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八大叛徒的结局,一人畏罪自杀,还有一人被烧掉了脑袋

若非从前声声慢 2023-05-31 15:14:16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一些小人物虽然落笔较少,但这些小人物却是改变三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从这些小人物变化中,能体味到人性变化。而这些小人物有的不知所踪,有些则被罗贯中按照传统思维丑化掉了。 三国中的郭嘉、荀彧、徐庶、张辽等名人,虽然都改换过门庭,但是他们并没有背叛自身的主公,而张松、法正、许攸等人的行为,就属于背叛了。例如张松、法正,吃里扒外,帮助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许攸也在官渡之战中转投曹操,并为曹操献计,帮助曹操击败了对手袁绍。

刘备是三国一位以仁义著称的主公,他手下有很多忠勇、忠义之士,例如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等,但是刘备手下,也出现了不少叛徒,太守及以上的文官武将,就要多达8人。 “历史上有那么多有始无终的诺言与誓言,还有那么多为了权力兄弟反目、乃至骨肉相残的惨剧,只有刘关张三人,算是用生命,来践行了这段友谊。而我相信刘备的另外几位老兄弟,士仁、麋竺、麋芳,也一定会在这段感人的友谊面前喟然长叹,自觉渺小,无地自容……

麋芳(左)傅士仁(右)

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将傅士仁

麋芳是东海朐县人,他们家族世代经商,钱很多,家族中仆役就要多达万人。刘备做徐州牧期间,糜芳和其兄长麋竺,就开始跟随刘备,他们还拿出了家中的大量钱财,资助刘备。这之后,刘备多次被曹操等对手击败,经常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但是麋竺、糜芳兄弟,一直跟随他。

刘备为了拉拢麋芳、麋竺,将他们的妹妹麋夫人,娶为了自己的妻子,这让麋芳成了刘备的小舅子。

麋芳本为徐州牧陶谦部下,曾被曹操表为彭城相。后来辞官,随刘备从徐州辗转至邺城、汝南、新野、长坂坡、江夏等地,奔波多年。

刘备称汉中王时,糜芳为南郡太守,但受到关羽的轻慢。后来,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而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吕蒙袭取荆州时,将已经投降的傅士仁展示给糜芳,麋芳于是选择投降,导致关羽兵败被杀。

此后,在吴国担任将军,并且为吴征伐。

麋芳先辈世代经商,家中仆役上万,财产极为丰厚。最初与兄长麋竺跟随徐州牧陶谦。 兴平二年(195年),陶谦病逝,麋芳与兄长一起追随刘备。此后的十余年间,刘备多次因为兵败而失去了立足之地,麋芳始终跟随刘备颠沛流离。

建安元年(196年),刘备在下邳被吕布击败后,麋芳跟随刘备逃到海西。

后来,刘备再次被吕布击败于小沛,麋芳跟随刘备逃到曹操那里。

再后来,麋芳曾被曹操上表荐为彭城相,但最终辞官,而是继续随刘备奔波。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高顺等人攻破了刘备据守的沛城,刘备单骑逃走。麋芳几经波折,终于与刘备汇合。

建安五年(200年)春季,曹操亲自东征刘备于徐州,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逃往青州,后来又在邺城东面约二百里的地方停留了一个多月。麋芳带领着被打散的士卒也来到这里与刘备汇合。

建安五年(200年)七月,麋芳跟随刘备来到汝南,在这里跟随刘备一起击杀蔡阳。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攻击刘备。刘备兵败汝南,麋芳跟随刘备逃到新野。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麋芳跟随刘备一起南撤。然而,当刘备之众行至长坂坡时,曹纯的虎豹骑大破刘备,麋芳跟随刘备一起逃亡到江夏。 关羽镇守荆州时,麋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而将军傅士仁屯公安,二人一直嫌弃关羽轻慢自己。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给军资,但二人没有完成任务,关羽便放出话说:“回来再收拾你们。”二人皆恐惧不安。同年,吴将吕蒙袭取荆州,傅士仁开城投降。麋芳开始坚守,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后也开城投降,此举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其兄麋竺也因此羞愧病死。 麋芳的投降举动也遭致吴人的鄙视。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让开,向前喊道:“回避我们将军的船!”虞翻厉声说:“失去忠心的人,凭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两座城池,却称将军,可以吗?”麋芳十分惭愧,关上船上的窗让虞翻先过。

