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人2年多,西藏平叛有多彻底?最牛:1000人2昼夜,歼敌5300人

向向看历史 2023-07-24 18:14:0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彻底解放西藏人民,适时做出了两项重大决策:

一是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彻底平息叛乱;二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

1、最初的方针——坚守待援

DALAI离开拉萨后,叛乱分子更加肆无,忌惮他在拉萨向我驻军和机关进行全面的武装挑衅。

3月18日,“西藏人民代表会议”贴出布告,勒令在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参加工作的藏族干部参加叛乱,并声称凡投到叛乱武装方面的,就对以前的错误一律不加追究。

3月19日,叛乱分子一面继续强迫拉萨市区妇女“示威游行”,一面大肆破坏电话线,断绝交通,封锁机关。当时公路上行人极少,居民家家闭户。西藏军区只能使用报话机同西郊机关联系。

天黑以后,街上行人绝迹,拉萨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当时驻拉萨的解放军只有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的部分连队,加上警卫营官兵,总共也不过2000人,兵力相差悬殊。

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中央指示西藏工委和军区继续坚持“自卫”防御的原则,同时加紧向西藏调兵。

中央之所以一再指示驻拉萨部队“坚守防御”,一方面是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另一方面是出于作战策略的考虑:

中央希望驻拉萨部队通过示弱,吸引各地叛乱武装聚集拉萨,等待后续部队入藏,内外协同聚歼叛乱武装。

张国华明确提出:

“驻拉萨部队主要任务是设法不让敌人逃走,待主力到达后加以聚歼。”

西藏工委和军区执行中央的指示,全力防御,坚守待援。

2、淋漓迅猛的反击

然而,情况很快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3月20日凌晨,拉萨的叛乱武装分子向驻拉萨的党、政、军领导机关、部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发起全面疯狂的进攻。

首先是罗布林卡南侧的叛乱武装,向在拉萨河南岸执行任务的人民解放军分队开枪射击,随后在全市向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发起全面进攻。

罗布林卡北侧之叛乱武装数百人,向青藏公路拉萨运输站,连续发起3次冲锋,发射炮弹100多发;盘踞在市区北侧小昭寺及其附近的叛乱武装,集中1000余人向建筑工程处发起攻击,并一度攻入院内。

继后,叛乱武装向中共西藏工委机关和西藏军区司令部连续射击,并向自治区筹委会外事处、人民医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气象处、贸易公司、邮电局、西藏日报社、新华社西藏分社等十多个单位发起猛烈进攻。

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坚守待援,还是开始反击,也就是打不打、怎么打的问题、急迫而尖锐在提到了西藏工委和军区领导人的面前。

此时,张经武、张国华均在内地。在拉萨的西藏工委、西藏军区负责人为工委副书记、军区政委谭冠三,工委副书记周仁山和军区副司令员邓少东、副政委詹化雨等。

20日凌晨,谭冠三等召集部队领导干部和机关有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做出正确处置。

与会人员认为:

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如仍执行中央原定指示将丧失战机;如叛乱分子分散到西藏各地并扩展叛乱,将给今后平叛作战带来一定困难,于是决定于当日10时发起反击,并将这一决定报告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

上午10时,部队按预定计划向叛乱武装发起反击。西藏军区以10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团的兵力,首先攻占市区制高点药王山,割裂了罗布林卡叛乱武装指挥部与市区各点的联系,然后对叛乱武装实施迂回包围。

城区之敌凭借坚固建筑物顽强抵抗。

经过两昼夜的激烈战斗,于22日拂晓粉碎了拉萨市区的叛乱。大昭寺、布达拉宫、哲蚌寺的叛乱武装先后缴械投降。人民解放军仅以1000余人的兵力,毙、伤、俘叛乱武装53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在战斗中,人民解放军认真保护拉萨市内文物古迹,对重点文物建筑实行“围而不打”或警告式攻击,因而使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以及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建筑得到很好的保护,免遭战火损毁。

战斗结束后,拉萨市人民群众纷纷走出家门,焚香顶礼,欢呼新生。

3月23日,西藏军区奉命宣布撤销拉萨朗子厦(即市政府),成立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邓少东为军管会主任。

3、中央“边平边改”方针的出台

为西藏全区平叛斗争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时为平叛制订了方针政策。

3月21日,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坚决平定西藏叛乱的政治工作指示》,指出:

“中央决定,对西藏的叛乱,坚决予以平定;并在平乱的同时,采取‘边打边改’的方针”。

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西藏平息叛乱中实行民主改革的若干政策问题的指示》,指示说:

“在这次平息叛乱的战争中,必须同时坚决地放手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我们的方针是一边打边改,叛乱地区先改,未叛乱的地区暂时缓改。’”

