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治疗应从实际出发,请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张震教授以疏调汤加味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案例,详述如下。
患者女,36岁,2011-1-16主因“心烦易怒3天”就诊。
现病史:患者心烦易怒3天,月经将至,近日来心烦易怒、头昏眼花,并觉双侧乳房及两胁胀痛、小腹坠胀,学习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常有提心吊胆和恐惧感,伴神倦乏力,胃纳欠佳,失眠多梦,上述情况每月月经来潮前十分明显,月经过后渐缓解。曾多次到医院诊治,用过多种西药、中药,但效果不理想,近1年来有所加重。今为求中药治疗来诊。
现症见:心烦易怒、头昏眼花,双侧乳房及两胁胀痛、小腹坠胀,注意力不集中,提心吊胆和恐惧感,神倦乏力,胃纳欠佳,失眠多梦,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左关微弦。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食物、药物过敏。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月经前后诸证,血虚肝旺证,肝郁脾虚证
西医诊断:经前紧张综合征。
治法:养血柔肝,疏肝解郁,益气健脾。
方药:加味疏调汤,药物组成如下:
太子参20g,黄芪30g,柴胡10g,
白芍10g,枳壳15g,当归15g,
川芎10g,刺蒺藜15g,怀山药15g,
丹参15g,淫羊藿10g,郁金10g,
莲子30g,百合20g,薄荷6g,
生甘草6g。
3剂,冷水煎,浸泡1小时,头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三煎30分钟。
嘱:①调畅情志,合理起居;②注意饮食营养,忌辛辣香燥食物。
二诊(2011年1月19日):病史同前,服上方中药3剂后,双乳及两胁胀痛减轻,小腹坠胀消失。心烦易怒、头昏头晕、失眠多梦、神倦乏力有所改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证相合,守方3剂。
三诊(2011年1月22日):病史同前,用药后,今感心情愉悦,已无心悸、头昏之感,小腹及胸乳胀痛缓解,夜寐安宁,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守上方3剂。
按:此案体现张老以疏调汤治疗月经前后诸证的用药法,以疏调气机为基本原则,结合女性生理病理特点,重点着眼于肝脏,体用联合,对病、对证、对症施治。
本案患者辨病为月经前后诸证,本病的发生与经期的生理变化、情志因素、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女子以血为用,气血失和是主要病机。此患者每值月经来潮前心烦易怒,头痛头晕,双侧乳房及两胁胀痛、小腹坠胀,出现较显著的情志问题与肝经循行部位症状,结合舌脉,分析病机为素体阴血不足,每逢月经前阴血下注冲任,则血海更亏、濡养不及,肝失所养,肝阳偏旺,则出现头痛、头晕;阴血不足,阴不敛阳,血不养心,则心烦失眠,因此关键病机为“肝体不足,肝用失常”,辨证为血虚肝旺证。再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患者兼有注意力不集中,常有提心吊胆和恐惧感,伴神倦乏力,胃纳欠佳等症,为肝郁脾虚证之外候,且以气虚为甚,脾主运化、主思及胆主决断等功能活动均受影响,同时此情志症状也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的体现。
治当辨病辨证结合,顾及经前期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肝脾,兼顾心肾,且气血同调;以养血柔肝,疏肝解郁,益气健脾为治法;处疏调汤加减。以疏调气机汤为基疏调肝气、养血解郁健脾,方中以四逆散为核心基团,白芍与柴胡一疏一敛,疏则治肝气郁滞,敛则护阴血内守,相互为用,疏肝不伤阴血,敛肝不郁气机,又加刺蒺藜一味可加强解郁;考虑到经前期阴血亏虚更甚,以枳壳易枳实,去香附,避免过于耗气伤血;加太子参、黄芪,益气健脾,且配伍当归,暗涵当归补血汤之义;再加莲子、百合,清心除烦,对症治疗,亦是增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