后来虞翻乘车出行,经过麋芳的营地,官吏没有开门,虞翻的车马不能通过。虞翻十分生气地说:“应该打开的关闭,应该关闭的打开,哪有这样做事的?”麋听到后,更加羞愧。

黄武二年(223年) ,孙权下令贺齐突袭蕲春,麋芳等人跟随,最终获胜,俘获晋宗。 “在演义中,罗贯中给麋芳安排了这样的下场——他和傅士仁见刘备伐吴,便想要重新回归蜀汉。于是他们便将仇人马忠(活捉关羽之人)的首级献给刘备,刘备不允,反而令关羽之子关兴将麋芳和傅士仁处以活剐之刑,以此来祭奠关羽英灵。对读者来说,这样的结局虽为虚构,倒也大快人心。可以看到,麋芳临时叛变,不仅坑死了一代武圣关羽,还连累到张飞因此遇害,蜀主刘备也因“夷陵之战”惨败,含恨逝于白帝城。自此之后,当年所向披靡的刘关张三兄弟,也不复于人间。对于这样的无耻小人,东吴官民也充满鄙视,不过整体而言,麋芳还是担任将军职务并立有战功,结局虽无明确记载但应该不至于太差。然而在演义中,罗贯中却给他安排了这样的下场——糜芳和傅士仁见刘备伐吴,便想要重新回归蜀汉。于是他们便将仇人马忠(活捉关羽之人)的首级献给刘备,刘备不允,反而令关羽之子关兴将麋芳和傅士仁处以活剐之刑,以此来祭奠关羽英灵。对读者来说,这样的结局虽为虚构,倒也大快人心。

傅士仁是幽州广阳郡人。刘备早年一直活跃在幽州一带,那时他投靠到刘备帐下,一直跟随刘备。

后来,刘备拿下荆州,又率兵入川,准备谋夺益州时,就让麋芳做南郡太守,傅士仁做公安守将,让他们帮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对麋芳、傅士仁的态度非常轻慢,让两人对他心有不满。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后,威震华夏,为了尽快拿下樊城,进军许都,关羽将后方大量军队调往前线增援,孙权见此绝佳战机出现,乃立刻派遣吕蒙率领吴军主力水师溯江而上,背后捅刀。

在吴军水师船队到达寻阳,即将进入对方境内时,吕蒙命令全军伪装成商船船队,将士都隐藏在船舱下面;舱面上的船工则一律换上当时商人才穿的白色衣服。伪装完毕,然后昼夜兼程,偷入敌境。每到一处对方在长江边上的瞭望哨点,就派出伪装的特别行动队上岸,乘其不备将守军全数俘虏扣押,瘫痪其军事情报系统,从而神不知鬼不觉的杀至长江南岸的公安城下。

公安城是当年刘备任荆州牧时的治所,原称油江口,也就是油水入长江之口,赤壁之战后,刘备从周瑜手中借来此地,在此屯兵建城,周边郡县官员给刘备写信,最后都要带上一句"主公安否?" 刘备于是每次回信也都要带上"公安"两字 ,日子一长,这两个字便成了口头禅,大家干脆就将这座新城命名为“公安”。公安城防坚固,又凭临长江天堑之险,与长江北岸的江陵城互为犄角,是刘备、关羽经营了十余年的荆州大本营,如今兵力虽被调去大半,但也不是吕蒙随随便便就能拿下的。只要公安城的守将士仁(据《三国志》,士仁姓士名仁,《资治通鉴》以讹传讹变成了傅士仁)以南方武陵、零陵二郡为后援,与一水相隔的江陵守将麋芳守望相助,坚守旬月等待关羽回援,吕蒙纵然机关算尽,亦无能为也。

然而,吕蒙毕竟是吕蒙,他选择先拿下公安再转攻江陵自是有其考量的。公安城的守将士仁虽然是刘备最早的一批老兄弟了(士仁乃涿郡广阳人,与刘备老家涿县毗邻,可知其加入之早,如今又肩负此等重任,可见其与刘备关系匪浅),但毕竟不如江陵守将麋芳与刘备关系铁,麋家原本是徐州的土豪,家中世代经商,仆役上万,财产上亿,可以说是徐州的土皇帝。

