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肿瘤的医生被逼的发朋友圈?这次揭露的是挂号内幕…

奕迅的笔记 2025-04-26 09:27:28

导语

“从今天起,门诊第25号以后的每一个加号,我都会核对姓名,如果不是我本人亲手加的号,我将一概拒诊。”

昨日,有网友爆料:一名北大肿瘤的医生被黄牛逼的发朋友圈,并晒出这名医生与4月22日写的三张“致辛苦活跃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全体黄牛的公开信”内容截图。

该截图内容表示:

过去的一年,我的门诊充斥着各种各样黄牛号的患者,本来二三十个病人的门诊,基本上都要看五六十号病人,而且这些加号患者中,通常都是十几个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加号,导致我门诊经常要看七八个小时,长期加班严重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和休息。

过去的一年中,我也通过各种途径,想杜绝或减少这些莫名其妙的黄牛号,理论上可以加号的密钥都在我本人手里保管,但是在昨晚看了六十多个号(有十几个不是我加的)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个人是无法和一整套地下产业链作对抗的。

因此,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起,门诊第 25 号以后的每一个加号,我都会核对姓名,如果不是我本人亲手加的号,我将一概拒诊。

由于大家都是地下工作的方式,实在是联系不上,所以本人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告知各位亲爱的黄牛,请告知你加号的患者他会被拒诊。

另外,也提前致歉医院的医患办、医务处、门诊部,如果发生拒诊患者投诉,本人将一律不予回应。您们了解我的性格,我说拒诊,就一定拒诊。我说不回应就一定不会回应。请您们直接提交院里处分我即可。可能要给大家工作添麻烦了哈,我在这里提前公开致歉!

亲爱的各位黄牛党,过去的一年你们为给患者加号,偷密钥,破解手机app,黑进信息系统,确实是辛苦了。

我也辛苦了,真的辛苦不动了。从今以后大家就都不用辛苦啦,都是中国人,大家一起反对996!谢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这封公开信的内容真伪我们不得而知,但黄牛加号问题对医生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特别是对顶级医院的顶级专家来说,更是不堪其扰。

知名大医院本就一号难求,而众多“号贩子”哄抢号源牟利,更加剧了患者就医难度和就医成本。数十年来,我国打击医院黄牛的力度不减,但对这些“号贩子”来说,仍有多个疑问,怎么黄牛能轻易挂上号?加号秘钥在专家手中,未知来源的加号又来自于哪里?

医院的黄牛产业链迭代升级

患者又爱又恨又无奈

一般来说,黄牛号一共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患者身份证在网上刷号,这一方式价格相对便宜,约在三四百左右,但不保证挂号成功率。另外一种是黄牛把持独家号源,保证百分百可以挂上,收费则从上百到几千不等,“一般是收取服务费,挂号费单出,是多少就算多少。不熟悉的会先收个定金,定金多少可以协商。”

以往,医院黄牛是靠体力排队,并将号源出售给其他患者谋利。随着国内大多数医院实行挂号实名制,一定程度上使得这部分黄牛抢号、占号的情况得到改善,但仍未完全消除。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生的公开信中,黄牛通过“偷密钥、破解APP、黑进信息系统”抢占号源的行为,很明显,医疗黄牛产业的技术化升级了!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2023年11月的数据显示,北京警方通过技术监测锁定134名“电子黄牛”,并建立全市医院共享的“黄牛库”,已上报954个疑似黄牛账号。这些黄牛不再局限于现场排队,而是通过自动化脚本、黑客攻击等手段,以每秒33次的频率抢占号源,日均拦截正常挂号请求超200万次。

一位从黄牛那里加价六百元成功挂号北京某知名三甲医院某专家的网友表示:“看病蹲了很久都挂不上号,没办法只能求助于黄牛,在提交完个人信息和想要预约的专家姓名、日期后,我第二天就收到了挂号成功的消息,这个价格基本上是正常挂号费三倍,当我把这个经历发布到网上后,大家不是去谴责黄牛,而是问了一样的问题:有没有这名黄牛的联系方式,可悲的是大家已经默认黄牛的存在了”。

好医院的专家号没有黄牛很难挂上,特别是外地来京看病的,住宿和生活成本都很高。有些患者找黄牛既是无奈,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明智之举。但是谁也没想到,如今黄牛加号的技术手段的渗透已经升级到如此隐蔽高效的阶段了。

此前,北京肿瘤医院曾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打击黄牛,但仍有黄牛开发“动态面容模拟系统”绕过监管。此外,部分黄牛甚至与医院内部人员勾结,通过盗用医生加号权限牟利。公开信中提到的“非本人加号”现象,正是密钥管理漏洞的体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表示,通常而言,专家的预约号是稀缺资源,会在医院官方网站、第三方挂号平台和当地卫健挂号渠道等多个平台散布,数量也不尽相同。

