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连一个像样的能人也找不到。整个清朝晚年,不是贪官就是污吏,没有一个清官。
地位越高,贪得越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只是一个小小的四品知府尚且如此,那些朝中的大官就更多了。
就在这乱世之中,一个五十岁的老头“横空出世”,成为一代名臣,他就是“抬棺出征”的左宗棠。
左宗棠虽然生在清末,但他无疑是一位民族英雄。而在他去世之后,他留下的遗产更是让人意外。
左宗棠的遗产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他留下的遗产多了还是少了?
左宗棠出生于湖南长沙的老家,小时候便已经胸怀大志。此时,他的父亲左观澜正在外地当官,小左宗棠只能自学书本。
左观澜回家后,见到正在读书的左宗棠后十分惊讶。为了不耽误左宗棠的前途,左观澜把小儿子送进了长沙的高等学府。
虽然左观澜不常在家,但是他毕竟也是个官,把儿子送进一所好学校不在话下,当时的左宗棠只有四岁。
十一年后,十五岁的左宗棠参加了长沙当地的府试,考中了第二名,令全家人都兴奋不已。但是左观澜却并不怎么高兴,因为他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事了。
左观澜一共有三个儿子,左宗棠是最小的一个,他的两位哥哥都是十几岁便考中了秀才,但是却无法再进一步。
如今左宗棠又走上了两个哥哥的老路,他的父亲十分担心。左宗棠的大哥屡试不中,怒火攻心,在左宗棠十一岁的时候便去世,留了孤儿寡母在老家。
而左宗棠的二哥参加了湖南的乡试,考中了乡试第一名解元,但是在此之后,多次参加会试不中,最终放弃了科举,归隐山林。
在长沙读书的左宗棠也有些担心,自己勤学苦读,难道之后也会落得个屡试不中的下场?
有了两位兄长的前车之鉴,左宗棠的心态好了很多,他自认为在当时的世道下,读书求取功名实在是太难了。
但是他就算没有考上,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他在学习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书籍,有的是关于种地的,有的是关于治水的……
左宗棠认为这些书可比那些儒学书籍有意思多了。
五年之后,左宗棠考中举人,却没打破“会试不中”的诅咒。
尽管左宗棠的老师们都认为他的文章十分完美,但是左宗棠就是无法考中进士,气得左宗棠直接放弃了参加科举。
此时左宗棠的父母已经去世了,没有人逼着左宗棠去参加科举,他索性就不参加了。由于当时每年都靠奖学金活着,所以离开学校的他有些狼狈。
左宗棠虽然离开了“科举正途”,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他的才能和志向引起了当地很多人的关注。
当初左观澜还在世的时候,他曾经带着左宗棠去见过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是长沙著名的务实派官员贺长龄。
他主张的就是不参加科举,有真才实学就是正道。左宗棠后来能果断放弃科举,转头学各种经世之学,也是受了贺长龄的影响。
贺长龄见左宗棠成了自己的“信徒”,自然要照顾一番。此时的左宗棠早就到了适婚的年纪,于是贺长龄就给左宗棠介绍了一门亲事。
女方来自当地富商周家,家里十分有钱,因此他们想让左宗棠入赘到周家去。
在那个时代,男子入赘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不过左宗棠并没有将这些世俗的偏见放在心上,他与周小姐见过面后,双方都很满意,于是左宗棠便成了周家的上门女婿。
虽然两人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满,但是当初左宗棠入赘时,双方都在考量。
周家虽然有钱,但是家里一个有学问的人也没有,因此周家的家主,也就是左宗棠的岳父找到了贺长龄,希望他能给自己介绍一个上门女婿。
贺长龄很快就想到了左宗棠,这位故人之子此刻正好无依无靠,入赘周家没准是个好主意。
于是贺长龄找到左宗棠,将此事告诉了他。左宗棠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娶媳妇,他也正在苦恼此事。
在贺长龄将周家的事告诉左宗棠后,左宗棠很快便同意了此事。左宗棠与周家大小姐周诒端成亲之后,两人过得有滋有味。左宗棠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怡然自得。
