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人都对《西游记》的开篇记忆犹新。
那时的孙悟空可谓是一出场就惊艳全场。
吴承恩用大量笔墨描写孙悟空从石猴化形,到随菩提祖师学艺的传奇经历。
这个诞生于东海水帘洞的石猴,经过重重考验,终于拜师学艺,学成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俨然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
孙悟空天性好动,喜欢惹事。
学艺之后的他开始大闹天宫,甚至一度掀翻了玉皇大帝的宝座。
无奈之下,如来佛祖出手,将他压在了五行山下,这一压就是五百年。
孙悟空的出世和横行无忌的岁月仿佛就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史诗,为日后更加精彩的取经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界妖魔与取经队伍的冲突花果山的故事虽然精彩,却只是《西游记》的序幕。
真正让人难忘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冒险之旅。
刚踏上取经之路,他们就遇到了无数邪魅的妖魔鬼怪。
唐僧和孙悟空的第一次激烈冲突就是在白骨精事件上。
那时的白骨精,虽然法力不高,却凭着“解尸法”变换成三种不同的形态,把唐僧弄得团团转,甚至一度让孙悟空和唐僧爆发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导致孙悟空被赶出队伍。
不过,妖怪之中也并非全是穷凶极恶之徒,有些反而令人刮目相看。
比如说宝象国的黄袍怪。
尽管这黄袍怪曾经与唐僧的团队有过冲突,但他在完成了惩罚后,竟官复原职,重新成为天庭的二十八星宿之一,并前来帮助对抗犀牛精。
这样的变化让人感慨颇深,也体现了所谓“善恶总在一念之间”的道理。
意想不到的良心妖怪但要说起《西游记》中最有“良心”的妖怪,还得说是朱紫国一战中的赛太岁一伙。
那是在第七十回里,唐僧师徒四人途经朱紫国,得知国王的金圣宫娘娘被一名叫赛太岁的妖怪掳走。
为了营救娘娘,孙悟空化作一只小虫,偷偷听取小妖们的对话。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小妖中竟有一名责怪赛太岁狠毒的小妖,说他抢走金圣宫娘娘的行为实在是天理难容。
而且,这小妖还大言不惭地指出,就算赛太岁战胜了朱紫国国王,也不过是夺走王位,干的仍是缺德事。
这等话语不仅让孙悟空感到意外,也让不少读者感到那一刻似乎看到了一丝不同的光芒。
毕竟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小妖是没有多大正义感的,但这名小妖的言语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其“良心发现”。
孙悟空无意杀死好妖的懊悔与复活之法孙悟空素来是见妖就打的性格,这回见到这么有良心的小妖,他一时激动也懊恼起来。
当时仅凭条件反射,他大手一挥,金箍棒甩出去,小妖随即命丧当场。
原著里详细描述了孙悟空的痛心与懊悔:“他急忙收了棍,直觉手段过急,心中歉然。”在这一刻,孙悟空的懊悔并不只是因为失手杀了一名小妖,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有良心的小妖。
更让我们感到动容的是,孙悟空当时极力想知道这名小妖的名字。
他之所以如此迫切,因为他心里已经在想着如何通过生死簿复活这名小妖。
生死簿是地府记录三界生灵生死信息的至宝,而它也可以用来更改他人的寿命。
孙悟空想得很简单,只要知道这名小妖的名字,他就可以通过生死簿的记录,将其复活。
这一段故事让人感慨良多,孙悟空之所以懊悔是因为他看到了这名小妖的与众不同,也因为他的正义与善心开始回归。
结尾:孙悟空的悔恨,是几百年来无数读者心中的一个痛点。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不仅是一本充满奇幻冒险的小说,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善恶的经典之作。
通过孙悟空和小妖的这段故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也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朴实的言语,便能撼动人心,揭示出看似荒诞故事中的深沉真谛。
孙悟空的一棒固然失误,但正是这样的真实和不完美,让这部经典跨越了几百年的时光,依旧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孙悟空那样在懊悔中找到善意,也许这个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