这意味着,管理专家号源的主体参差不齐,与之对应的挂号系统和监控手段也有差异。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介绍,大多数黄牛和患者一样,都是从网络中挂号,但黄牛的渠道又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关系户”,通过医院信息科或后勤等部门拿到一手信息,然后以制造时间差等方式来为黄牛提供便利,但此方式并不普遍,且风险极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田某利用在某三甲门诊部办公室担任职员的便利,为号贩子获取医院专家号,获得56万余元的好处,最终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2023年2月,江苏开展的“号贩子”问题专项整治中,也发现19名医院工作人员因收受“号贩子”好处,成为“号贩子”的帮凶。

第二种是通过医院挂号系统的供应商,并向黄牛提供特殊渠道。不过,该专业人员补充道,这一方式较为罕见,因为很少有供应商愿意舍弃医院上百万的生意而去冒此违法风险。

最后一种是最普遍的方式,来自于黄牛团队背后的软件部门,即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医院的挂号接口、规则,然后再根据规则写上自动挂号的程序,“每天一放号,自动挂号程序就把热门专家的号抢了,等患者找黄牛交钱,黄牛退一个号,再把这名患者的号挂上”。

据了解,北京肿瘤医院的热门科室专家号在黑市上加价高达400-1400元,知名专家号甚至被炒至万元级别。这种畸形的供需关系,正如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提出的“柠檬市场”理论:优质医疗资源被黄牛垄断后,真正需要救治的患者反而被挤出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被他人牟利下的医者仁心

能负重多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就曾爆料,遇到过不少通过黄牛挂号的患者。此前他每天对外放出的预约量在120个左右,经常是半夜十二点开放预约,不到十秒钟,上百个号就被抢完了。而他的这些300元/人的号被患者花2500块钱从黄牛处买入。

在医生8-10小时一天的门诊时间里,诊疗时间只有几分钟,对于从黄牛手中高价买号的患者而言,花了那么多钱挂号,最后发现只有几分钟就草草了事,患者必然心有怨气。

面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加号患者,医生在这其中牺牲的是自己的时间和健康。病人过多,被加号的医生一天的专家门诊没有午休,也不敢喝水,即便如此,也还是会有病人一等就是五六个小时,换来埋怨是轻的,最怕就是引发医患纠纷。

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挂号规则明确限制同一患者单日、单周、单月的挂号数量,然而黄牛通过伪造身份、囤积账号等手段绕过限制。例如,一名黄牛可控制数十个账号,通过批量抢号再高价转卖,导致医生门诊量翻倍。公开信中提及的“二三十个病人变五六十个”,正是这一乱象的直接后果。

制度漏洞在技术时代被指数级放大。医生手中的加号密钥本应是最后一道防线,但密钥管理链条的松散,如医生转交助手、护士代管导致权限失控,医生为缓解患者压力临时加号最终导致黄牛系统性侵占资源。更吊诡的是,部分医院管理层对黄牛现象态度暧昧。某副院长曾坦言:“专家号被炒至天价反而强化了医院‘顶尖’形象”,这种扭曲的价值判断加剧了医患矛盾。

数据显示,北京三甲医院专家号中约12.7%流入黄牛市场,而医生在超负荷接诊后误诊率上升至正常值的3.2倍。当加号量超过门诊承载力的30%,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均面临风险。

中国医师协会2023年调查显示,86.7%的主任医师存在职业倦怠,34.2%直接归因于黄牛导致的超负荷接诊。医生日均工作时长普遍超过10小时,67%曾连续工作36小时以上,甚至出现“连续4天未回家”的极端案例。这种高强度下,医生还需应对黄牛制造的“虚假需求”,其疲惫程度堪比古希腊神话中永无止境的西西弗斯。

超负荷工作对医生健康造成毁灭性打击。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平均寿命比国民低3岁,83%的医生身边有同事患癌,37%目睹过同行猝死。而医患关系的紧张进一步加剧压力,71.1%的医生认为当前执业环境“紧张”或“非常紧张”。公开信中“拒诊投诉一律不回应”的决绝表态,是医生在制度性困境中的无奈。

默认黄牛加号不仅会加重不良之风,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为黄牛号看诊,患者或许不仅不会感激,甚至会因为被压缩的看诊时间体验与高额的挂号费不成正比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纠纷,而最终利益者隐身幕后,赚的盆满钵满,体会不了一丝医生的辛劳与患者的无奈,这种现象又凭什么继续纵容呢?

所以,网传的这名北大肿瘤的专家向被加号的患者说“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是被逼到尽头的表现,这是对自我保护的本能。

大掌希望这条爆料是假,因为这样就不会有一位夹在患者、号贩子、医患办、医务处、门诊部等夹缝中看诊的医生了,不敢想当医生真的拒诊一切黄牛号之后,被拒诊的患者会如何反映?被逼的医生又该如何面对医院的处罚和惩戒......

黄牛问题本质是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性与分配机制失衡的投影。目前,北京市通过技术升级(如人脸识别、黄牛库共享)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根除乱象需更深层改革。未来,若系统继续将医生置于“救火队员”角色,而非“健康守门人”,这场与黄牛的战争恐难终结。唯有让医疗回归公益本质,方能让医者仁心不再淹没于灰色产业的洪流之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