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提干排长,准备去接兵时,副营长跟我说,暂时不用你去了

念起半生 2025-03-27 10:11:14

我愣在原地,手里紧紧攥着军帽,原本期待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副营长,我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我鼓起勇气问,声音却细若蚊蝇。

“不是你的问题,”刘政摆摆手,语气平静,“是上面临时有了调整。”

虽然嘴上应着“是”,但我心里却怎么也舒坦不了。回到连队,指导员陈力看出了我的沮丧,安慰道:“老张,别多想,回头连里给你安排探亲假,回去看看家里人。”

探亲?这算什么补偿?我心里五味杂陈。思绪不由得飘回了1970年,那个同样寒冷的冬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背井离乡,成为了一名新兵。

新兵连的日子苦不堪言。第一次紧急集合,我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哨声就一骨碌爬起来,鞋子都没穿好就往外跑。结果到了集合点,班长铁青着脸,劈头盖脸一顿训斥:“看看你们一个个什么样子!这就是兵?”接着就是五公里越野跑,跑得我两腿发软,恨不得立刻回家。

晚上,班长找到我谈心:“小张啊,当兵不是为了吃饱饭,是为了责任和使命。你要是光想着混日子,那就浪费了你这身军装。”班长的话如醍醐灌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接下来的几年,我从新兵到班长,再到文书,连里的活儿我样样都干得踏实。提干的消息传来时,我激动得一整夜没睡着,恨不得立刻飞奔回家告诉父母。可这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就被这接兵的事儿给冲淡了。

探亲的火车上,我心事重重。父母知道我提干肯定会高兴,可我总觉得这次没能去接兵,让他们少了一些骄傲的谈资。

回到家,看到父母斑白的双鬓和眼角的皱纹,我的心酸酸的。母亲拉着我的手,眼眶泛红:“小强,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连里给了探亲假,回来看看你们。”我强颜欢笑。

父亲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听我讲述提干的喜讯,他点点头:“好,好,咱家总算有出息了。”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家待了十来天,我接到了连队的通知,要求提前返队。回到连队,指导员就给我安排了一个新任务:“老张,有个任务需要你去完成。邻近的新兵连有个班长突然生病住院了,需要人顶上。”

我心里有些不情愿,心想:我刚提干成排长,怎么又让我去干班长的活儿?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只能服从。

到了新兵连,我接手了一群新兵蛋子。他们和我当年一样,稚气未脱,训练的时候动作笨拙,队列站得歪歪扭扭,看得我直摇头。

有个叫李志的小兵,每次跑步都掉队。其他人都抱怨他拖后腿,我把他叫到一旁,问他怎么回事。他低着头,嗫嚅道:“排长,我不是跑不动,是怕鞋再跑坏了。”

我低头一看,他脚上的鞋子破得不成样子,鞋底都快磨穿了。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新球鞋给了他:“穿上吧,别耽误训练。”

李志接过鞋子,眼眶红红的,训练也更加卖力了。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班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连队还专门表扬了他们。

半个月后,新兵连的任务结束了,我回到了自己的连队。指导员笑着问我:“老张,知道为什么让你去新兵连顶班吗?”

我摇摇头。

“这是副营长特意安排的,”指导员意味深长地说,“他想看看你能不能带出一个好班。”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让我去接兵,是一次考验。

几天后,副营长刘政找到了我:“张强,这段时间干得不错,没让我们失望。”听到这句话,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多年以后,我常常想起这段经历。有时候,看似遗憾的错过,其实是另一种安排,它教会我责任与担当,让我在磨砺中成长。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

4 阅读:722

念起半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