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傅涯离休后,为何非要前往台湾,背后有着怎样潸然泪下的故事

奔跑的营养分子 2022-07-24 11:06:08

1992年,陈赓大将的遗孀傅涯已经74岁,今年她刚好从岗位上退下来。就当大家以为傅涯会安享晚年时,她却拖着每况愈下的身体,不顾家人的劝慰和阻拦,执意前往台湾。

彼时,“九二共识”刚确立不久,两岸关系就恢复正常。可傅涯为何非要前往台湾?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潸然泪下的故事?

艰苦岁月,陈赓的曲折婚恋

陈赓在遇到傅涯前,曾经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父母做主的包办婚姻,那年他才14岁,拳头还没有父亲硬,在威逼之下不得已跟女方成亲。

新婚之夜,家里处处散发着喜庆的气息,唯有婚房中气氛冷到极点。陈赓想要去外面闯荡,不愿后半生碌碌无为,更不想与陌生女子结合。

心里打定了主意,陈赓愧疚地对女方说:“大姐,我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谁也不能强迫我做任何事情。我要到外面很远的地方去了,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你还是回娘家去吧!”

女方低头不语,偷偷抹泪水。见状,陈赓轻叹一声,转头拿起包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等到父亲发现时,陈赓已经走远,后在湘军鲁涤平部当兵,死活不肯回家。无奈,父亲只好送女方回娘家,这段婚姻就此结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时之间,全国上下处于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对我党的发展极为不利。就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会议上,陈赓遇到了倾慕多年的姑娘——上海工人领袖王根英。久别重逢,陈赓激动不已,他意识到爱神丘比特降临,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抓住机会,将王根英变成自己的妻子。

陈赓很想向她表达爱意,可又不够勇敢,便将心声都写在一张小纸条上,让同志递给王根英。正当陈赓以为王根英会感动地点头答应时,只听“啪”地一声,这封情书被她贴到了墙上,顿时引来无数笑声和观看,大家皆被陈赓的操作逗得哈哈大笑。

紧接着,陈赓又陆续写了几封信,无一例外都被贴到了墙上。其实,王根英本就对陈赓心有好感,当下更是被他的执着深深感动,之前那点防备早就消失了。将情书贴到墙上此举,无非就是被气急了。

事后,陈赓大胆告白的事被周恩来夫妇知晓,二人亲自出面撮合,陈赓和王根英渐渐擦出爱的火花。那天,两人并排走在江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犹如热恋中的情侣一样。

图|王根英

走到一处,陈赓突然停下脚步,迎着王根英不解的目光,深情款款地说:“根英,我们结婚吧!”刹那间,王根英羞得满脸通红,故作镇定地理了理鬓发,没有给出回应。

陈赓不急也不恼,一把抱住王根英,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我们以后再也不分开了!”话落,王根英的声音缓缓传来:“好,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

就这样,一对有情人成为了革命伉俪,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婚后不久,陈赓和王根英分隔两地,一个回到枪林弹雨的战场;一个回到白色恐怖之下的上海。虽然两人为革命工作聚少离多,但总是彼此思念,心心相印,恩爱如初。

相互扶持走过的革命岁月里,王根英还为陈赓诞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陈知非。然而,幸福的日子无比短暂,1939年3月8日王根英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这年。

这对人人羡慕的夫妻,最终还是无缘共度余生。

当时,陈赓正在会上作战斗总结发言,通讯员忐忑不安地将电报交给他。看完里面的内容,陈赓全身一震,脸色大变,紧绷着站立许久。过了好一会儿,陈赓的声音哑了:“不讲了,准备打仗吧!”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会场,坐在一棵大树下。

陈赓作为横刀立马的猛将,只能流血,不能流泪。可就在这天,陈赓躲在没人的地方痛哭流泪,大声吼道:“根英,我定要为你报仇雪恨,与这该死的日寇血战到底!”随即,陈赓又拔出手枪,对准天空“砰砰砰”射出几发子弹,以泄心头之恨。

王根英的牺牲对陈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整整一个月都无精打采,人也瘦了好几圈。悲痛之余,陈赓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3月8日,这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我失去了我的爱人根英。”为了悼念妻子,陈赓立志守节3年。

之后,陈赓将丧妻之痛埋藏在内心深处,一向活泼爱笑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将所有精力倾注在战斗中,打了好多场漂亮仗,让敌人闻风丧胆。

