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镜头里的湖北宜昌:残破的街市空荡荡,东山公园立着鬼子塔

醉薇聊历史 2023-07-05 21:31:00

湖北宜昌, 古称“夷陵”。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险要。

1940年5月,日军从荆州的江陵地区沿江西进,意欲横穿宜昌,直取重庆。由于宜昌军民的顽强抵抗,导致日军前进脚步受阻,恼羞成怒的日本人随即对宜昌城进行了大规模的狂轰滥炸,导致大量军民伤亡。

6月18日,宜昌被日军占领。由于大部分市民已经在日寇入城前撤离或逃亡,此时的宜昌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远望宜昌

这是日本人站在插着膏药旗的船上拍摄的宜昌城。沿江的建筑非常密集,在建筑之中,罗马式的天主教堂清晰可见。

宜昌全景

这张图片是由两张宽幅照片合成,上图是隔着长江眺望宜昌城,造型独特的天主教堂再次映入眼帘。下图为天主教堂的近景,由于后来对教堂进行了大修并加盖了尖顶,今天所看到的教堂外观与之有很多的区别。

宜昌街市

宜昌原本是一座江边小镇,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将宜昌开辟为通商口岸。随着各国洋商的大量涌入,宜昌从一个封闭的小村镇迅速转变成一座近代城市。

被摧毁的建筑

这张图片也是由两张宽幅照片组合而成,图中的高大建筑已经被日军的炮火轰炸的千疮百孔,上图是一家糖果厂,背景可见磨基山。

宜昌码头

宜昌的一处洋码头,一只木舟被置放在岸上,前方左侧有台阶通过江面,入口处竖着一块木牌,上面用英文标注码头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右侧是一座牌楼式大门,门前设有岗亭和沙袋工事,那里显然是日本人一个重要的机关据点。

洋行建筑

随着宜昌海关的建立,各国商人纷纷在宜昌抢占地盘,成立洋行。图为江岸边上的怡和洋行及三层库房、往远处看是太古洋行和日清公司的塔型楼。宽阔的江滨大道上,除了寥寥的一些百姓,还可以看到不少的日本兵。

江边建筑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宜昌水上运输异常发达,招商局、轮船公司以及各种洋行都在沿江一带建造码头、办公楼、仓库,从图中这些西式建筑中便能感受到当年的繁荣。

渡河纪念碑

日本人在渡江攻击地点处修建的一座“渡河纪念碑” 。这是国人的耻辱,也是日寇在犯下罪恶的铁证。

江上航船

两艘巨大的轮船正在通过江面。一艘是货轮,一艘是游轮。背景为磨基山。磨基山是“古夷陵八景”之一,传说山下埋有一副仙人留下来的金磨而得名。因为它的外形酷似古埃及的金字塔, 又有“金山”之称。

看风景

几名穿着旗袍的年轻时尚女子站在江边的观景台上,正在眺望对面的磨基山风景。山坡之上有日伪汉奸写的 “和平建国”四个大字。

敲石头

富家小姐看风景,穷苦妇女敲石头。一位贫苦妇女坐在地上,在用最原始的方法将大鹅卵石击碎成小石块,以此赚取菲薄的收入。

天然塔

屹立在长江边上的宜昌天然塔,相传为晋代文学家郭璞始建,亦为为“古夷陵八景”之一 。图中的天然塔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建,塔高近四十四米,登临塔顶, 港口景观和江面风光一览无余。

东山公园

东山公园又名东山寺公园,位于宜昌东山脚下,建成于1936年5月。图为东山公园的石坊式大门,门首上有“东山公园”四个大字,两边写着“忠孝仁愛”和“信义和平”,两根粗大的立柱上有一副激励民众抗日的长对联:“百卉斗春秋拓东山一区游人应识从军乐,大江流日夜望西陵三峡过客犹生敌忾心”。

小留亭

东山公园的一座小石亭,名“小留亭”,六角六柱,飞檐翘角,造型别致精美。站在亭子下,可俯瞰宜昌城及远眺磨基山景色。

鬼子碑

“枣宜会战”历时四十余天,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共造成一万一千余日军的伤亡。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山公园内修建的忠灵塔,用以祭祀在会战中被打死的鬼子官兵。抗战胜利后,这座石碑被宜昌军民捣毁,部分残片现存于宜昌市档案馆,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

磨基山

从远山眺望磨基山主峰和宜昌城,长江之水从中间奔腾而过,以这个角度拍摄的宜昌全景非常罕见。日本人占据磨基山长达五年之久,他们在山上及周边修建了大量工事,并以此为据点,长期与驻守周边的中国军队进行战斗和对峙。

更多夷陵老照片,请点击下方的《百年湖北宜昌老照片合集》!
0 阅读:4

醉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