由此,中央为平叛制定了“边平边改”的总方针。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为平叛制订方针政策的同时,还急速增派部队入藏作战。

遵照中央军委3月20日的命令:

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组织指挥所(简称“丁指”),率步兵第一三四师、步兵第十一师立即沿青藏公路向拉萨开进,入藏后归西藏军区指挥;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黄新廷、西藏军区副政委王其梅组成指挥所(简称“黄指”),率步兵第一三○师及步兵第一六二团沿川藏公路向昌都开进,担负昌都地区平叛任务;由昆明军区步兵第四十二师政委成泽民、副师长张兴佐组织的指挥所率步兵第一二六团进至盐井地区,执行平叛任务。该指挥所和昌都警备区均归黄指指挥。

这些部队入藏后,与驻藏部队协同配合,共同担负平息西藏叛乱的任务。

为加强平叛的领导力量,3月26日,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自北京返回拉萨统一对全区平叛作战指挥和民主改革的组织领导工作。

为指导部队贯彻执行平叛改革政策,西藏军区还组成了以政治部主任吕义山为组长的“平叛改革政策办公室”。

该办公室除研究制定部队在平息叛乱、参加改革中的有关政策外,并负责检查督促部队正确贯彻执行。

4、解散西藏地方政府

西藏地方政府作为封建农奴制度的统治机器,由于公开发动叛乱,自然不能继续存在。

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立即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由班禅额尔德尼副主任委员代理主任委员,任命帕巴拉·格列朗杰为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撤销叛国分子索康·旺清格勒、柳霞·土登塔巴、先喀·居美多吉(夏苏)、赤江·罗桑益西、帕拉·土登维登等18人的自治区筹委会委员的职务。

4月20日,国务院又发布布告,决定撤销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及其所辖各宗人民解放委员会,在昌都地区实行军事管制。

1959年4月8日,在代理主任委员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主持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召开了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的第一次全体委员会,通过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3月28日命令的决议》,号召西藏全体僧俗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迅速平息叛乱,巩固国防。

4月15日,拉萨市各族人民两万多人举行大会,坚决拥护国务院关于平息叛乱、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的命令,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彻底平息叛乱。日喀则、昌都、江孜、黑河、阿里等地也都先后举行了坚决拥护国务院命令的群众大会,声讨西藏地方政府发动叛乱的罪行。

5、平定山南、昌都地区叛乱

在中央“边平边改”的总方针及相关政策指导下,西藏平叛工作迅速推进。

解放军出动5万人,在广大藏族群众的支援下,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彻底平息了西藏叛乱。

整个平叛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

1959年平息了拉萨山南及青藏、川藏公路沿线的叛乱,保证了交通线的畅通,进行了民主改革的试点和一些地区工作的开展,1960年随着民主改革的普遍开展,全区基本上平息叛乱,20人以上成股叛乱武装已被消灭;1961年,开始肃清零星残余叛乱分子,到1962年3月平叛胜利结束。

从4月初开始,人民解放军以4个团又2个营的兵力,由第一三四师师长白冰、政委兰亦农统一指挥,分东、西、中三路,渡过雅鲁藏布江,对山南叛乱武装发起进剿。

山南地区东接林芝,西邻江孜,北靠雅鲁藏布江,南与印度侵占的“麦克马洪线”以南门隅地区和不丹接壤,辖12个县,人口17万,面积56000多平方千米,气候比较温和,物产丰富,素有“西藏粮仓”之称。

叛乱武装从1958年4月起,就把山南地区作为“根据地”经营。该区有叛乱武装约9000余人。拉萨战役以前,他们围攻山南分工委,破坏公路,烧毁桥梁,抢夺民财,残害群众,把美丽富饶的山南地区蹂躏得满目疮痍,藏族同胞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平叛部队渡过雅鲁藏布江,出师千里,日夜奔袭,英勇作战,经20天的进剿,毙、伤和俘虏叛乱武装2393人。

4月底,山南平叛转入分区清剿阶段。

部队在山南分工委统一领导下,与地方干部组成党的县委、区委和工作队,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深入发动群众,经两个多月的清剿,山南地区基本上肃清了残余叛乱武装。

这一战役一举荡平了西藏叛乱集团的主要巢穴,封锁了亚东以东、米林以西之边境实际控制线,割断了叛乱分子与国外陆路联系的重要通道,形成“关门平叛”的态势,为彻底平息全区叛乱奠定了基础,并积累了大规模进剿作战的经验。