在没有仗打的日子里,陈赓经常魂不守舍,一坐就是一整天。沉浸在回忆中,沉浸在只属于他和王根英的回忆里,其中那般滋味只有陈赓一人知晓。

1940年百团大战胜利后,陈赓就病倒了,且持续高烧。在昏迷的半个多月里,陈赓嘴里时常喃喃道:“根英……根英……”罗瑞卿得知后,替好友感到十分难过,陈赓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王根英是他心灵上的创伤。

图|罗瑞卿

怀念过去本无可厚非,可若长期如此总归不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启一段新的感情。为了尽快让陈赓从悲痛中走出来,军中上下争先恐后当起了“红娘”,帮陈赓弥补感情上的空白。

傅涯出现,燃起新希望

后来,陈赓在战斗中不慎负伤,来到王智涛同志家养伤。一次,王智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首长啊,你现在有没有缺的东西,组织上一定会尽力满足你。”陈赓也来了兴趣,笑道:“哎呀!我过得还不错,什么都不缺,就差一个老婆哟!”

原本这只是陈赓一句玩笑话,王智涛却认真对待,开始为好友筛选合适的姑娘。这年初夏,三位文工团的姑娘来到团长王智涛家里取道具,并且遇到了陈赓,这可不就巧了吗?

陈赓的威名早就在军中盛传,如今好不容易见到本人,姑娘们热情极了,将陈赓围了起来。夸赞的话说完,姑娘们提出要陈赓讲讲战场的事,他没往别处想,张口就答应下来。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下,陈赓讲起了会昌战斗受伤那次:“那时候伤到了腿,疼得我走不动路,我当时真想一枪了结自己。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还这么年轻,活着才能为革命事业奋斗,于是我就躺在水沟里装死,那沟里的水味道很难闻,敌人都懒得过来……”

陈赓的坦诚和诙谐风趣,给姑娘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便有一同前来的傅涯。不过是匆匆一面,陈赓就在傅涯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

待到姑娘们走后,目睹一切的王智涛从暗处出来,笑眯眯地问道:“老首长啊,这些个小姑娘都还不错吧?瞧瞧,你看上了哪个?”陈赓瞬间醒悟。好啊!他还疑惑为啥会遇到这些姑娘,一来还来三个,原来是王智涛有意为之啊!

听了王智涛的话,陈赓回忆起刚才的情景,直言道:“就中间那个吧!”中间这人可不就是傅涯嘛!于是,王智涛等人开始从中撮合,给陈赓和傅涯创造见面的机会。

几次接触下来,两颗相互倾慕的心真就撞到了一起,感情迅速升温。那时候,很多女大学生普遍对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心生仰慕,陈赓不仅文化水平高,又能言会道、幽默有趣,俘获了不少女同志的芳心,傅涯也慢慢沦陷在陈赓的温柔攻势下。

为了给傅涯留下好印象,陈赓直接跑去做傅涯同事的工作,让他们多在傅涯面前说自己的优点。落花有情,流水有意,很快陈赓就成了文工团的常客,总是在傅涯身边转悠。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赓和傅涯的好事将近。

图|影视剧中的傅涯

在众多好友的鼓励下,陈赓决定向傅涯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久,两人便单独见面,双方都十分紧张,陈赓的手心也不自觉冒汗。一番心理准备过后,陈赓故作轻松地说:“傅涯同志,我这人很喜欢交朋友,所以有许多男朋友,女朋友自然也多,你愿意当我‘女朋友’吗?”

傅涯何其聪慧,知道陈赓这是另有所指,可还是明确拒绝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就在傅涯投奔延安前,老家有位青梅竹马的表哥,且还是傅涯的“未婚夫”。两人虽然许久未联系,但曾经那段朦胧的恋情却做不得假。

傅涯曾多次写信给表哥,希望他能来到延安,但他坚持科学救国,愣是不肯松口。再者,陈赓对亡妻王根英情根深种,不愿打破守节3年的誓言,此时在一起显得不是很靠谱。

两人将话讲开后,相约3年后再谈感情一事,趁此机会让彼此想清楚。不久,傅涯重新整理自己的感情问题,再次给远在重庆的表哥写信。不过,面对将来和表哥成婚这事,傅涯多多少少有些顾虑,因为自己的大哥就是近亲结婚,结果连续两个孩子都是哑巴。