建安元年,曹操上表荐麋芳为彭城相,但麋芳最终没有接受曹操的拉拢,而是继续追随刘备奔波,哪怕刘备沦为一个小小县令(新野牧),麋氏兄弟仍对其不离不弃。所以说,麋家乃是蜀汉政权的重要股东与创始人之一,麋竺在成都担任安汉将军,地位还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麋芳则担任南郡太守,负责着整个荆州后方的军政大权与防守重任;而江陵原为旧楚古都郢城,既是南郡治所,也是荆州治所,其城防完全是一个国都的级别,当年曹仁只率数千精兵屯守于此,便让周瑜数万吴军在城下顿兵一年之久!事实上,麋芳的忠心加上江陵的城防,以及这两城夹一水的严密防御体系,便是关羽能放心大胆大举北伐的原因所在。所以,吕蒙兵临公安城下后,没有马上硬攻,而是派了能言善辩的嘴炮王虞翻前去说降,士仁虽是刘备的老兄弟,但和关羽的关系并不好,又因未完成供给军资的任务曾被关羽责骂,心中不安,偏偏刘备又给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对荆州大小官员皆可先斩后奏,士仁内心恐惧不安,更被虞翻说的心惊肉跳,于是心一横干脆举城投降算了。

襄樊之战前夕,关羽还因为麋芳、傅士仁,没有给他准备好粮草,训斥了两人,这让两人对关羽是又惧又气。关羽在襄樊前线,和曹军苦战之时,江东吕蒙白衣渡江,进入了荆州。麋芳和傅士仁,害怕关羽回来后“收拾他们”,所以两人索性投降了吕蒙,将荆州拱手让与江东。

零陵太守郝普、荆州治中潘濬

郝普是义阳人,刘备入川作战时,将他任命为了零陵太守。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拿下了荆南四郡,但是地盘太小,不足以对抗曹魏。鲁肃劝说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但同时,他们也约定,刘备拿下益州后,要将荆州还给江东。刘备夺取了益州后,却不愿归还荆州,孙权一怒之下,派手下将领吕蒙,率兵去夺取荆州。长沙、桂阳望风归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愿投降,但是不久后,他也在吕蒙的欺骗下,无奈投降了江东。

刘备大怒,要用武力夺回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但此时,曹操又出兵攻打汉中。刘备只能和孙权议和,遭欺骗投降江东的郝普,也被孙权送回了蜀汉。襄樊之战时,吕蒙出兵夺取荆州,他再次投降了东吴。在东吴,郝普做到了廷尉,但因为和亲信密谋造反一事败露,被迫自杀了。 对于这段吕蒙骗郝普开城投降的历史在《资治通鉴》中有详细的记载。

“蒙移书长沙、桂阳, 皆望风归服, 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刘备闻之, 自蜀亲至公安, 遣关羽争三郡。孙权进驻陆口, 为诸军节度, 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以拒羽; 飞书召吕蒙, 使舍零陵急还助肃。蒙得书, 秘之, 夜, 召诸将授以方略; 晨, 当攻零陵, 顾谓郝普故人南阳邓玄之曰: “ 郝子太( 郝普别号) 闻世间有忠义事, 亦欲为之, 而不知时也。今左将军在汉中, 为夏侯渊所围, 关羽在南郡,至尊身自临之。彼方首尾倒悬, 救死不给, 岂有余力复营此哉! 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 曾不移日而城必破, 城破之后, 身死, 何益于事, 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 岂不痛哉! 度此家( 谓郝普) 不得外问, 谓援可恃, 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 为陈祸福。” 玄之见普, 具宣蒙意, 普惧而出降。蒙迎, 执其手与俱下船, 语毕, 出书示之, 因拊手大笑。普见书, 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 渐恨入地, 蒙留孙河, 委以后事, 即日引军赴益阳。”

说的就是吕蒙领命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其他两地都不战而降,唯有零陵太守郝普还在死守。在刘备亲征,关羽大军已到益阳,鲁肃领兵阻挡。这时候吕蒙已经接到密令要他撤军增援鲁肃,但他不但对命令秘而不宣,反而派郝普的好友邓玄之前往劝降。骗郝普说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围困,关于在南阳无法分身,零陵不日便将城破。到那时候,他就将必死无疑,与其家中老母一同被杀不如开城投降,享受荣华富贵。没成想,吕蒙这一骗,郝普信以为真,于是便开城投降。等到郝普投降以后,吕蒙才把孙权给他的调令拿给郝普看,郝普这时候才追悔莫及。吕蒙在占领了零陵之后,得意洋洋的班师回援鲁肃。

