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国和秦朝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其实应该都会听说过嫪毐这个人和嫪毐叛乱这件事。因为这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面首,他跟秦始皇母亲赵姬的那段风花雪月的故事,确实足够劲爆火辣。
但是由于各人的历史关注焦点不一样,导致很多朋友至今也可能并没有真正读懂“嫪毐之乱”。史书上对“嫪毐之乱”的通俗解释是嫪毐和赵姬长期鬼混在一起,等到秦始皇上位之后,深感颜面受损,便打算除掉嫪毐,从而导致嫪毐铤而走险地发动叛乱。
但其实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嫪毐叛乱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政治、权力博弈。详情请看下文一一道来。
嫪毐充当的政治角色嫪毐本是一个街头混混,混迹市井的他因为男性功能特别强大,进而被秦国权臣吕不韦选送到了嬴政母亲赵姬的身边,说是给赵姬充当生活秘书,其实就是给赵姬提供私生活解决路径的面首。
这里面就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疑问。因为大家都知道,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宠妾,后来因为奇货可居的故事,把她当成筹码下注到了嬴政的爹爹身上。也就是,赵姬本是吕不韦的女人,这么多年跟吕不韦的关系也一直不清不白,吕不韦为何要在嬴政他爹去世之后,亲手把赵姬推给别人呢?他自己补位嬴政他爹留下的空缺不香吗?
这一切还要从赵姬这个欲壑难填的女人说起。这个女人其实是相当可怕的欲女,她在嬴政年幼的时候,就没少跟吕不韦暗通款曲。而且越来越肆无忌惮,有点不注意外围影响的明显倾向了。
史记中记载: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自古以来,偷情永远不会成为啥光彩的事情。欲女赵姬沉浸在“我要、我要、我还要”的欲望狂欢之中,从而使得吕不韦越来越胆战心惊了。因为小嬴政在一天一天地长大。你吕不韦作为一个权臣,私底下还经常性地去睡他妈,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考虑,嬴政都是难以接受的。精明一世的老狐狸吕不韦因此打定了要早点脱钩的念头。
但是,有些关系不是谁单方面想彻底划清界限就随时可以实现的。对于赵姬来说,你吕不韦提起裤腰带就想彻底走人,那指定是不行的。你离开我赵姬,照样可以夜夜笙歌,可我赵姬的独守空房该交给谁解决呢?你吕不韦辞职、退休都可以,但你必须要给我找一个接任者,这跟现在很多单位辞职、离职是一个味道。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才花尽心思给赵姬物色了嫪毐这个高级替补玩具。咱不跟你玩了,是我年纪大了,玩不动了。咱给你找个动力更加强大的座驾来满足你,你吃好、喝好、玩好,以后尽量别再纠缠我这个糟老头了。
果不其然,这女人一旦玩花了,也就基本没男人什么事了。赵姬体验过新欢嫪毐的强大动力之后,就再也没有心情去纠缠吕不韦了,而是迅速地跟嫪毐沉浸到二人世界当中去了。
嫪毐本就是一个招摇撞骗的江湖混子,能走上傍富婆的这条终南捷径,内心自然是喜出望外的。他仗着赵姬这个超级富婆对他的超高满意度,不断地进行了利益套现,慢慢成为秦国政坛的新贵。
但是嫪毐的权力崛起有一个啥致命缺陷呢?那就是他的崛起路径是上不得台面的!你是因为睡了嬴政的妈而上位的,已不可避免地对秦国和秦王的体面与尊严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这种情况下,如果嫪毐真正稍微聪明一点,就会夹着尾巴做人,处处与人交好,避免别人在关键时刻对他落井下石,或者力求在自己落难的时候帮他说两句好话。但是,显然这对于出身市井的嫪毐来说是属于要求过高了。嫪毐这货习惯性地小人得志,在得宠于赵姬之后变得越来越嚣张,不光公开宣称他是嬴政的“假父”,还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公开豢养门客、培植势力。
