王室的领导,等到蒲甘王朝被元朝所灭后这些部族土司政权就转而纷纷向元朝称臣。公元1287年元朝在缅甸设缅中行省进行管辖,还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和萨尔温江上游地区设置了太公路、云远路、蒙怜路、蒙莱路、木邦路等行政区。1290年元朝撤销缅中行省改设缅甸宣慰司。

中国元朝在征服缅甸后边境几乎推进到了印度洋沿岸,但元朝并未在缅甸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当地始终有一些部族土司政权不愿接受元朝的统治。元朝在缅甸的统治其实并不怎么稳固:时不时就需要征讨一下某个不听话的土司政权。这也给后来缅甸土司的独立埋下了伏笔。1368年掸族在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而孟族则在缅甸南部建立了勃固王国。除了阿瓦、勃固这两大强国之外缅甸各地还分化出其他一些小邦国。

这些缅甸土邦时而臣服于中国元朝,时而又宣布脱离元朝的管辖。与此同时土邦之间也长期混战不休。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遣傅友德、蓝玉、沐英等人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元朝残部。明朝在继承延续元朝在西南地区的疆域基础上设立了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三大宣抚司和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

明朝全盛时期的领土一度覆盖了如今缅甸大部分地区。由于明朝对三宣六慰地区一直采取羁縻统治,当地土司一直保持相对比较独立的自主权限。缅甸在元朝和明朝并未被当成外国看待,而是当成与西南土司政权一样享有较高程度的自治。三宣六慰的土司官长由当地部族首领世袭。土司政权内部事务基本自治,但经济上要承担朝廷的征役差发和“贡赋,而且在战时要服从朝廷的调遣。

那时缅甸大部、泰国北部、老挝的中部皆“滇中可以调遣者”。当时中国商人从滇西重镇永昌(保山)、腾越(腾冲)等地沿大盈江和瑞丽江接伊洛瓦底江贯通缅甸的南北水陆交通线往来活动。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和缅甸的棉花、玉石通过这条交通线或输入中国内地或销往印度洋沿岸地区。明初朱元璋、朱棣在位时期对三宣六慰地区的管辖还比较到位。明朝对中国领土的一大贡献就是对云南的同化。

在明朝以前云南基本处于当地少数民族土司的统治下。明朝自洪武年间平定云南以来就在当地广设卫所、改土归流、移民实边。明朝在云南驻军20万,还把当地的行政建制改为与内地一致。当然云南也保留了像纳西族木氏土司这样一些少数民族土司政权,但这些土司政权大多都忠于明王朝且倾心汉化。这些土司政权实际上成为了保卫国家边疆的一道屏障。位于云南边陲之外的缅甸又是另一种情况。

明朝在如今缅甸境内并未驻军。明朝册封的缅甸宣慰司实际上就是阿瓦王国、大古剌宣慰司则是勃固王国、底马撒和底兀剌是东吁王国。这些土邦王国虽说名义上臣服于明朝,但实际上是否听命取决于明朝的国力是否强大。朱元璋、朱棣在位时期还能镇得住这些缅甸土司。尤其是朱棣命郑和下西洋以及收复交趾以后明朝对东南亚的管控得到加强。这时缅甸土司自然不敢造次。

公元1428年明朝从交趾地区撤军。5年后明朝停止下西洋。公元1449年明朝遭遇土木堡之变。从此明朝的国策由对外积极开疆拓土转为全面的战略收缩。这时明朝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最远只能达到滇西一带。三宣六慰中的三大宣抚司尚能实际控制,至于六大宣慰司实际上早已成为事实上割据一方的独立政权了。这些政权最终在名义上也完全脱离明朝的管控只是时间问题了。

最先向明朝统治发起挑战的不是缅族土司,而是一个掸族土司——麓川。明朝曾多次征讨这个土司政权。双方的战争结果却是两败俱伤,而缅族的东吁王国则趁机发展壮大。最终正是这个东吁王国统一了缅甸进而开始与明朝争夺西南土司政权。这为明朝后期与缅甸东吁王朝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直到明朝灭亡后中缅边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这又引发了清朝乾隆年间先后四次征讨缅甸的军事行动。

0 阅读:59

访枫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