刘备和孙权议和之后,郝普又回到刘备的身边。吕蒙白衣渡江袭杀关羽占据荆州之后,郝普再次被归顺了东吴。郝普后来在吴国当上了廷尉(九卿之一)成为孙权所倚重的大臣之一,按道理讲郝普从一个降将能做到吴国廷尉应该说是官运不错。然而却不想他再次被魏国间谍所骗,而这次他不仅丢掉了官位还丢掉了性命。 原来魏明帝曹睿曾派一位叫隐蕃的间谍打入吴国内部,隐蕃到了吴国凭借着出色的口才获得了孙权的赏识被任命为了廷尉监。廷尉监是廷尉的属官,也就是说隐蕃是郝普的直属下级。隐蕃私底下和郝普结交,两人相识之后郝普也被隐蕃的口才折服。郝普甚至认为隐蕃是一个王佐之才时常为他屈居自己之下而觉得不平。在郝普等人的力捧之下隐蕃一下子成为了吴国的大红人,一时之间前来和隐蕃结交的人络绎不绝。 不久之后隐蕃的间谍身份曝光,他在潜逃回魏国的路上被吴国人活捉。事后孙权下令彻查和隐蕃结交的人,因为隐蕃而被牵连的吴国大臣都受到了严惩。而郝普不仅和隐蕃结交还曾力挺过隐蕃,他这一次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自己的罪名。孙权甚至当面对郝普说,造成今天这种局面都是你的原因。郝普无法辩驳之后便羞愤自杀。

潘濬是武陵郡人,荆州的世家大族,刘备为了拉拢荆州豪族,让潘濬做了荆州治中,但因为关羽不喜欢他,他在荆州始终郁郁不得志。吕蒙夺取荆州时,潘濬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江东。

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

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211年),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与守臣关羽不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孙权称帝后,拜少府,进封刘阳侯,又改太常。黄龙三年(231年),授假节,与吕岱率军五万平五溪蛮夷叛乱,经三年而斩获数万,使得一方宁静。潘濬为人刚正不阿,在吕壹弄权时,屡请孙权将其诛杀。甚至想亲手击杀吕壹,使吕壹对他非常畏惧。

到江东后,潘濬为江东屡立奇功,让他得到了孙权的重用,潘濬的女儿还嫁给了孙权的次子孙虑。

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他二十一岁时师事于大儒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因而知名。不到三十岁就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濬审查处死,使得全郡震惊恐惧。后来担任湘乡县令,治理湘乡颇有名声。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濬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潘濬在荆州时,与荆州守臣关羽不和。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才下地拜谢,并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并领兵。 陈寿在《三国志本传》对其评价,是“公清割断、节概梗梗,有大丈夫格业”。只是潘濬没有为刘备死节,反而投效东吴,成为高官名臣,成书于明代的《三国演义》秉承“帝蜀寇魏轻吴”理念,才将其丑化为“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的小人。

侏儒一节

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派五千人前往就够了,孙权问为何轻视他,潘濬回答:“樊胄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孙权大笑,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胄。

其实,潘濬在荆州失陷后投吴,亦无足以苛责其人品。汉末还没有明清理学大兴后的君臣观念,诸侯乱世,君择臣臣亦择君。魏蜀吴三国大量重要文臣武将,都并非仅仕一主,许多更“拔于亡虏”。

就如刘备账下收容的众多刘璋旧部,除却法正这种“带路党”不提,剩下那些即使积极抵抗过刘备的,这些深受刘璋举拔之恩的人,最后谁替刘璋殉死了?哪怕是豪言“断头将军”的严颜,亦难例外。蜀汉开国群臣里这些人更占了相当部分。

当然,东吴占荆州后,武陵从事樊伷勾连诸夷,欲叛归刘备,潘濬率吴军将其平定之举,亦有北宋苏辙认为,这是忠于新主却损于故主,不及乐毅仕宦于赵,却不肯为其谋划伐燕之策。

