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略了周末的利空!

一谈策 2025-04-21 14:33:33

这个周末,各大媒体照例盯着特朗普的动向,但我看大家都在关注他说的利好——希望一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而忽略了他说的另一个利空——要罢免鲍威尔,撤换美联储主席。

我认为,那个利好很难成行,所以影响有限,而利空却有可能随着6月临近而愈演愈烈。

为什么这么说?

一切还得从美债危机说起。之前给大家介绍过潜在的美债危机的来龙去脉:

今年是近几年的美债到期高峰,而6月又是今年的到期高峰,美国政府要偿还的美债规模是此前的数倍不止。

眼下美国政府只有一条路可走——借新债还旧债。

所以在6月美债集中到期之前,美债收益率必须降下去,否则别说本金了,连利息美国政府都还不起了。

要解决潜在的美债危机,特朗普有两个办法:

办法1、让美联储尽快大幅降息,引导美债收益率降下来;

办法2、通过贸易战征收巨额关税,或者通过谈判逼迫各国政府大量购买美债,帮他缓解美债到期的偿付压力。

但是现在看,办法2的希望渺茫:

各国政府与美国的谈判并不顺利,欧盟并不像以前那样软弱,日本这个干儿子也不再完全听命于美国。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有中国敢跟美国对着干,给了其他国家讨价还价的底气。

所以我们才看到特朗普对中国态度软化,表示希望一个月内与中国达成协议。

我理解,不是他不想打贸易战了,而是想利用我们与他谈判的契机,反手压迫其他国家尽早屈服,最好赶在6月以前实现,帮他渡过美债到期的难关。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你觉得中国还会急着找他和谈吗?

更有可能是能拖就拖,至少拖到6月以后吧,等你崩完了再跟你谈,岂不更好?

(所以我认为这个利好很难成行,影响有限)

现在特朗普最大的希望,只能寄托在美联储降息上。

问题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油盐不进,明确表示通胀不降我不降。

这才逼得特朗普暴跳如雷,扬言要罢免鲍威尔,撤换美联储主席。

为什么说这事是利空?

因为这件事大概有以下三个结果:

结果1、特朗普最终没能扳倒鲍威尔,鲍威尔也没有屈从特朗普,坚持在不降息,那么美债危机很可能在6月爆发;

结果2、鲍威尔最终屈服了,选择降息为美债解围,虽然避免了美债危机,但多年来美联储的独立形象将明显受损,降息利好过后,国际资本会逐渐流出美元资产;

结果3、如果鲍威尔真被他罢免了,美联储的独立形象将土崩瓦解荡然无存,国际资本会惊掉下巴,转而疯狂逃离美元资产,引发“美元危机”。

无论是美债危机爆发,还是美元危机爆发,短期都会令全球金融市场剧震,先体现为风险,而后才会在特定国家体现为机遇。

哪些特定国家呢?包括我们中国吗?

我觉得算是一个,但不是最主要一方,这些国际资本如果从美元资产撤离,更有可能流入欧元和日元资产,因为他们外汇管制少,经济增长预期强,且在中美贸易战中受影响更小。

-----------

所以面对当前国际变局,我们最可依靠的不在外面,而是国内政策。

早在贸易战打响之初,我在4月6日发文《周末利空对A股的两大影响!》,就总结出了两大受益方向——内需和国产替代。其中内需消费与国内政策最相关。

现在看,4月6日之后,内需消费板块从之前的默默无闻逐渐成为最强方向,可见当前市场有多期待国内政策。

往后看,政策到底如何,下周可能要见分晓了,就在4月底之前的局会上。

内需消费板块众多,到底哪些板块更受益于4月局会?

上周日我在圈子写【下周策略】,认定服务消费板块更受益。

什么是服务消费?

消费分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过去消费大牛市,主要都是商品消费走强,比如白酒、酱油;服务消费很少出牛股,整体预期也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但未来刺激内需,服务消费可能更有动力:

原因1、服务消费对走出通缩更有效,因为商品消费更多是预支未来的消费,比如今年买了手机,明年可能就不买了;而服务消费无法预支,上学期孩子补课,下学期孩子还得补课。

原因2、按照海外经验,人均GDP到1.2万美金以后,服务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会持续提升,我们现在就在这个阶段。

服务消费都包括哪些板块?

我在圈子梳理了服务消费脉络图,把我能想到的服务消费板块列在了上面:

这其中,零售、免税、跨境电商、生育、物业等诸多板块在本周轮番表现,其他尚未表现的板块也不能忽视了。

今晚20:00左右我会在圈子发布【下周策略】,梳理下周最有潜力的服务消费板块和重点公司。

0 阅读:0

一谈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