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人力资源行业:中职升学资源打通赋能,拓展潜力可期

报告研读小助理 2024-03-19 08:38:48

报告出品方:华泰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职普协同发展,民办中职发展空间可期

职业教育政策方向明晰,鼓励集团化办学

职教领域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民办教育走向规范。自 2019 年以来,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政策不断出台,持续保持对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的态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龙头牵头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实体化运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从 2019 年的“职教 20 条”到 2023 年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民办职业教育逐渐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

民办中职在校生数量小幅增长,占比提升稳定在 20%

中等教育阶段(高中和中职)整体扩大,民办占比提升。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中等教育阶段的在校人数和学校数量在经历了小幅下降之后,在校人数从 2018 年的 3588 万人增加到了 2022 年的 4053 万人,2022 年学校数量达到 22201 所。随着民办教育相关法律体系的成熟,政策边际逐步清晰,民办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持续提升,在校生数量占比从 15 年的 10.92%上升到 22 年的 19.10%,学校数量占比也从 19.71%上升至 28.71%,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中职学校向精品化转型。从 2015 年到 2022 年,职业高中和普通中专的学校数量都在下降,整体从 7363 所下降到了 6427 所。空小散弱等学校整合后,各个学校的平均在校人数显著提升,平均在校生接近 2000 人/校,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以四川为例,22 年总计优化调整“空小散弱”中职学校 59 所(整改 14 所、撤销 29 所、撤并 16 所),撤销 6 所。

民办在中职赛道发展较为顺畅,保持稳定增长。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公办和民办同步发展,在薄弱学校出清的过程中,存量学校在职普分流的支持下招生端在 19 年以来恢复性增长,其中民办招生增长更为显著,民办校均招生人数为从 18 年的 432 人提升都 21 年的 560 人,学校经营规模显著改善。结构上,民办中职在校生占比持续提升。22 年民办中职在校生数达到 276 万人,同比小幅提升。22 年在校生占比达到 21%,相比 2015 年提升 9.56pct。

招生侧:职普分流因地制宜,协同发展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服务职业教育发展。2021 年 3 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 2021 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了坚持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在 2022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普分流的重要性,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是大趋势。23 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23 年 4月 27 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各地可以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招生规模。而根据 21/22 年的数据显示,普高和中职的招生人数在初中毕业生数中的比例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比例,整体在 6:3 左右。同时无论是普高还是中职的在校人数都在稳步上升,截止 2022 年,普高的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 2713 万人,中职的在校人数达到了 1339 万人。

升学侧:高职扩招和职教高考打通升学路径,升学率持续提升多元化升学路径,就业升学并驾齐驱强化升学体系建设,职教制度持续完善。2019 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及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1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到 2025 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 10%,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中职阶段院校(包含教育部体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人社部体系中级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业提升通道有望逐步改善。

职业本科建设初期,升学路径持续打通。不同于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升学路径更为丰富。

教育部修订颁发的《职业教育法》中指出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间会形成一个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并行,纵向上升的体系。随着职业本科建设逐步成熟,有望接纳更多中职毕业生升学。

中等职业教育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实际上,我们看到较为丰富的升学途径,中高职贯通、职教高考、夏季高考、高职单招等途径,其中中高职贯通招生主要依靠中考成绩进行招生,后面三种招生方式需要学生中职/高中阶段完成后,参加对应文化课和职业技能考试,择优录取。下表为整理的部分地区主要的中职升学方式。

打造全面综合人才,文化课程成关键

职教高考待建设,公共基础课程重要性越发显著。当前的中职教育中,不再单纯以就业导向的专业课开展培养,各院校都开始发觉文化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自 2013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在 2022 年教育部也提出将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以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第二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也是当前江苏省双优计划建设学校之一。根据比较常见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的最新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文化课的课时数占比相当高,两个专业的语数外文化课课时都在 200 小时以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职升学率持续提升,本科升学难度较大

完善职业教育升学体系,成效显著。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2015 年招收的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有 1276.43 万人,但在 2018 年能够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仅有 790.99 万人,比例为 1.61:1。而在 2019 年,中等教育阶段招生人数为 1296.91 万人,2022 年的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 1104.48 万人,比例降为 1.17:1,升学率显著提升至 85%。粗略计算中职的升学率情况,(本专科招生人数-高中毕业生数)/中职毕业生——宽口径中职升学率 18 年以来显著提升,其中 19-20 年高职的百万扩招是主要催化因素。

随着政策强化升学引导,各地升学比率显著提升。23 年 3 月教育部在发布会表示“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从我们统计各省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如江苏、北京、天津等省份升学率已经超过 80%,18 年以来各个省份的升学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职学生整体具有较高的升学意愿。结合《中职生的升学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数据,22 年基于全国 10660 名中职生的调查,可以看到超过 90%中职省有升学意愿,同时期望获取本科学科占比为 48%,而结合各地的数据显示,实际中职生升入本科比例不到 10%,本科升学率和学生预期依然有较大差距。

公办体系保持高投入,民办需提升升学能力

公办学校经费充裕,办学投入能力强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各省开展双优计划。《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针对该文件,教育部提出了要制定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和中职“双优计划”。“双优计划”是指到 2023 年,要遴选 1000 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 3000 个左右优质专业、300 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 300个左右优质专业。并用 3 到 5 年时间,建成 1000 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当前已有多省出台自己的双优学校计划名单,根据各个省份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资源,省份之间的名单数量也各不相同,平均在 50 所左右。