甚至是元朝理学家郝经,极是推崇蜀汉、贬斥魏吴,参照《裴注》《通鉴》将《三国志》改编为《续后汉书》 ,“正陈寿帝魏之谬、升《昭烈》为《本纪》,黜吴、魏为《列传》”,却也赞扬潘濬是「方严疾恶,义形于色,梗梗有大节,有吴之栋石也。」

《三国志·蜀书》中并提及潘濬,“先主入蜀,以为荆州治中,典留州事,亦与关羽不穆”,其实也间接说明了潘濬没有为关羽殉死的原因。

潘濬是个性烈如火、嫉恶如仇的性子,这点即使在东吴也丝毫无改,完全没有通常降臣那样如履薄冰、忧谗畏讥的自觉;

而关羽在史书中的评价,是“刚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傲上而不忍下,出口则必伤人,如讥孙权为“犬”,黄忠为“老卒”,和新降之马超比高下,要诸葛亮特地写信安抚。

所以两个人的性格作风恰好是针锋相对,水火难容。

汉末士人一向秉承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之训,

关羽和潘濬关系不睦,文武不和,上下有隙,潘濬没有义务对关羽愚忠死节,也是情有可原。而刘备于潘濬本有举拔之恩,潘濬在驻守武将先降,僚属都率先投降的情况下,直到孙权亲招,一番涕泣始归,亦算不得相负。

上庸太守申耽、西城太守申仪

申耽、申仪是兄弟,他们出生于上庸的豪强大户。上庸原本被曹操所占据,曹操让申耽担任上庸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拿下了汉中。随后,他让刘封、孟达率兵去夺取上庸。申耽率众投降了蜀汉,他的官职不变,刘备依旧让他担任上庸太守,让申耽的弟弟申仪担任西城太守。

不久后,蜀汉内部发生了变故。襄樊之战中,因为刘封、孟达见死不救,导致关羽被杀。事后,刘备震怒,杀了刘封,孟达害怕,率众投降了曹魏。申耽和申仪,也背叛刘备,投降了曹魏。

《三国志蜀书刘封传》: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后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申耽降魏,魏假耽怀集将军,徙居南阳,仪魏兴太守,封员乡侯,屯洵口。《魏略》:

申仪兄名耽,字义举。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又遣使诣曹公,曹公加其号为将军,因使领上庸都尉。至建安末,为蜀所攻,以其郡西属。黄初中,仪复来还,诏即以兄故号加仪,因拜魏兴太守,封列侯。太和中,仪与孟达不和,数上言达有贰心於蜀,及达反,仪绝蜀道,使救不到。达死后,仪诣宛见司马宣王,宣王劝使来朝。仪至京师,诏转拜仪楼船将军,在礼请中。

初平年间在西平、上庸二郡聚众数千家,与张鲁联系紧密,又派遣使臣拜诣曹操,曹操于是赐予他将军称号,让他担任上庸都尉,后又升任太守,封员乡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急切希望统领益州全境,于是命令孟达从秭归郡北攻房陵郡,曹魏房陵太守蒯祺被孟达大军攻杀。接着,孟达又要进攻上庸郡,刘备暗地里担心孟达一个人难以独任,于是派遣刘封从汉中前往统领孟达军,会师上庸。时任上庸太守的申耽率领全郡投降,将妻儿以及宗族都迁往成都为质。刘备于是任命申耽为征北将军,其余官爵保持不变(上庸太守、员乡侯),又任命申耽之弟申仪担任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魏黄初元年(220),先是同僚房陵太守孟达因为害怕未救关羽而获罪,又因为与刘封交恶,于是率领部属集体降魏;后又胞弟申仪率军叛乱,大破刘封大军,刘封被迫逃回成都。申耽无奈之下,也投降了魏国。曹丕因为申耽不是自愿归附,于是剥夺了他的军政大权,赐予他怀集将军的称号,迁徙他到南阳居住,闲散在家,又剥夺了他的爵位,转封其弟申仪为员乡侯。申耽终老于家。

镇北将军黄权、宜都太守孟达“,本来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后来却投降关羽。可是同样是投降,世人为什么说于禁投降是晚节不保,而黄权投降却没有人苛责他呢?黄权投降是因为刘备一意孤行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世人自然不会怪他了。

