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唯一活下来的儿子,去世时江同志来送,晚年他享什么待遇?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7 01:08:20

2007年2月23日,退休后鲜少露面的江泽民在听闻一位革命英雄病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电联他的妻子,表示深切安慰,更是亲自参加了他的告别式。

第二年,一座纪念馆在黑龙江克山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落成,馆内展示了这位英雄在1947年间为克山做出的光辉工作业绩,和他质朴却不凡的一生。这位英雄就是毛主席的次子,他和杨开慧俩人唯一活下来的儿子——毛岸青。

毛岸青生前在北戴河总参疗养院度过晚年,职位并不十分显赫。然而,相关部门一收到他病重的消息,就将他接到北京解放军301医院进行救治,特批准他享受国家副总理级的医疗待遇。告别式上聚集着数以千计怀念他的人民群众,许多海外友人亦前来吊唁。

自他离世的消息传出,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很多人民群众这才恍然,这位革命家虽然没有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穷极一生默默为党和人民奉献力量。

毛岸青的童年生活极为曲折沉重。直到垂暮之年,他依然会时常想起亲人相继离自己远去的往事,思念情切,总忍不住泪流满面。

1927年,毛岸青的弟弟毛岸龙出生。同年,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政变,他们一家艰难辗转,颠沛流离。危难时刻,为救国于水火,毛泽东毅然决然离开妻儿,发动秋收起义。年幼的毛岸青与父亲道别,那时他才4岁。可是,他坎坷的童年才刚刚开始。

世事难料,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遭到反动派的抓捕和戕害,不幸牺牲。一段时间后,本就过着隐姓埋名生活的毛岸青,又迎来了噩耗,弟弟毛岸龙因病离世。年幼的毛岸青经受亲人亡故的重重打击,心怀郁结,悲痛万分。

他和哥哥毛岸英始终过着地狱般的流浪生活,前往苏联留学后,兄弟俩的生活才开启新的篇章。值得一提的是,毛岸青的留学经历为他从事翻译工作,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奠定了扎实基础。

“梅花香自苦寒来”,百般艰难的童年生活和废寝忘食的求学经历造就了毛岸青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卓越的才华。在他去世的那年,中共中央编译局发文称毛岸青是“马列经典著作翻译家”,他身上“读万卷书”的求知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将永存。他留下的著作翻译也将影响着一辈辈有志青年。事实上的确如此:彼时他因为高超的翻译水平和极高的思想觉悟,深受人们敬重。翻译出的数本马列著作也人人称道,广撒党思想传播的种子。

1947年,毛岸青学成归来,带着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华,立志要为祖国发展出一份力。报国心切的他回国后就立刻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远赴黑龙江克山开展长达8个月的土改运动,积极宣传党的土改政策,在人民群众之中传播党的先进思想。如拓荒人,为克山的发展创造一方沃土。看尽民间疾苦、经历种种磨砺后,毛岸青更加坚定自己为党的思想建设耕耘奉献的决心。

毛岸青怀着这份热情,正式投身于马列著作翻译工作。优异的俄语水平、翻译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让他在短时间内参与翻译了列宁的《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十多部马列主义著作。这些著作在当时被广泛传播,社会反响斐然,多部著作翻译成为广大干部研究马列主义的必读经典。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青翻译的这些著作成为宣传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有效途径,为稳固党和国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如此,晚年时期国家相关部门给予了他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待遇。

如果说每位革命家身上都有一个代表词,那么,毛岸青的代表词便是谦逊低调。他从不因为自己是毛家后代而自满和炫耀,同时他也常教导家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的一生,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有的是一桩桩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工作。

“我见到父亲和母亲了,他们在等我。”在弥留之际,毛岸青喃喃道。遗体告别式上,他面容安详平静,像极了他平淡的一生,却从不平凡。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