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部值得细细品读的文学巨著。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中,刘姥姥这个和富贵滔天的荣国府格格不入的贫苦老妇,给很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刘姥姥的塑造,堪称绝妙。
说起对刘姥姥的印象,可能很多读者会说,刘姥姥是个朴实善良的好人。但事实上她在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就流露了一些品德上的“瑕疵”。面对贾府管事周瑞家的,她撒了两个明晃晃的谎言。
那么这两个谎言是什么,又为何会出现呢?细细剖析,才能明白作者的深意。
初进荣国府,未直言自己的目的刘姥姥这个贫苦老妇,为什么会想到进荣国府呢?作者在前面提到,刘姥姥女婿的祖上和王夫人的祖上有点渊源。王夫人身边的管事周瑞家的,和刘姥姥家以前也有所往来。这年冬天刘姥姥家处境艰难,已经无米下锅。无奈之下,刘姥姥只好豁出去一张老脸,跑去荣国府打秋风。
在还没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刚看到几个看门的,就已经被吓得哆哆嗦嗦。但是她没有别的选择,若是此时打了退堂鼓,那一家老小的生计就没了着落。听闻王夫人这些年乐善好施,对于她这个穷苦的故人,肯定也会施舍几分。想到这里刘姥姥暗自给自己打气,同时盘算着如何做成这件事。
见到周瑞家的,刘姥姥直接没有表明来意,而是同对方寒暄了几句。周瑞家的也是九曲心肠,明白刘姥姥此番前来,必是有事相求。于是周瑞家的这样问道:“您老这次来,是专程来看我的,还是有什么别的事?”刘姥姥的回答天衣无缝:“是专程来看你的,也想顺便见见姑奶奶。如果不方便的话,还请你帮我转达问候。”
刘姥姥口中的姑奶奶,就是王夫人。面对周瑞家的询问,刘姥姥没有说实话。她一口咬定自己是来探亲的,没有别的意思。从这个回答上,完全能看出刘姥姥为人处世的圆滑和智慧。她想见王夫人,首先要过的就是周瑞家的这关。说自己专程来看周瑞家的,既给足了周瑞家的面子,又能让周瑞家的明白她的真实意图。
一个乡下婆子,年根底下跑到荣国府,两手空空说来探亲,不是打秋风还能是什么?周瑞家的一听就明白了。但是刘姥姥说话中听,将她抬到了一定的高度,她也觉得非常受用。在周瑞家的看来,如今自己是王夫人的管事,如果连刘姥姥打秋风的这点要求都满足不了,那还有什么脸面可言?
于是周瑞家的将荣国府目前的情况说与刘姥姥听,告诉刘姥姥如今已经不是太太在管家了,真正的管家人变成了太太的侄女王熙凤。周瑞家的意思是,你与其去求太太,还不如去求王熙凤。聪明的刘姥姥听明白了这层意思,马上就说了另一番话。这番话,也是她在周瑞面前撒的第二个谎。
为见王熙凤,谎称自己认识对方刘姥姥是这样对周瑞家的说的:“原来是她,我当日就说她不错。”短短一句话,传递出了刘姥姥早就认识王熙凤的信息。但实际上,刘姥姥根本没有见过王熙凤。当她被周瑞家的引进凤姐的屋里,见到穿戴体面的平儿时,以为这就是王熙凤,差点要给对方磕头。
在见到王熙凤的时候,王熙凤也直言不讳地说:“外面的这些亲戚,我不大认得。”这些都足以说明,刘姥姥和王熙凤哪里是什么旧相识,连面都没有照过。刘姥姥撒这个谎,就是想让周瑞家的带她去见王熙凤。所谓见面三分情,见了面什么话都好说。不见面,连开口攀交情的机会都没有。
在王熙凤面前,刘姥姥表现得非常拘谨。她没有和这种上层人士打交道的经验,只能将自己这辈子积累的全部本领施展出来。在介绍外孙板儿的时候,她对着王熙凤一口一个“你侄儿”,说得亲切又尴尬。弄得周瑞家的忍不住开口提醒:“蓉大爷才是正经侄儿呢,你这是哪里来的侄儿?”
