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为什么敢在公开场合叫李苦禅“老李”?

文化溯源者 2025-03-24 23:09:11

开篇:

“就在一次艺术展览上,一群文化界人士正热烈讨论着一幅画。

突然间,范曾走向李苦禅,拍了拍他的肩膀,亲切地称他为‘老李’。

四周的气氛瞬间凝结,大家都停下了手头的工作,似乎在等待李苦禅的反应。”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场景,也是许多艺术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师徒之道被这个称呼打破时,背后的故事引来无数讨论。

主体:李苦禅与范曾的师徒关系

李苦禅是谁呢?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是齐白石的学生。

作为京津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以大写意花鸟画独步画坛,尤其以画鹰、鹭鸶等动物形象见长。

范曾则是在早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当时李苦禅正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

在此期间,范曾受教于李苦禅,并与其结识,两人的关系是明确的师徒关系。

范曾在跟随李苦禅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和艺术熏陶。

李苦禅一贯主张继承和发扬传统国画精神,注重笔墨功夫和内在情感的表现。

范曾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锤炼自己的画艺,初步奠定了其在中国画坛的基础。

李苦禅在绘画技艺和艺术理念方面的指导,对范曾以后的成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范曾为何反目成仇

按理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范曾承蒙李苦禅的指点,才能在绘画水准上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最后他们却反目成仇呢?

这一点让很多人困惑不已。

范曾在声名鹊起以后,他的画价也在不断上涨。

在卖到一尺七元时,范曾便自认与李苦禅齐名了。

于是,他不再以传统方式尊称李苦禅为老师,而是举止轻浮。

资料记载,他在言行举止上开始显得不够尊重,并且多次直呼其名为“苦禅”。

也许是觉得自己地位提升,范曾开始在许多场合像朋友般与李苦禅交往,评头论足,甚至拍肩称兄道弟。

李苦禅一贯坚守传统师徒伦理和艺术界的礼仪规范,对这种行为十分厌恶。

公然称呼和礼仪冲突

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单昭祥上门拜访李苦禅。

一进门便发觉李苦禅面露愠色,心情似乎很糟糕。

单昭祥便询问李苦禅发生了什么。

其实李苦禅一句话没说,单昭祥便猜出了一定是范曾对李苦禅不敬。

想必在当时,范曾翻脸不认人的行径已经是人尽皆知。

李苦禅向单昭祥倾吐不快将近几个小时,并以《红楼梦》中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来形容当时的范曾。

有人称,所有的老师都被他踩了个遍,站在巨人肩膀上,他才成为了“巨人”。

这句话道出了许多艺术圈内幕,也让人看到师徒关系中的失态。

范曾与其他艺术家的矛盾

实际上,范曾在艺术圈内不仅与李苦禅产生摩擦,与其他艺术家如黄永玉等人也有很深的矛盾。

他有大家所熟知的对沈从文等恩师的恩将仇报和落井下石,还有通过作品对黄永玉进行讽刺和侮辱,甚至有一次在酒馆内与黄永玉撸袖子差点打起来。

这些行径让他在业界声名受损,同时也加深了与李苦禅的隔阂。

李苦禅临终前把范曾逐出师门,并告知儿女们不允许他前来吊唁和扶灵。

这一定是范曾个人品行和行事风格不符合李苦禅对门徒的期待,再加上无比失望和愤怒,才会在临终前还如此决绝地将范曾拒之门外,死不相见。

结尾:

书画艺术界名人之间的恩怨颇多,角度不一,评价自然也不一致。

但像范曾如此受争议,确乎少见。

范曾的故事提醒我们:艺术虽然源于个人才情,但在遗传和传统间,也如根茎般紧密相连。

只有在尊重前辈和传统的基础上,新的艺术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对于读者来说,我们不仅应关注艺术作品,更应关注那些创作过程中体现的人性与伦理。

这个故事或许能让我们对艺术界的复杂关系和人性有更深思考。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