那么,上述表现是嫪毐自寻死路的根本原因吗?其实并不是,上述只是他自寻死路的引发点。嫪毐自寻死路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要从秦国当时的政局说起。
其实一个国家的权力结构通常都是多方势力盘根错节地保持联合经营的。秦国的政权传承到嬴政手里时,秦国的朝廷之上其实盘踞着三股主要势力,分别是:以嬴政名义上的奶奶华阳夫人(嬴政的父亲异人当初为了上位,寄养到了华阳夫人名下)及昌平君、昌国君(这些都是华阳夫人的娘家人)为代表的楚国势力、以吕不韦、赵姬为代表的赵国势力和以嬴政亲奶奶夏太后为代表的韩国势力。
这三股势力对于渴望亲政集权的秦王嬴政来说,其实都是列入死亡名单的敌对势力。
这三股势力当中,又以赵国势力最为强劲,毕竟吕不韦和赵姬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跟嬴政的利益捆绑更为紧密。
这些状况跟嫪毐有什么关系呢?他上的赵姬这艘船,其实是属于赵国势力这一阵营的人。但由于他上船过晚,又很难成为赵国势力的核心,所以这货有点意难平,不停地充当了秦国政局搅屎棍的角色。
其实在宋代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理学之前,古代对于男欢女爱的道德制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苛。比如宣太后就和义渠王生了两个私生子;汉代的吕雉也有老情人叫审食其;武则天的面首就多得去了……那些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只要没有政治利益上的冲突,一般不会用来大做文章的。
所以,嫪毐后面被嬴政弄死,其实并不是因为嫪毐给他爸戴绿帽子或者平时太过于嚣张跋扈,而是另有原因的。真实原因是嫪毐作为赵国势力的重要构成,一心想要集权的嬴政是不允许他活下去的。
综上所述,嫪毐表面是作为赵姬的面首身份存活于历史的,但实际上他是扮演了秦国朝廷盘踞的赵国势力新贵的角色。
嫪毐之乱的时代背景其实在嬴政建立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统一王朝之前,战国时代乃至以前,都隐藏着一根极为重要的政治隐线——政治通婚。
咱随便举几个例子哈!比如著名的宣太后就是秦楚通婚的典型例子,这次政治通婚的直观结果就是使得宣太后的魏国弟弟魏冉一跃成为了秦国历史上前三的权臣;比如前面提到的华阳夫人也是楚国人,她的能量大到了她能把毫无根基的异人直接捧上了王位,还在秦国政坛安插了昌平君、昌国君这样的楚国娘家人;又比如扶苏那个一直没有在史书之中露面的亲生母亲,其实也很可能是楚国人,因为后面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直接把公子扶苏和楚国放到一起打广告了……世人皆知秦晋之好,实际上与秦国通婚最频繁、最亲密的是楚国。
那么,战国时代以前,为何要进行这么频繁紧密的政治通婚呢?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很多时候只靠某一个家族是无法很好完成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平衡的,也是难以独立去处理各种复杂的外交关系。
比如乐毅伐齐时,燕昭王为什么能说动秦国出兵?因为他是秦王的亲外甥;又比如,楚怀王为什么能被轻易骗到秦国被软禁?因为秦楚世代通婚,楚怀王的防备心严重不足;又比如,昌平君、昌国君为什么身为楚国人却能在秦国封侯称君,因秦楚很多时候都是一家人。
这种频繁而又复杂的政治通婚,在客观上使得战国的各国权力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嬴政的母亲赵姬是赵国人,亲奶奶是韩国人,名义上的奶奶是楚国人,自己老婆也可能是楚国人。这些嫁到异国他乡的女人,自带权力渗透的属性,她们背后都会有本国势力的支撑的,她们也会习惯性地去反哺自己的娘家人的。
权力游戏从来都不是打打杀杀,一直都是人情世故。
比如在嬴政集权之路上,率先站出来造反的弟弟公子成蛟背后就全是韩国势力在运作。她奶奶便是来自韩国的夏太后,他亲生母亲也同样是来自韩国的韩国夫人。
同样的道理,属于赵国势力的嫪毐后来举兵叛乱,也跟盘踞秦国朝堂的赵国势力有莫大的关系。