黄权和孟达,原本都是刘璋手下的将领。刘备要率兵入川时,黄权提醒刘璋防备刘备,导致他被刘璋贬官,但孟达主动投靠刘备,帮助他夺取益州。刘备夺取益州之后,黄权也被迫降了他。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举兵南征张鲁,张鲁败逃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就会受到威胁,这就割去了蜀地的大腿与臂膀。”于是刘备以黄权为护军,率领诸将进入巴中。

但张鲁已经回到南郑,投降曹操。其后,刘备击破巴郡賨人首领杜濩、巴郡七姓夷王朴胡,发动汉中之战,攻杀曹操帐下名将夏侯渊,占领汉中。人们只知道攻取汉中主要依靠法正的谋略,却不知道这些计谋都是黄权首先替刘备想出来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领益州牧,任命黄权为治中从事。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准备征讨吴王孙权,黄权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水路出兵顺流而下,易进难退,为臣乞请您让我为先头部队去试探敌人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防御魏国出兵,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

章武二年(222年),吴国大都督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汉江南前线部队大败,刘备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领部下投降于魏国。有关部门依照法规,上报要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于是,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的家人。

魏文帝曹丕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主(刘备)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汉,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曹丕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从蜀国投降的人中有人说,刘备已经诛杀了黄权的家人。黄权知道其言不真实,于是对曹丕说:“我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表明了我的本志。疑惑还未解,请等待之后的答案。”没有立即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和他判断的一样。 正始元年(240年),黄权去世,谥号“景”,其中黄邕袭封爵位。

黄权留在蜀中的儿子黄崇,官至尚书郎。魏灭蜀之战,黄崇跟随蜀国卫将军诸葛瞻抗击邓艾。诸葛瞻率大军到达涪县,止步不前。黄崇多次劝他应快速向前行军,占领险要地势,不让敌军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邓艾得以长驱直入。诸葛瞻退守绵竹后,黄崇激励部下将士,决心战斗到死。后来,黄崇死于乱军之中。

孟达(?-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与法正一起入蜀地依附刘璋。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命其驻守江陵,蜀平后为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私下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担任,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关羽包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发兵,自行援助。当时,关羽的战局胜利在望,而上庸等地刚刚归附而人心不稳,因此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要求。不料,关羽的战局很快就急转直下。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孟达在投降曹魏之后,也希望刘封也能投降魏国。当时,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督领徐晃、孟达等诸军袭取东三郡。孟达写信给刘封,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后来,正如孟达所言,刘封回到成都后,果然被赐死。刘封叹息说:“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

孟达投降曹魏后,在曹丕时受到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达且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并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

曹丕死后,当时桓阶、夏侯尚都已去世,孟达因心不自安,在诸葛亮引诱下,企图归蜀汉,孟达又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申仪将孟达计划泄漏,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 孟达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当司马懿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时,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后来,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

孟达有子孟兴,为议督军,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被迁徙回右扶风。 “诸葛亮一向是以道德卫士的形象自我标榜。孟达仅是个人政治问题,却连带提出了杀人妻子、覆灭族人的狠招,似乎也不太符合孔明的性格特征。究其缘由,恐怕不仅只是公事,可能还和私人恩怨有关。 不过,在诸葛亮的个人“黑名单”上,却有一人,排名更胜曹操、司马懿。此人名气不大不小,叫作孟达。孟达此人,“姿才容观”(《三国志》),应该算是帅哥,不过,诸葛亮痛恨孟达,绝不是因为其长得太帅。其实,略读《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出戏中,坐镇上庸的孟达同志,为保存自身军事实力,竟拥兵观望,无视战区关总司令的调度指挥,坐看着武圣一世英名,竟落于獐头鼠辈之手。《三国志》也有类似记载,“令发兵自助,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为一己之私,贻误战机,导致荆州战事崩盘,对于孟达的表现,刘备自然是很不高兴的(“会羽覆败,先主恨之”《三国志》)。作为皇叔亲密战友,诸葛亮对孟达其人,自然再也喜欢不起来。当然,这不仅只是为了照顾刘备的情绪,原来,早在诸葛亮出山之时,开篇大作《隆中对》就曾提出了荆、益两路出兵伐魏的战略方针,可这个“政绩工程”,却因关羽失了荆州,恐难得以实现。至于败事的元凶魏、吴,本不在势力范围,即便切齿,也是鞭长莫及,如此一来,只好迁怒“自己人”孟达了。