但女人面对爱情,爱人极具包容,只要表哥能给出肯定的答复,能放弃所有到延安寻傅涯,她就会抛开一切顾虑。但是在回信里,满是表哥对在重庆搞科研的欣喜,不愿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条件困苦的延安。此外,表哥还叫傅涯认清形势,要求她到重庆工作。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哪怕知道这个道理,傅涯还是情绪崩溃大哭一场,为她年少时朦胧的爱恋画上句号。时间一天天过去,傅涯渐渐从表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与陈赓的关系更进一步。然而,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二人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往往只是匆匆一眼。

陈赓出于对傅涯的尊重,始终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老老实实等待了3年。而傅涯也认认真真考虑了3年,她不得不承认已经对陈赓情深似海,从而建立恋爱关系。

自从确定恋爱关系,两人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好不容易等到机会合适,向上级申请结婚时,却遇到了一大阻力——傅涯的身份。

陈赓赶紧找到傅涯问明情况,但傅涯本人也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她从来没有脱离过组织,身份怎么可能有问题?陈赓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整日忧心忡忡,一位同志看不下去,便将具体原因告知陈赓:不是傅涯同志有问题,而是她大哥出了问题。

根据可靠消息,傅涯的大哥是国民党特务,结交的人群比较复杂,傅涯作为其妹妹,难保不会有情况。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陈赓无法和傅涯在一起。

图|陈赓与傅涯合影

得知缘由,陈赓安慰傅涯放宽心,等待组织调查清楚,到时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话是这么说,傅涯还是满腹委屈,心里难过极了。

一天夜里,傅涯在节目《孔雀东南飞》中饰演小姑子,演到嫂嫂被母亲狠心拆散姻缘时,傅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并代入角色,不禁泪如雨下。台下的陈赓正目不转睛看着,随着剧情越往后发展,他也不自觉触景生情。

心里暗想道:“傅涯啊,我的好姑娘,我是如此深深爱着你!不能向你表达我内心的爱意和痛苦,这将是我最大的不幸,我相信时间的考验总会过去。但是,没有组织的批准,请原谅我只能等待……”

想到深处,陈赓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双肩微颤,一行清泪悄悄从眼角滑落。正巧,邓小平就坐在陈赓旁边,将他的举动尽收眼底。陈赓与傅涯的婚事,邓小平多少也知道些,这才被陈赓的一片痴情所感动。

戏散场了,人也越来越少,邓小平似乎还沉浸在剧中悲惨的结局中。而后,邓小平五步并作两步找到师政治部主任,认真说道:“今天这戏你看见没,傅涯在台上哭,陈赓在台下落泪,真叫人感动。出身问题并非傅涯能左右,不如就批准他们结婚,就当成全一桩美事。”

随后,不少好心的同志为陈赓婚事东奔西走,可劲忙活。在众人的努力下,上级部门终于松口,同意了陈赓和傅涯的婚事。

听到这个消息,陈赓心里那叫一个美啊,再也忍不住激动的心情,立马给在太行三分区的傅涯打去电话:“我是陈赓,上级同意了我们的婚事,你赶紧回来,咱们赶紧把婚事办了!”

电话另一头的傅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眶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她这是喜极而泣啊!默默等候,终于迎来了幸福,怎叫人能不兴奋呢?

不过,想到这会儿自己还有工作在身,傅涯犹豫了一会儿,说:“这事能不能缓缓?我还有戏要演,工作做完了再说?”还要继续等!陈赓不乐意了,急迫地说道:“这事没商量,你快点回来吧!我已经等了3年了,再多等一天我都受不了,你快点回来,行不?”

得到傅涯肯定的回复,陈赓心里跟吃了蜜似的,脸上的笑容就没下来过。另一头,傅涯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姐妹们,在大家的祝福声和催促声中,傅涯启程前往陈赓所在的部队。

傅涯抵达军部刚坐下不久,陈赓就火急火燎赶来了,一阵嘘寒问暖,享受这甜蜜时刻。随着警卫员一声“报告”响起,陈赓又赶到了刘伯承的房间,参与会议。

进门时,陈赓打了个报告:“刘司令,邓政委,文工团的傅涯到了!”正在埋头看地图的刘伯承应了一声,随即对陈赓说:“你快过来看看,这是我部刚收到的情报……”等了一会儿,陈赓还没有进来,而是又说了一句“司令员,傅涯同志来了”。

刘伯承很快回了一句“好,过会儿我就去看她”,完了就接上刚才的话题,陈赓还是隔得有些远。饶是再迟钝,刘伯承也反应过来了:这小子今天怎么了?说不上来的古怪。

陈赓也不跟两人兜圈子,直截了当地表示:“我妻子傅涯来了,我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嘛!”语毕,刘伯承一愣,脸上的表情很是精彩,一旁的邓小平伸出3根指头,提醒刘伯承何意。

恍然大悟的刘伯承哈哈大笑,对陈赓无奈地说:“瞧你这点出息!3年都等过来了,就急这一天呀?赶紧去做你的新郎吧,我们俩就不留你啦!”