摧毁山南叛乱武装的“根据地”后,各路平叛部队又乘胜前进,于7、8月份进剿聚集在纳木湖、麦地卡等地的叛乱武装。

昌都地区是西藏局部叛乱最早发生的地区。当地叛乱武装与川滇藏族地区逃窜来的康巴叛乱分子相勾结,叛乱范围广、危害大。

“黄指”于4月2日进至昌都后,立即召开昌都地区平叛作战会议,确定首先平息澜沧江以东即昌都东北地区的叛乱,然后再平息昌都东南地区的叛乱。

从4月17日开始,进行第一阶段作战。经过3个多月的进剿和搜剿,基本上平息了昌都东北然日德郎等股叛乱武装和盐井地区的成股的叛乱武装。

从8月19日开始第二阶段作战,战役在昌都东南地区进行。经3个半月的作战,基本上围歼了江达公路以南之贡觉、察雅、宁静地区包括刀登扎巴等为首的大股叛乱武装。

此后,部队分片清剿漏网叛乱武装,开展政治争取工作,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协助地方建立基层政权。

经过对山南地区和昌都南、北两地区,以及藏北地区的平叛,到1959年底,西藏60%以上的叛乱武装已被歼灭。平叛部队控制了全区主要城镇和川藏、青藏两条交通干线,进驻了大部分边防要点,保证了山南、拉萨等77万人口地区顺利展开民主改革。

中共西藏工委、西藏军区为加强对各地区军事工作的领导,在平叛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即着手组建军分区。

经军委总参谋部1959年5月16日批准,西藏军区成立了拉萨、塔工(后改称林芝)、江孜、日喀则、黑河(后改称那曲)军分区。

6、平叛的第二阶段

1960年年初,成股的叛乱武装分别集中在恩达、丁青、嘉黎、扎木之间,温泉、黑河、巴青之间,申扎、萨噶、定日之间,以及昌都东南等四个地区军区将其依次编为一、二、三、四号地区。

这些地区的叛乱武装中,叛首、骨干、坚决分子(简称三类分子)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一。他们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空降特务的操纵和空投武器的支援下,妄图凭借横断山脉、荒原和高山草地,建立所谓“敌后根据地”,以便长期盘踞。

西藏工委和军区决定集中主要力量,对上述地区几股大的叛乱武装发起进攻。

1月中旬,西藏军区召开有团以上主管干部参加的平叛作战会议,对1960年的平叛作战进行了具体部署:

在西藏军区统一指挥下,组成三个指挥部,分片包干。

具体划分是:

丁指部队负责一、二号地区,第十一师负责三号、阿里地区,昌指部队负责四号地区。

二号地区叛乱武装组织比较严密,战斗力强,是1960年的平叛重点。

为了出敌不意和不过多影响群众的春耕播种,进剿时间确定在冬末春初大雪封山的2月底、3月初开始。

7、西藏叛乱的基本平息

一号地区,为恩达、丁青、嘉黎、扎木之间以边坝为中心的地区。该区有叛乱武装一万余人,占全区叛乱武装数的43%,其中骨干分子5000余人,拥有各种枪支6000余支。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9年9月以后,在该地区空降藏籍美国特务扎西仁登等17人,空投包括高射机枪、无后坐力炮、30式步枪、手榴弹在内的武器弹药和电台等物资8架次。在空投特务的控制和指挥下,该地区的叛乱武装于1959年10月在边坝组成“四水六岗卫教军总部”和最高指挥机构“团结会”。

担任围歼该区叛乱武装任务的是丁指直接指挥的7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不带炮,携带轻武器)共约1.8万人的兵力。

参战部队于2月25日前进到战区边沿位置集结,对叛乱武装形成合围态势。

3月初发起进剿,广大指战员采取封堵结合、分进合击、穿插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经过20余昼夜的穷追猛打,配合政治争取,取得了战役进剿的胜利。

一号地区进剿结束后,西藏军区立即按年初作战方案调整部署,于4月底对二号地区之叛乱武装发起进剿作战二号地区系青海、西藏交界的唐古拉山高寒牧区,盘踞着部分青海、西藏的叛乱武装。

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9年12月到1960年3月在该地区空投晶旺沛穷等16名藏籍特务,空投枪支、弹药等物资8架次。

在特务控制指挥下,各股叛乱武装于3月份集中于青海百合色宗为中心的地区。从一号地区逃脱的叛首、骨千和特务分子也纷纷潜入该区。

这一地区叛乱武装总数达到5000余人,组成了以青海杂多县龙卡寺老哇喇麻及西藏聂荣宗索德部落头人罗布次仁为总指挥的“青海总司令部”。他们拥有各式步枪3000余支、轻机枪200余挺、高射机枪10余挺、炮10余门、电台6部,并集中进行了军事训练,因而具有一定的战斗力。

