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72年入伍,74年初借用到新兵连帮忙,不料却因此改变了人生

暖阳漫语 2025-03-24 15:18:05

1972年的冬天,我揣着参军的梦想和家人的担忧,离开了家乡。体检时,血压偏高差点让我与军装擦肩而过。多亏我急中生智,灌了几口醋才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年轻时真是敢豁出去。到了部队,北方的冬天冷得刺骨,训练更是把人往死里逼。班长的骂声像连珠炮,整天在耳边炸响:“你小子走路跟蜗牛爬似的,还能再慢点吗?”“枪都拿不稳,是想把自己崩了还是崩战友?”我咬着牙,心里委屈得直想哭,可一想到母亲临行前的叮嘱:“好好干,别给家里丢人”,就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新兵连三个月,我像个陀螺似的连轴转,总算熬到了下连队。原以为能轻松点,结果发现老连队的训练强度更甚。一次雨夜紧急集合,我的鞋底都跑裂了,脚后跟磨得血泡直冒,班长却厉声呵斥:“战场上你还能慢慢走?爬也得爬到目的地!”我疼得直冒冷汗,却不敢吭一声,硬是拖着伤脚跑完了全程。后来班长帮我洗脚,语重心长地说:“小王,训练吃苦是为了少死人,咱们是兵,不是来享福的。”这番话,我记了一辈子。

年底,我拿了连嘉奖,心里正美滋滋地盘算着未来,却被连长一句“借调到炊事班”给打懵了。炊事班?烧火做饭?这算什么?我满心不甘地去了炊事班,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生火,烟熏火燎地忙活一天,晚上还得洗锅刷碗,累得腰酸背痛。我心里直犯嘀咕,好不容易在连队崭露头角,怎么就给弄到这儿来了?

老炊事员刘三柱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小王,别小看炊事班,这可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民以食为天,咱们管着全连的伙食,责任可不小。”他一边教我做菜,一边跟我讲部队的故事,慢慢地,我开始对炊事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看着战友们吃着我做的饭菜,赞不绝口,我心里竟生出一股自豪感。

1974年初,我被借调到新兵连炊事班。那里条件更艰苦,灶台破烂,锅底漏水,米袋子上全是老鼠洞。炊事班里三个新兵,个个手忙脚乱,连切土豆丝都切不利索。班长许大成是个暴脾气,经常指着我们鼻子骂:“你们这群笨蛋,连饭都做不好,还想打仗?”我憋着一口气,心想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

机会很快就来了。上级要来检查伙食,许大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根本不会做大菜。没办法,他只好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我。我熬了一整夜,琢磨着怎么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美味的饭菜。第二天,我做了红烧肉、糖醋鱼,还有几个家常小菜,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检查组吃完后赞不绝口,说新兵连的伙食比老连队还好。许大成激动地拍着我的肩膀:“小王,你小子真行!没给咱们丢脸!”

几天后,新兵连连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老连队点名要我回去,还要提拔我当炊事班班长。我当时都听傻了,我?炊事班长?连长笑着说:“你在新兵连的表现都传回去了,大家都觉得你能胜任。”

回到老连队后,我成了炊事班班长,每天忙得团团转。不仅要操心全连的伙食,还要安排种菜养猪,事无巨细,我都要亲力亲为。我知道,炊事班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关系到全连的战斗力,马虎不得。1975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我被提拔为连队司务长,负责全连的后勤管理工作。

几十年过去了,我已经脱下军装,可那段军旅生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我经常想起母亲送我走时,眼角红红地叮嘱我“好好干,别给家里丢人”。我想,如果她知道我后来当了干部,一定会很欣慰吧。刘三柱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你小子行啊,这才多久,就让连长点名表扬了!”我笑了笑,人生就像这锅饭,得慢慢熬,才能越熬越香。

0 阅读:65

暖阳漫语

简介:如暖阳般,用话语温暖生活的每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