用今天的话来概括赵国时代的政治通婚,就有点类似于漂亮国的多党执政,不同阵营的党派,一直在循环式的角力,直到东风彻底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彻底压倒东风为止。
如果嫪毐没有通过赵姬加入赵国势力,其实他是没有机会和资格去参与秦国朝堂的高级政变的。
嫪毐之乱的历史真相前面说了,由于频繁而又复杂的政治通婚,在客观上对秦国的朝堂势力进行周而复始的分割,导致秦王嬴政继位后,他的集权之路上盘踞着赵、楚、韩三只拦路虎。秦王嬴政要想真正做到集权于一身,这三股势力是必须要一一铲除的。这跟他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是一个道理。
那么,嬴政是怎么去铲除这三股势力的呢?关键突破口其实就是嫪毐这个突然加入的搅屎棍。
大家去想一想,对于嫪毐这个突然加入的权力新贵,什么样的人对他的抵触和憎恨是难以遏制的?其实并不是秦王嬴政,而是秦国朝堂的其他势力,尤其是与嫪毐同属一个阵营的吕不韦。这就好比秦国的董事会原有三方股东,嫪毐突然通过代持赵姬的股份强行进入了董事会,秦王嬴政这个当时并无实权的名义董事长会抵触他吗?不会!而是原先的董事会成员会对这个新来者相当排斥。尤其是吕不韦,秦国董事会的赵国势力其实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赵姬相当于他的联合创始人,现在赵姬变心了,把自己所持股份交给了嫪毐这个情人打理,他心里能舒服吗?
但是,大家心里不舒服归不舒服,谁也没有着急去打破这种三方平衡之势,因为大家都是老江湖,出来混都是比较讲规矩的。
一直到嬴政继位的第七年,韩国势力的掌门人夏太后逝世了,以赵姬为代表的赵国势力终于主动出击了。对不起,你们的当家人走了,咱就趁你病要你命,权力游戏历来这么残酷,你也别怪谁。
赵国势力对韩国势力的这次主动出击最终结果是啥呢?是嬴政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蛟叛逃赵国,秦国朝堂上的韩国势力被连根拔起。
当然,作为赵姬的门面代表和公开打手,嫪毐在这次行动中瓜分了不少政治好处,他被封为了长信侯。
可是赵姬和嫪毐突然发难消灭了韩国势力又势必引起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首先是楚国势力产生了强烈的兔死狐悲心理,眼见你赵国势力一家独大,楚国势力内心能安稳吗?后来楚国的昌平君回国反秦跟嬴政容不下了楚国势力就有莫大关系。其次是吕不韦对赵国势力中的嫪毐后来居上越来越难以接受了。比如说,魏国、韩国这些以前送礼只送吕不韦的人,现在送礼前总要认真考虑是送给吕不韦还是送给嫪毐。
嫪毐的得势,极其巧合地打破了秦国当时的平衡之局。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嫪毐得势之后,一系列的胡作非为和得寸进尺,把事情进一步推向内乱局面。
嫪毐的真实心思是啥呢?是想趁机取代吕不韦,成为赵国势力中最拉风的男人。毕竟赵国势力的注册商标赵姬是自己征服的。
嫪毐和吕不韦这对战友心里膈应之时,外围形势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了。因为在赵姬和嫪毐铲平韩国势力的第二年,便是嬴政去雍城冠礼亲政的时间点了。人家嬴政亲政后,你们赵国势力是交权还是不交权呢?不交权的话,嬴政会不会联合楚国势力来夺权呢?交权的话,嬴政又会不会斩草除根呢?
历史上,嫪毐正是趁着嬴政去雍城冠礼之时,突然发动了叛乱,这也就导致很多人望文生义地认为嫪毐是想废掉嬴政,自立或者立他和赵姬所生的两个孩子为王。其实这些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一个国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血统认证是非常严格的。除非你能彻底推翻这个政权另起炉灶,否则,如果你还想沿用原来那块招牌,新上位的人必须要经过原法人家族的官方认证。嫪毐没有秦国王室血统,自然是当不了秦王的。他和赵姬生的那两个儿子,也不是秦国王室血统,也是没有资格当秦王的。
其次,几乎所有想自立为王的人,都必须掌握绝对权力来给自己提供安全保障,否则都是自寻死路。从当时的实力状况来讲,吕不韦其实比嫪毐更有机会去干这事。
最后,就算嫪毐真是自不量力地想挑战自我,那他想自立为王是不是要首选干掉嬴政?既然要干掉嬴政,为什么不选择嬴政人在咸阳的时候动手呢?嬴政人都跑去雍城了,你折腾个啥呢?