好在王熙凤是个通透之人,对于刘姥姥套近乎的做法只是一笑置之,没有认真计较。但对于跑来打秋风的人,王熙凤有自己的一套处理办法。钱是可以施舍的,但要施舍得有技术含量。既不能失了荣国府的威严,又要提点这些人记着荣国府的恩情。最要紧的是,记着她王熙凤的恩情。
王熙凤对刘姥姥说,虽然我们家大业大,但是也没有外人想得那么容易。你既然来了,也不好让你空手回去。可巧这里有太太给丫鬟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你先拿去救急,可别嫌少。这段话说得很有分寸,既没有给荣国府跌份,又点明了这钱没有那么好拿,不是谁来打秋风都能拿走的。
刘姥姥听懂了这层意思,赶忙回答说:“你们就是拔根汗毛,都比我们的腰粗呢。”这个比喻非常粗俗,但是却充满了褒扬的含义。哪怕是每天都在和各类人打交道的王熙凤,也很少遇到这么有趣的老妇人。被她这么一说,倒是忍俊不禁。那种瞧不上刘姥姥的优越感,也马上涌上了心头。
就这样,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就顺利拿到了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放在当时,可能相当于刘姥姥一家一年的收入。也正是这次刘姥姥和王熙凤的接触,为二人后面的缘分奠定了基础。贾府落魄后,刘姥姥上下打点探望王熙凤,还倾尽家产救出了她的女儿巧姐。对于王熙凤的恩情,她是拼了命报答的。
刘姥姥的语言艺术和人物魅力通过阅读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这段,足以感受到曹雪芹的笔力之深。刘姥姥初次和贾府的人打交道,虽然略显胆怯笨拙,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她的人情练达之处。通过两次撒谎,争取到了周瑞家的支持,提升了打秋风的成功率。
刘姥姥的两次撒谎,是她在这次“任务”中争取主动权的表现。按说以她和王夫人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贾府这个钱可给可不给。于是刘姥姥主动表示,自己是来看亲戚的,还和王熙凤是熟识。这样一来,周瑞家的便不好推脱了。
那么刘姥姥小小的谎言,是否有损于她的形象呢?不仅没有,还提升了她的人物魅力。通过初次进贾府,刘姥姥圆滑、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这为她第二次进贾府所发生的故事,做好了铺垫。当刘姥姥带着回报贾府的新鲜瓜果再次出现时,刚好碰上贾母一时兴起,要找她过来叙话。这一叙,就是几天的时间。
第二次进贾府,刘姥姥讨喜的性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当着贾母和各位小姐少爷的面,兴致勃勃地说起了农村的趣事和荒诞的传闻,引得众人听得入神。很多读者认为这是刘姥姥曲意迎合权贵的表现,但仔细想想可能这就是她本来的性格、本来的生活。只不过贾母的邀请,让她有了在这里打开话匣子的机会。
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在曹雪芹的描绘下充满波折、高潮迭起。原本只是贫苦老妇打秋风的故事,却因为刘姥姥“活宝”般的性格,读起来格外精彩。这样一看,刘姥姥当初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说出的小小的谎言,也变得可爱起来。
借刘姥姥体现当时的贫富差距作者安排刘姥姥两次来荣国府打秋风,还有个深刻的用意,是借刘姥姥的所见所想,说明当时的贫富差距问题。事实上刘姥姥和贾母的年纪相仿,差不多都在七十多岁左右。年迈的刘姥姥还在为生计奔波,贾母则每天都被前呼后拥,过着“老祖宗”的富贵生活。
刘姥姥和贾母的身体状况对比,也很能说明问题。刘姥姥是底层劳动人民,整日都在田间劳作,即便看起来相对瘦弱,也是很有生机活力的。而贾母则养尊处优已久,早就患上了“富贵病”。她看起来白白胖胖,但身体虚弱,走路不是让人搀扶,就是借助拐杖。
刘姥姥在贾府众人面前耍宝,尽力讨得大家的欢心。是因为她知道,只有让这些人高兴,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赏钱。尽管刘姥姥心思豁达,不会细品这种被人嘲笑的滋味。但这还是反映出了残酷的现实: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阶级差异,有着巨大的鸿沟。且光靠个人努力,是没有逾越的可能的。
令人倍感讽刺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当初在贾府被人取乐的老妇,日后成为了贾府的恩人,给了贾府众人最后的温暖。这也许正是《红楼梦》要讲述的内核: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当梦醒了,墙倒屋塌,曾经得意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吐舌头眯眼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