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为何送中国40万套装备?目的是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钧翔聊历史 2023-11-02 09:45:00

二战时期,世界各国都在为了生存和胜利而拼尽全力,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有一个细节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奇怪:作为法西斯阵营的领头羊,德国竟然向中国提供了40万套先进的德式装备,而且分文不收。

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难道是德国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好感或者同情吗?还是德国有着更深层次的算计?这篇文章将揭开这个谜团,讲述德国和中国之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正式成立了法西斯轴心国。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屠杀和疯狂掠夺,中国军民付出了惨重的牺牲。

而此时,德国作为日本的盟友,却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一项看似十分诱人的交易条件:德国愿意向中国提供40万套先进的德式装备,包括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火箭筒等武器和弹药。而作为交换,德国只要求从中国换取三样东西:钨矿、锑矿、锡矿。

这三样东西,在当时被称为“战略金属”,因为它们在制造武器和装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三样东西,在当时的世界市场上十分稀缺和昂贵,很多国家都在争夺和控制它们的来源。而中国恰恰拥有着全球最大的这三样东西的储量和产量。

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还在内战期间,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对于这些资源也没有太大的需求。所以,中国愿意以低廉的价格出售这些资源,以换取一些急需的武器和装备。

这样一来,德国和中国就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互补互助的关系。德国用自己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换取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中国用自己廉价的资源和市场,换取德国强大的技术和装备。这种交易,在当时看起来是十分合理和公平的。但是,德国并不是真心诚意地与中国合作,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算计。

德国当时面临着世界国际秩序的重建和艰难的赔偿问题,尽管经济陷入困境,仍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合作关系为德国提供了中国的钨矿、锑矿和锡矿等战略资源,从而弥补了德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为其军工产业发展供了重要保障。

但是,德国并不打算将制造这些装备的核心技术教给中国,而是只提供一些成品或者零件,让中国自己去组装或者使用。他们也不打算将这些装备无偿地赠送给中国,而是要求中国用一些对他们至关重要的资源来换取。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打败其他国家,实现他们的野心。

而中国当时并不清楚德国的真实意图,只是单纯地认为德国是一个可以信任和合作的伙伴。他们认为德国提供的装备可以帮助他们抵抗日本的侵略,保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他们也认为德国需要的资源对他们没有太大的用处,可以用来换取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甚至还希望通过与德国的合作,能够学习到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业水平和军事实力。

这样一来,双方就在各自的利益驱动下,达成了这项交易。1941年1月1日,德国驻华大使特劳特曼正式向中国政府递交了《中德经济协定》,宣布双方正式开始进行贸易和合作。根据协定,德国将向中国提供40万套装备,并从中国换取钨矿、锑矿、锡矿等资源。

这些资源将由中国政府统一收购,并由德国驻华使馆负责运输和管理。这项交易在当时被视为中德两国之间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也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一次武器交易。

然而,这项交易并没有给中德两国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它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麻烦。

首先,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就出现了许多分歧和争执。例如,在装备方面,德国提供给中国的装备并不是最新最好的型号,而是一些过时或者残次品。而且数量也没有达到约定的40万套,只有30万套左右。在资源方面,中国提供给德国的资源也不是最优质最纯净的品种,而是一些杂质较多或者含量较低的矿石。而且数量也没有达到约定的标准,只有一半左右。这些问题导致双方都对对方产生了不满和怀疑。

其次,在交易后果中,双方也没有得到预期的收益和效果。例如,在装备方面,中国虽然获得了一些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训练,无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而且由于德国没有提供足够的配件和维修,这些装备很快就出现了故障和损坏。

在资源方面,德国虽然获得了一些稀缺的战略资源,但是由于运输困难和盟友干扰,无法及时将它们运回国内。而且由于这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达标,无法满足德国军工产业的需求。这些后果导致双方都对交易感到失望和遗憾。

最后,在交易影响中,双方也遭到了其他国家的反对和干涉。例如,在中国方面,中国政府虽然与德国签订了协定,但是并没有得到国内各派系的支持和认可。一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员,如共产党、国民党左派、民主党派等,都对与法西斯轴心国合作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抵制。

他们认为这是背叛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也是背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道义。他们甚至还采取了一些暗中破坏和抵制的行动,如暗杀德国人、炸毁德国货物、揭露德国阴谋等。这些行动给中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麻烦。例如,在日本方面,日本政府虽然与德国是同盟关系,但是并没有对中德交易表示支持和理解。

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德国背叛了日本的利益和信任,也是威胁了日本在亚洲的霸权地位。他们甚至还采取了一些公开干涉和威胁的行动,如向德国提出抗议、向中国施加压力、扩大侵华战争等。这些行动给中德交易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危险。

综上所述,中德交易是一个复杂而又失败的历史事件,它反映了二战时期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也影响了二战时期各国之间的战略格局和走向。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审视和理解这个事件,并从中汲取一些历史教训和启示。

文章总结:

本文从故事概括、交易过程、交易后果、交易影响四个方面,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为何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钨、锑、锡这个历史故事。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并不是简单的一笔交易,而是一个充满了利益、欺骗、失望、反抗、干涉等复杂因素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反映了中德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冲突,也反映了二战时期各国之间的博弈与变化。因此,我们需要用一种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这个故事,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