经过这么一分析,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嫪毐这次作乱其实并不是奔着取代嬴政而去的,而是奔着权臣吕不韦去的。他其实是想取代吕不韦成为秦国朝堂第一人。
所以,事情到此又变得非常有趣了,嬴政在赵国势力的这次内讧之中会选择支持谁呢?按照常理,他是不是应该选择支持自己亲妈和嫪毐?但是嬴政相当理智,他知道嫪毐这样的货色是靠不住的,所以当机立断地选择了用嫪毐来给自己的亲政献祭。
嬴政命令吕不韦和昌平君、昌国君(这二昌是楚国势力代表)去围剿嫪毐势力。最终嫪毐兵败,逃脱后被悬赏捉拿,处以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的酷刑。赵姬被赶出宫,软禁在雍城,她和嫪毐生的那俩孩子也被杀掉了。
经此一事,秦国朝堂上的赵国势力被打掉了一半,只剩下了一个吕不韦了。
但有了嫪毐这个沙雕提供的突破口,剩下的事对于秦王嬴政来说,那都不是事了。他亲政后借题发挥,打着清洗嫪毐余党的名义,大搞清洗运动,目标直指吕不韦。赢政十年,吕不韦被免去丞相职务,驱逐出咸阳,后又改为发配巴蜀。被往死里踩的吕不韦心灰意冷之后,自杀身亡。秦国朝堂的赵国势力也被彻底清除。
至此,秦国朝堂尚存的异己势力仅剩下根深蒂固的楚国势力了。至于楚国势力是怎么被嬴政清除的,那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因为很多史料都被删除了,只能去窥一斑而知全豹了。但历史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的,嬴政的发妻不见于史书、陈胜吴广起义(楚国人)打着为公子复苏报仇的旗帜、一直在秦国从政的昌平君突然造反等等,都能从侧面体现楚国势力最后是被嬴政以强硬手段逼反再清除掉的。
综上所述,嫪毐之乱其实是嬴政集权路上的一个插曲,它在本质上并不是嫪毐想叛乱夺嬴政的权力,而是嫪毐和吕不韦的一次内讧。
一点点现实思考世人皆知“秦国奋六世之余烈而一统天下”,却不知道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真正基础和背景是什么?其实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变成了当世的第一强国,但是上百年过去了,它又真正灭掉了哪个国家?为啥呢?大家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戚关系,你秦国不能真正把谁给彻底灭了。比如你要灭韩国,嬴政的亲奶奶就是韩国人,还有异人的另一个老婆也是韩国人,她们能坐视你们秦国去灭掉的自己国家吗?
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想明白,欲成大事,必先把身边的掣肘都清除干净。秦灭六国,其实都是发生在秦王嬴政清除异国势力之后,没有了那些错根盘节的“亲戚”从中作梗,你才能心无旁骛地去灭她们的国家。比如,秦王嬴政后来灭楚之前,便立马发生了昌平君叛乱。因为人家爱你嬴政这个君王,但更爱自己的祖国。
我们经常在武侠小说中看到“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高手就必须先做到绝情”这种模棱两可的描写,其实它的本义是让一个人心无旁骛地去修炼和突破。你嬴政的亲妈是赵国人,她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去灭赵吗?你嬴政的亲奶奶是韩国人,她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去灭韩吗?不能呀!所以,她们一哭二闹三上吊地阻扰你,你又能把她们怎么样呢?
所以,咱们在现实生活之中,也必须要学会去净化队伍。你想去兼并别的势力,但你身边有一帮子人是源自对方,就千万不要急着去干这事,否则大概率会把你的队伍分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