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方腊之后,燕青决定归隐。临走前,曾去劝卢俊义,告诉他不能去朝廷做官,不然就会很惨。但是,卢俊义却不肯听,坚持去做官。
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燕青带着珠宝隐居,而卢俊义,最终落得个被奸臣害死的下场。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燕青都知道不能去做官,卢俊义却不懂呢?按理说,卢俊义还是燕青主人,应该比燕青更懂啊!
其实,这和两个人的性格或者说见识、阅历有关。
先说说卢俊义。卢俊义号称河北三绝,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家里很有钱,对朝廷也很忠心,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不是粗人,知道忠孝大节。
卢俊义家祖上是做生意的人,他本人也擅长做生意。在古代,商人地位很低,所谓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
人穷的时候,就会想有钱,有了钱以后,就会想要地位、权力。卢俊义就是这样的情况,而且他武艺高强,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人有了本事,就想展露出来。所以,卢俊义其实很想做官。
做官能实现他的抱负,也能让他提高地位。
征方腊后的卢俊义,就像是做了霸王的项羽一样,想着衣锦归乡,荣归故里呢。所以燕青劝卢俊义归隐时,他还说衣锦还乡。
【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北破辽兵,南征方腊,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殒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
在上梁山之前,卢俊义经过梁山时,还高调地在旗帜上写着“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可见,他也想抓住梁山好汉,然后去请赏做官。
总之一句话,卢俊义想做官,因为他已经足够有钱了,再追求也只能追求地位了。
还有一点,卢俊义在江湖上的经验不多,甚至可以说为零。他之前也从没有做过官,官场方面的经验也几乎为零。
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就是卢俊义很单纯,他单纯地以为,自己只要对朝廷忠心耿耿,就会安全。那时候,他还立下了大功劳,自然就更不会察觉到危险了。
因此,当燕青劝卢俊义离开的时候,卢俊义反而说“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忠心,朝廷里就不会有人害他。
但是,他忘了一点,当时的朝廷还有蔡京、杨戬、高俅和童贯四个奸臣呢,而且他们权力很大,视宋江、卢俊义等人为眼中钉,肉中刺。
不过,这也不能怪卢俊义,因为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宋江、卢俊义大概也想不到,高俅等人胆子那么大,居然敢打着皇帝的名义,在御酒中下毒,还给他们喝。
再说说燕青。燕青在为人处事这方面,燕青非常高明。这应该和燕青的经历、身世、环境有关。
燕青是被卢俊义收养的孩子,他从小不愁吃喝,喜欢玩儿,像个浪荡子一样,所以号称浪子燕青。也正因为他经常在外面,又很聪明,所以他什么都会,无所不能。即便是各路乡谈,他也知道。
所谓诸路乡谈,就是各个地方的方言、风俗习惯等。燕青能会这些,就说明他在外面的经历很丰富,接触过很多人。
所以,但吴用给卢俊义算命的时候,燕青就说过,如果吴用碰到自己,他一定能拆穿吴用的把戏。
燕青没看到当时的情况,仅仅凭卢俊义说的话,就猜出了吴用的意思,可见他见多识广。后来,柴进到方腊那里做卧底,点名要燕青辅助自己,就因为燕青懂得各路方言,见识多,还聪明。
对于朝廷,对于高俅、蔡京等人,燕青也知道,所以他知道朝廷的局势,都在奸臣的掌控之中。宋徽宗无能,昏庸,奸臣说什么都相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忠臣,其实很不利,因此不能去做官。
还有就是,作者在旁白中也说过,在了身达命这方面,燕青比排在他前面的三十五个都通透。
【他虽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
另外,燕青应该也是一个人习惯了之前的生活,觉得无忧无虑,做个富翁就挺好,没必要去做官。
对于燕青而言,能回到过去那样的生活就很好了,没必要去朝廷做官。可惜,卢俊义就想做官,心思也单纯,所以他不如燕青看得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