这一地区成为青藏边境叛乱武装的“指挥中心”和“根据地”。

担任进剿该地区叛乱武装任务的是由第一三四师统一指挥的7个多团的兵力。部队于4月29日至5月2日隐蔽开进,5月5日拂晓达成战役合围,之后空军出动轰炸机进行轮番轰炸扫射,地面部队各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战役合围圈地带控制要地,阻敌突围,步兵以营、骑兵以团为作战单位,分多路向中心地区之叛乱武装发起总攻。

至3日,将其主力逐股歼灭,随即以连为单位全面展开搜剿。这一战役持续了38天,歼灭了包括叛首罗布次仁在内的5255人,其中有空降特务7人。

一号地区、二号地区的进剿战役,使盘踞在西藏腹地的叛乱武装主力得以全部歼灭,对于加速西藏彻底平息叛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号地区是指申扎以西,以及萨嘎、定日之间的广大高寒牧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交通不便,补给困难。

该区盘踞着以申扎宗大头人保保阿公和青海大喇嘛阿热仓为首的部落性叛乱武装7股,共3700多人,其主力在门董寺一带。

担任歼灭该地区叛乱武装任务的是由第十一师指挥的约10个营的兵力。

从2月21日起,各部先后向战区开进。参战部队冒着零下30℃的严寒,日夜奋进,先后作战20余次,歼叛乱分子650余人(含招降144人)。

3月8日,部队进至门董寺,查知叛乱武装主力早于2月中旬即向西南方向的中(国)尼(泊尔)边境地区窜去,部队遂就地转入清剿。战役于5月10日结束。

经过以上各次战役,到9月底,西藏全区除昌都和墨脱地区外,已基本上肃清了20人以上的成股叛乱武装。

四号地区指昌都东南之宁静、三岩等宗。

进剿部队于10月16日对叛乱武装达成合围,之后部队分路进击,将叛乱武装大部歼灭。主力部队在宁静、三岩地区作战的同时,昌指其余部队在昌都以北地区及盐井、扎玉等地展开清剿。至12月26日,共歼灭叛乱武装21股,缴枪686支。

1960年11月,经总参谋部批准,昌都警备区改称昌都军分区,并调整了领导班子,张怀礼任军分区司令员,贾桂文任政委。

1960年,是西藏平叛的关键一年。经过对一、二、三、四号地区,阿里地区和昌都宁三地区共6次大的进剿行动,加上各地的清剿,基本上平息了全区的叛乱活动。

8、平叛的战果

经过1959、1960两年的平叛作战,全区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小股、分散和残余叛乱分子,共1000余人枪。

这些叛乱分子处于穷途末路,为逃避被歼灭而疲于奔命。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西藏叛乱的失败仍不甘心,继续空投特务和武器弹药,妄图使这些残存的叛乱武装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为巩固平叛的胜利成果,3月28日,军区政治部发出《关于平叛中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

其中特别强调严格区分群众与叛乱分子的界线,结合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政治争取工作,并分别采取重点合围搜剿,专案侦捕和边侦边打的作战手段,歼灭漏网的重要叛乱骨干、叛首,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1961年全区共歼灭2132名叛乱分子。

至1961年年底,除墨脱地区因交通不便,又靠近“麦克马洪线”,总参指示暂不进剿外,全区公开活动之武装叛乱分子全被肃清。

1962年3月,西藏全区平息叛乱胜利结束。

三年平叛作战,共毙、伤、俘、降叛首、骨干、坚决分子2.3万人,占当时西藏全区人口的2%。

毙、俘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遣的空降特务25名。共缴获各式步、机枪35523支(挺)、各种炮70门、电台41部,反动分子手中的枪支、反动文件基本收光。

在平叛改革的全过程中,政治争取来降的约占歼灭叛乱分子总数的42.8%。1961年来降人数占了歼敌总数的70%以上。被争取来归的,不仅有一般叛乱分子,而且也有空投特务、叛乱骨干甚至叛乱首领。

在战斗中对于绝大多数被欺骗、胁迫上山叛乱的一般群众,不论其是主动或被迫放下武器的,人民解放军都加以保护,发给他们口粮、路费,送其回家生产,一律不再以叛乱分子对待。

三年中,解放军官兵共计牺牲1551名(其中干部168名),负伤1987名(其中干部200名)。

平叛结束后,除第十一师转归西藏军区建制外,其他入藏平叛部队相继撤出西藏。

随着西藏全区叛乱的平息和各军分区的建立,边防部队陆续全面进驻中印、中尼、中不、中锡、中缅边境要地,设立哨所,进行巡逻,从而改变了西藏4000多千米边境线上过去长期有边无防的状况。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82

向向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