但这可是清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定,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曾国藩创立了湘军,开始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
当时的湘军虽然人数够了,但是却十分缺少军官,于是曾国藩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寻找人才。
当时的左宗棠没有在家里赋闲,因为当时战乱不断,左宗棠在家里种地也种不安生,他索性来到了湖南巡抚的府上,做了他手下的一个幕僚。
当时任湖北巡抚的正是左宗棠的好友胡林翼,他与曾国藩也是好友。当初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他也出了不少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林翼在与曾国藩的谈话中无意间提到了左宗棠。胡林翼称这个人十分有才,在军事指挥的能力上更是没有几人可以与他匹敌。
曾国藩听完之后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左宗棠只是一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因此他根本没太在意左宗棠。
当胡林翼将左宗棠请来之后,曾国藩只是问了左宗棠几句话,两人便不欢而散了。事后,曾国藩给左宗棠要来了一个四品官,让他去当“知府”。
左宗棠大怒,当初清政府腐败不堪,堵上了学子们的仕途,而如今又拿一个四品官来糊弄他,左宗棠果断地拒绝上任。
当时左宗棠还给曾国藩去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说:“我已经有一位哥哥归隐山林了,大不了我也去山里住着。但是你给我这个破官职,我就算去山里隐居,我也不上任。”
从此两人就没有再联系过了。
不久之后,在太平军猛烈的攻势下,杭州城告急,即将被太平军攻破。
但是曾国藩派来的援军还在路上。结果杭州城还是没守住,曾国藩痛失两员大将。这对于将领本就不多的湘军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损失。曾国藩急需将领来帮他的忙。
而此时的左宗棠正在湖南巡抚的手下当幕僚,这几年他也指挥了不少的战斗,效果十分不错。他对于战争局势的判断也十分到位,深得湖南巡抚的器重。
看到左宗棠这样,曾国藩有些后悔,他没想到当初自己看不起的书生,居然真的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为了拉拢左宗棠,曾国藩又上书朝廷,给左宗棠讨来了一个官,这次官足够大了,是二品的浙江巡抚。
左宗棠接到圣旨之后非常高兴,自己劳累了半辈子,终于被朝廷赏识。年近半百的左宗棠带着家人们赶往了浙江。
之前浙江巡抚的城池杭州已经被攻破,但是左宗棠并没有灰心。在他的带领下,浙江的军队士气大振,很快便恢复了战斗力。
战争时期,左宗棠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定了太平天国之后,左宗棠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新疆,还收复了新疆的大量失地。
左宗棠一直战斗到七十四岁,无论是在朝上还是战场上,左宗棠都提出过人的见解。
但是清廷在让人失望的方面从来不让人失望,左宗棠的多条计策全都没有被清朝采纳。而已经年老的左宗棠寿命将尽,在不久后便去世了,享年七十四岁。
左宗棠去世之后,朝廷派人来收拾他的财产。从他的家里,找出了两万五千两白银,虽然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算很多。
当了浙江巡抚之后,左宗棠每年的俸禄是一百八十两,这点钱根本不够用,但是清朝还有一份养廉银子呢。
这养廉银子的数额跟官员所在的地区有关,离京城越远的,养廉银就比较多,最多的时候是两万养廉银子。
因此,左宗棠只依靠俸禄里的银子,也能攒下两万多两银子。
而且与其他的官员比起来,曾国藩这点钱简直是九牛一毛。
与左宗棠同为晚清四大名臣的李鸿章死后,留下了数千万两白银,还有六万亩农田,还有商铺、当铺等产业不计其数。
还有曾国藩,曾国藩表面上是个清官,但是他却纵容自己的弟弟四处敛财,然后自己再从弟弟那里拿钱,死后留下的也是不少。
由此可见,左宗棠这两万多两白银确实不算什么,以他的身份来说,甚至还有点寒酸。
还有他的九处房产,其中有两处是别人送的,还有两处是墓地,剩下的都是在农村里的村舍,根本不值钱。
所以说,左宗棠实乃清朝末年的贤臣能臣,是黑暗漩涡中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