有了刘伯承的允许,陈赓当即敬了一个礼,转身跑了出去。当晚,军中上下喜气洋洋,陈赓和傅涯如愿举行了婚礼,缔结良缘。结婚时,陈赓给了傅涯3条承诺:

“其一,我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强求你在家相夫教子,妨碍你的前途;

其二,我不会将你调到身边工作;

其三,我是真心永远爱你,这颗心只属于你。”

在度了几天“蜜月”后,陈赓回到了党校一部工作,傅涯也前往党校二部。当年,党校一部和二部就在对面,中间被一条河隔开。

那时候,傅涯的工作比较繁多,时常几日不回家,这可让陈赓心疼坏了。因此,每逢空出时间,陈赓就会到河对面接人回家,只要有人问起,他就会满脸笑意地说“接老婆”。

虽然战争让他们过上“牛郎织女”式的艰苦生活,但二人的感情依旧非常融洽,时常以写信和日记的方式寄托无限的思念。

对陈赓而言,傅涯就像及时雨,滋润他因亡妻而干枯的心田;傅涯就像一束光,在黑暗且迷茫的世界里,照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正因为傅涯的出现,重新让陈赓燃起了希望。

赴台的执念起源于一封信

因为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大大损害了陈赓的身体,明明还不到六旬,身体就每况愈下。1961年初,陈赓经历了三次发病,每次都痛不欲生,他察觉自己的生命流逝得厉害,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傅涯。

这天,陈赓紧紧握住傅涯的双手,意味深长地说:“我要告诉你两件事,怕你经受不起。第一,我可能要去见马克思了;第二,我怕你更年期不好过。”眼里全是对傅涯的眷恋,还有浓浓的不舍。傅涯低头无言,只是更加紧紧握住陈赓的手。

察觉到那收紧的力度,陈赓眼底闪过一丝悲痛,随即消失不见,又装作没事发生和傅涯开玩笑,很快病房中传来两人的笑声。时间一晃来到3月15日,马上要到陈赓的生日了。

往年从不过生日的陈赓,突然反常得让傅涯提前准备一碗长寿面,当晚陈赓与傅涯聊到很晚才睡下。次日,陈赓被一阵剧烈的胸痛惊醒,心肌梗塞再次发作,病魔正一步步朝他走来,吞噬掉最后一点生机……

傅涯一声比一声绝望地呼唤陈赓,声音颤抖,泪珠扑簌簌地落在地上。然而,终是没有得到那人的回应,陈赓的手也在傅涯怀中慢慢冰冷。

面对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突然离世,傅涯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走出悲伤,无法生死相随是她一生的遗憾。因为家中还有几个孩子需要照顾,傅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将更多精力放在抚育孩子们身上。不过,除了陈赓外,傅涯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希望与亲人团聚。

但由于当年战乱,傅涯很早就与家里断了联系,打听十几年一直了无音讯。直到1980年,傅涯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件,寄信人是她多年未见的小妹。信中提到,现在大部分家人都定居在台湾,父母临终前希望将骨灰送回家乡,小妹也表达出想要来大陆的心愿。

最终,在傅涯的努力下,小妹以及父母的骨灰都回到了大陆,回到他们原本的家。时光飞逝,1992年傅涯离休,孩子们也能够独当一面了,她第一个心愿就是前往台湾,去看看那里的亲人们。

整整分离了十多年,再次相见满头青丝已变白发,傅涯与亲友们抱头痛哭,诉说这些年来的思念之情。知晓母亲执意前往台湾的原因,儿女们不禁潸然泪下,理解了傅涯的做法。此后每年春节时,台湾的亲人都会来北京看望傅涯,给她带来无限的关怀。

图|傅涯晚年

2010年1月4日,傅涯走完了她精彩的一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