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一次去甘肃的那趟旅程,起因单纯是因为和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时提起的一个传说。
听说在甘肃,有一个神秘的村庄,每个村民都能算命。
大家都觉得新奇,也有些不相信,搞得我硬是夜里睡不着觉。
于是,下决心去看看这是不是真的。
那天早上,我们乘车直奔兰州,抵达后又辗转去到永登县。
沿路看着风景,大家聊得开心,尽量不去想我们这趟冒险的真实性。
但车子开到永登县时,眼前逐渐出现了一片半山坡上的村庄,名叫薛家湾。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一个村子,却因为那神秘的传说,让人一下子激动了许多。
一踏进薛家湾,就感觉到和外面大不一样的氛围。
村子不大,只有140余户人家,却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神秘感。
每走到一处,都会看到村民摆出摊位,不是看手相就是解梦。
让我惊讶的是,不像其它地方有些摆摊算命的显得很神秘,薛家湾的占卜师们反倒显得平易近人。
他们的长相跟普通人一样,但面对面的几次对话下来,我震惊地发现,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个个都能说上几句占卜的话。
一位老大爷告诉我,占卜在这里是一种家传的手艺,代代相传。
甚至连小孩子都会照猫画虎,给来往的游客算命。
村里的孩子们,不用上课时,总会围在大人边上,学几招算卦的技巧,果然是家家户户都身怀绝技。
这传说不是空穴来风,真有其事!
占卜算命:从古至今的生计方式薛家湾村民告诉我,这种技艺起源已久。
几百年来,村民几乎不从事农耕,主要靠占卜算命维持生计。
听村里的老人说,过去他们组团离家跑江湖,那时手艺好的伙计在邻近县市都很有名气。
那年代,占卜是交流信息、走南闯北的一种途径,让他们眼界大开。
我和几位老者聊了一会儿,发现他们的知识面还真广。
人生的苦辣酸甜,从手相、面相便能道出一二。
他们告诉我,卜卦不仅对自己的生活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保持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走东家,串西家,靠着一手技艺,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既是算命师,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制造者。
大家还聊到,多年前,村民中一部分人觉得流浪太辛苦,决定回村定居。
从那时候起,这个村子慢慢发展起来,不再四处奔波,而是把占卜技艺留在了家中,村子也渐渐有了这一独特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到了2013年,村里的这门手艺被官方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身成为了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对象。
我想,这无疑是对薛家湾传承多年的占卜技艺的莫大肯定。
在听说这一消息后,村里人都很开心。
地方政府开始重视这一文化遗产,不仅文化馆里开设了专门展览,还时常会组织活动,邀请外界的人来体验和了解这份遗产。
在村里走动,我还见到几位专程前来的游客,手里拿着问卷,有的在详细记录着,有的在帮忙拍摄,忙得不亦乐乎。
薛家湾的占卜技艺早已不仅仅是房前屋后的买卖,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兰州甚至甘肃的独特民俗风情。
这不仅增加了村子的文化自信,还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
现代社会中的传统技艺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面临着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留传统的难题。
村里的年轻人有的选择外出打拼,有的则留在村里,尝试通过更现代化的手段传承这门技艺。
我在村子里结识了一位年轻小伙子,他告诉我,时代在变,光靠摆摊算命已经难以为计了,现在他们会利用网络直播或短视频传播占卜技艺。
通过这些新奇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薛家湾,让更多的人愿意了解并尝试这种传统技艺。
我看着他一边说话,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熟练地继续拍摄,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
村里的年轻人通过这些方式,不仅传承了技艺,还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相信,这会给周边村落乃至整个社区带来更大的影响,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了解这门文化。
看完这一切,我彻底明白了,我们的文化其实一直都在身边,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
文化的传承,不是枯燥的书本,不是刻意的舞台,而是每一家庭、每一村庄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延续的。
离开薛家湾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温暖,和这里人们对于文化的深切热爱。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身份和价值,正如薛家湾,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了文化的力量。
世间万物,真奇妙,每个人都值得去了解一下自己的文化。
带着这份感悟,我希望在未来的某天,还能再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探索更多,感受更多。
文化是根,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家。
如果你也有时间,也有兴趣,不妨踏上旅程,走进这片奇妙的土地,感受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经过这次的经历,我更深信,每个地方都有它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发现、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