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夏天,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在台海的军事挑衅》的文章。
作者栏署名为 "Tong Zhao",这个人正是清华校友、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赵通。
当国内读者仔细阅读文中内容,发现他给美国提出的四条策略,实际上是一套有计划地破坏中国的毒计。
那么,这四条毒剂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一)舆论煽动与内部瓦解
赵通出的第一条坏主意,就是让美国借助社交媒体,把一些民生问题和国家统一政策硬扯到一起。
故意炒作 “统一会付出代价” 这种说法,还编造 “军队好战”“政府不管老百姓生活” 之类的假话。
这一招非常阴险,通过舆论手段,在咱们国内搞分裂,破坏政府、军队和老百姓之间的团结,让大家对国家统一的信念产生动摇。

兰德公司2022年报告显示,类似手法曾在乌克兰颜色革命中使政府支持率三个月暴跌42%。
而美国务院2023年已追加2亿美元用于在华"数字民主项目",赵通则提供了精准标靶。

(二)军事施压与形象丑化
赵通出的第二条坏主意,是让美国增加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力量。
通过搞军事演习、派军舰穿越台海等行为,试探咱们的底线。
这种"切香肠战术"在2022年佩洛西窜台时已现雏形,而解放军锁台军演反而被西方渲染为"过度反应"。
同时,美国想通过这些过度渲染,让咱们面临动武损害国际形象、不动武又损害国家主权的两难局面。

(三)经济科技封锁与遏制
赵通出的第三条坏主意,是让美国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搞全面封锁,像限制贸易、禁运技术、管控投资这些手段都会用上。
专门针对华为、中兴这样的中国科技巨头下手,切断它们的国际供应链和市场,想借此削弱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降低咱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综合实力。

(四)文化渗透与价值观侵蚀
赵通出的最后一条坏主意,是让美国长期花钱支持一些中国学者炒作 “台湾地位未定论”,目的是让学界对一个中国原则产生怀疑,动摇大家的立场。
同时,美国还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小说等文化形式,拼命宣传 “西方什么都好”“中国这不行那不行” 的说法。
由此想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年轻精英,让他们觉得西方价值观才是对的,慢慢改变对中国文化和政治的认同。

1985 年出生的赵通,有着标准的精英履历:从清华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又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拿到博士学位,31 岁就进入美国顶级智库卡耐基基金会工作。
但在这光鲜的经历背后,藏着令人震惊的价值观崩塌。

曾和他一起在卡耐基工作的张教授回忆说:“刚到美国时,他还会反驳那些关于中国的不实说法。” 变化发生在 2018 年中美贸易战之后,赵通开始频繁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批评中国政策。
而且言论越来越过分。

直到2020 年,他申请加入美国国籍时的宣誓词被曝光,里面写着 “我完全彻底放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效忠”。
这时他已经彻底摘下了学者的面具。

心理专家分析说,这类人就像 “皈依者狂热” 的典型,往往有三个动机:
一是为了在美国获得庇护的生存需要。
二是想融入当地精英圈子的身份焦虑。
三是对祖国的扭曲报复心理。
赵通在推特上曾说 “打脸祖国特别爽”,这种话彻底暴露了他扭曲的心理。

面对美国和赵通等人的多方面攻击,中国果断拿出了刚柔并济的应对办法。
东部战区某导弹部队的军官给我们看了最新训练画面: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准确击中了移动的靶船。
这种被称为 "航母杀手" 的导弹速度极快,突防速度达到 10 马赫,相当于每小时超过 1 万 2 千公里,美国的宙斯盾防御系统拦截成功的概率不到 15%。

在经济方面,科技部启动了 "半导体自主研发计划",到年底,28 纳米制程芯片的国产率将突破 70%。
更巧妙的是舆论反击:共青团中央发起了 "发现身边的美" 短视频大赛,两周内视频播放量达到 50 亿次,用积极正面的内容抵消了负面信息的影响。
"他们太小看中国人的判断能力了。"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的辜晓进教授分析说。

回望历史,从汪精卫到余茂春,所有背叛民族者都逃不过三重审判:法律的严惩、道德的唾弃、历史的鞭笞。
赵通母校清华已于2023年7月撤销其校友资格,其北京住房被法院追缴为违法所得。
更讽刺的是,他的美国雇主今年未续签合同——失去利用价值的棋子,终将被弃若敝履。

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看清:台海博弈不仅是军事较量,更是制度、文化、人心的全面竞速。
当福建舰电磁弹射战机划破长空,当华为Mate60搭载纯国产芯片王者归来,14亿人用行动宣告:任何毒计,都毒不倒一个重新屹立的世界强国!

美国的 "毒计" 看似阴险狡诈,但在强大的中国面前,只不过是蚍蜉撼树。
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实力,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
历史已经证明,中华民族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只会更加团结和强大,任何企图破坏我国统一大业的行为,最终都将沦为笑柄,自取其辱。

信息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