头部公办中职持续高投入。根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省份持续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比来看,公办在财政的支持下投入显著高于民办中职,广州珠海 40 所公办生学校均投入约 2 万元,民办平均仅为0.2 万元,即使考虑学费部分也显著低于公办投入。

公办升学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强化升学指导

公办生源质量更优,具有先发优势。结合中考数据来看,三二贯通升学方式-公办在和公办高职对接能力强,相应招生指标更为充裕。民办整体招生指标较少,依然难以达成全部招生。优质生源依然会选择公办体系就读。

结果来看,更为积极的投入和优质的生源质量,公办学校的升学率显著高于民办。从广州和济南的数据来看,在广州和珠海地区公办升学率显著高于民办。从济南的数据来看,平均升学率在 89%,样本统计的民办升学率为 75%(部分民办学校未披露)。

随着职教高考的逐步推进,公办学校也在加强升学班的投入。济南市莱芜航空中职 22 年积极响应国家职教高考改革的系列措施,抢抓职教高考机遇,统筹优势专业、师资、课程等资源,成立了以升学为培养目标、专攻职教高考的教学系部,突出升学优势。广州旅游商务学校 22 年开设艺术(音乐、美术)高 考班、体育高考班,满足既有专业基础又有志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需求,拓宽学生成才之路;济南科技学校紧跟职教高考政策,针对在校生加大升学政策宣传力度,2022 年继续扩大升学班级达到 7 个,其中 4 个专业开设职教高考班。

民办中职强化升学与办学质量,细分市场有望脱颖而出

学大教育:加强中职外延扩张,赋能中职产业

中职为学大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布局较快。22 年以来学大教育在中职领域加速布局,不同于其他传统职业院校,学大教育在个性化辅导方面具有优势,主要着力构建以升学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业务格局,满足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需求。2022 年公司完成了对东莞市鼎文职业技术学校、大连通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投资并购和青岛西海岸新区绿泽电影美术学校的托管运营,2023 年 8 月实现间接持有沈阳国际商务这一民办中等专业学校 80%的股权,逐步加快中职院校业务布局。

发布拟收购珠海恒隆,加快职教布局。2 月 2 日学大教育公告拟收购珠海隆大 70%的股权,并实现间接持有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和珠海市工贸管理专修学校(目标院校)70%的举办者权益,交易对价为 5460 万元。我们认为本次收购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体系,进一步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业务布局,打造多元化、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战略布局。

学校原隶属上市公司,预计管理体系完善。该校原来隶属于金网国际教育管理集团,2001年改制成立民办高等教育机构,2010 年在澳洲成功上市,集团在珠海拥有珠海市外经贸专修学院、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珠海市工贸管理专修学院、北大青鸟珠海软件学院、金网国际教育学院、金网培训教育学院六大学院。前期管理输出保证了学校优质的办学质量,技工学校建校时投入 2000 多万元筹建学校,2016 年搬迁至南屏新校区时,又投入 3000多万元建设实训教学场所,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实习教学,为学大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持续投入下,可以看到学校层级逐步提升。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 2020 年被评为省重点技工学校,2019 年 3 月被评定为省一类技工学校和广东省当代优秀民办学校称号,学校设有“双师型”教师,目前设 14 个中技专业和 15 个高技专业,致力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升学与就业并重,升学成绩优异。学校近年来推出高职高考班,办学成绩优异。2022 年上线率 100%,头部学生成功入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层面,学校地处南屏科技产业园,产业资源积累深厚,合作企业众多。

嫁接个性化辅导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学费付费意愿。学大个性化辅导能力突出,中学生升学意愿较强,有望通过优质服务带来生均付费的进一步提升。可以看到除了学费之外,综合服务方面学校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增量(其中中技住宿费 2021 年为 900 元/学年,23 年已经提升至 1800 元/学年)

收购生均成本可控,生均成本低于同业。从 PE 倍数来看,本次收购 70%股权出资额为 5460万,对应股权价值 7800 万,负债层面剔除掉应收账款,前三季度负债为 2700 万,资产负债率仅为 35%。前三季度学校营业利润率为 20%,若按照利润率维持不变,收入按照 22年测算,对应 23 营业利润为 841 万元,测算下来,PE 为 9.3x。参考港股高教部分类似的收购的情况,以生均成本来衡量,生均并购成本较为合理。从学校成长性来看,若后续持续投入,该校有望进一步升格为技工学院,学历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互联网 / 媒体 / 游戏 / 教育 / 培训 /

新媒体 | 自媒体 | 短视频 | 云视频 | 在线视频 | 电影行业 | 院线 | 票房 | 传媒 | 新闻出版 | 融媒体 | 社交媒体 | 游戏 | 手机游戏 | 虚拟现实 | VR | AR | 剧本杀 | 棋牌游戏 | 休闲游戏 | 网络游戏 | 海外游戏 | 云游戏 | 在线教育 | 少儿教育 | 互联网教育 | 英语教育 | 游学研学 | STEAM教育 | K12教育 | 学前教育 | 职业教育 | 国际留学 | 素质教育 | AI教育 |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