刚才说了,孟达是个帅哥,而且,他还是个敏感的帅哥,刘备、诸葛亮远在西川的情绪,却是有所感应的。于是,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寻了个托辞,竟举城降了曹魏(“达既惧罪,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原本,荆州失守,蜀汉已失一膀,如今连上庸城一并失去,可谓元气大伤。对于孟达无视国家统一大业,贸然向敌方投诚的行为,诸葛亮是极其不满的,《三国志》里就有隐晦地提及,“达之去就,明公(孔明)切齿,欲诛达妻子”。 这个时候诸葛亮对他的心也淡了,因为孟达的昔日好友李严也深度介入了对孟达的劝降。李严是东州人的头目,一直跟诸葛亮打对台,而且一味关心私利,不以大局为重。

诸葛亮可能担心孟达投降过来增加东州人的实力,让李严气焰更高,而且上庸之地本来比较贫瘠,周围又是山险,想从这里进取中原并不容易,孟达也反复无常不好使用,于是诸葛亮对接应孟达一事至少是没有以前上心了,根据史料记载,还有可能决定完全中止。

而司马懿八天之后就赶到新城门外,又用了十六天就攻克新城,斩杀孟达。

平心而论,孟达这次并没有下定决心叛魏,是被诸葛亮的计谋置于嫌疑之地。而在关键时刻,诸葛亮、司马懿都因为他的前科,对他完全没有善意,诸葛亮放弃了他,司马懿则直接砍了他。

但孟达也确实不是善茬,不但跟诸葛亮有来往,跟吴国也有接触。司马懿包围新城时,吴蜀都派兵来救(蜀国来救可能是李严而非诸葛亮的意思),只不过救兵还没到新城就陷落了。

总的来说,孟达因为运气不好,落下了污点,而这污点又影响了之后的人生轨迹。不然怎么说人生虽然很长,但关键点就是那么几处呢。

8 阅读:12036
评论列表
  • ylh 9
    2023-06-01 19:54

    关羽的脾气太傲了对瞧不起的人连面子功夫都不做,根本处理不好同僚下属的关系,作为一把手那就是灾难了,顺风顺水时还好一但有难“被打黑枪”的几率就相当高了

    ylh 回复: 戒酒了是我孙子
    没错,所以我说的是关羽不会败的莫名其妙,从孙权决定出兵开始关羽就败定了,魏吴两面夹击加上刘备益州军团刚刚汉中惨胜急需修整无力支援,就关羽手上那几万疲弊之师根本挡不住,但是如果士仁糜芳抵挡的话至少入川后路暂时不会瞬间丢失(之前没什么兵力的零陵城都能逼着东吴用诈骗降更别说公安江陵两座坚城,支持到关羽回来应该没问题),关羽搞不好还能带着部分荆州军退入益州。
    戒酒了是我孙子 回复:
    仔细看看史书,说实话就算吕蒙白衣渡江没有成功,关羽也回不来了,只能说荆州丢不丢的问题,当时鲁肃带着兵截关羽一道,陆逊带着大军截关羽。没有回来的可能性。
  • 2024-09-24 06:09

    到底是怎样的“轻慢”才能让糜芳这样与刘备生死与共的铁磁叛变。。。。我想大概没几个人会比糜芳做的更好

  • 2023-06-01 17:48

    孟达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房陵太守蒯祺,也就是诸葛亮的大姐夫。[哭哭]

  • 2024-05-05 05:58

    哈哈怎么一看上去一大堆人都是因为关刑天叛变的[笑着哭]

  • 2024-01-19 01:46

    每个阵营都有贪生怕死的,相对蜀汉来说曹魏东吴的叛徒更多。官渡之战曹操手下与袁绍通信的数不胜数,从袁绍那搜出来的书信多到以箱论数。东吴方面在官渡之战,大部分的文官全部主降。

    ★———— 回复:
    带投大哥张昭
    犀獾 回复:
    只是蜀汉成功的叛徒比例很高,曹魏与东吴很多叛徒都叛逃失败了
  • 2024-09-14 20:24

    关糜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