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讲究"顺势而为",强调顺应人体的规律进行调理。如果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

第一说痰多不止咳
咳嗽在中医中被认为是向外排出痰浊的一个过程,这时候如果强行止咳,就相当于把痰湿邪气又按回体内了,痰湿滞留气道就会形成"伏邪",导致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等。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宣肺化痰:用桔梗开提肺气,浙贝母清热化痰,配合紫苏叶解表散寒,通过恢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使痰浊自然排出。

第二湿重不补脾
脾虚是生湿的源头,但是很多都以补脾的方式来祛湿,滋补过头,反而会加重湿气。典型表现为舌苔厚腻的患者进补之后出现腹胀、纳呆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应当以健脾的方式,比如用白术配茯苓,既健脾气又利水湿,再搭配砂仁醒脾化湿,佐以荷叶升清降浊。通过提升脾胃的运化,让湿气从源头减少。

第三屁多不补气
屁多是因为体内的气机不通畅,郁滞在一起了,而不是气虚。肠道气机壅滞的时候,盲目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就会导致腹胀加重。常见于肝郁克脾或食积患者,症状表现为腹胀痛、排气后会缓解。调理应当行气导滞:比如用木香调畅三焦气机,厚朴宽中下气,配合焦三仙消食化积。
痰湿、气滞等病理产物就像下水道的堆积废料,只有疏通水道,才能标本兼治。调理不能头痛就医头,需要辨证分析。如果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