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金到底多少才合适合理

80后拾遗录 2025-03-11 21:16:41
今年的全国两会,农民养老金问题是网友和代表们谈得较多的话题之一。网友觉得农民种田种地一辈子,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应该到老了只能拿一两百块钱的养老金。有些代表对农民也十分同情,认为农民交公粮的年限应该等同职工交社保的年限,并以此来计算发放养老金,且起码每月发放五六百块钱,以便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对此我深表赞同。不过我认为,既然农民的养老金是基于农民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养老金的多少应该参照职工参保年限,那么给农民发放养老金也应该对这样两个指标进行评估。不能所有的农民都是同一个标准,否则也容易出现“躺平啃农”这样的消极思想和现象。 因此,我认为应该根据年龄和实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情况,对农民进行评级。按照年龄和理论上的贡献(实际调查难度太大)值将农民分为国农、资农、普农、大农、艺农、隐农、残农和非农等级别。 1.国农。 解放前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苏联逼债时期已经成年,且到今天为止一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这样的农民,几乎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交过公粮和各种统筹、提留,接待过知青,服过繁重的徭役(挖水库、挑圩堤、修水利、建电站等等),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作为国家级农民——国农。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毕生的贡献。用我们老家的话说,他们个个都是“把骨头磨成墨”,写在田间地头。 2.资农。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时已经成年,且到今天为止一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这样的农民也是交过公粮和各种统筹、提留的农民,服过大量徭役的农民,为新中国的建设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可以称作为资深农民——资农。 3.普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且到今天为止一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他们把青春也献给了农村农业,但他们毕竟没有经历父辈、祖辈的艰苦年代,所以只能算作是普通农民——普农。 4.艺农。 成年后大部分时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但是也兼顾一些手工艺、间或进城务工,这样的农民我们可以称作手艺农民——艺农。以前在农村,那些铁匠、木匠、石匠、赤脚医生(包括兽医、接生婆)等等,他们在农作之余,凭他们的手艺,为农具制作和加工、农民的住房和健康、家畜家禽的养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自给自足经济的重要力量。 5.大农。 成年后大部分时间在农村,不仅耕种自己承包的田地山林或者湖泊,还承包其他人或集体的田地山林或者湖泊,承包面积和年限达到一定数量的,可以称作为大农。这些人一般称作种植户或者养殖户。在农民工进城大潮开启之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时间里,为保障耕地不荒废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6.隐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在农村有承包的土地,但是已经承包给别人经营,超过一定年限(比如十年)未亲自经营过所承包的土地。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作隐身的农民——隐农。这类农民对农业的贡献值非常小。 7.残农。 常年身患残疾的农民。 8.非农。 只是户口在农村,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承包的土地,或者承包的土地自愿被村集体收回的,这样的农民我们称作非农。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这类人并非农民。 评定好了级别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状况和最低工资标准,城镇职工退休标准等指标,在农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给予相应级别的农民的养老待遇。 比如国农级别的不少于2000元每月、资农不少于1000元每月、普农不少于500元每月、大农在资农和国农之间、艺农在普农和资农之间、隐农按照现行的一两百每月发放、残农按照隐农的标准,并给予相应的残疾人救济渠道、非农不在农民养老金计划之列。 大家以为如何?
8 阅读:1123
评论列表
  • 聊哥 15
    2025-03-12 09:19

    你分的又有道理又没道理,凭啥别的职业只要认定就无区分,到了农民这里缺认定身份

  • 2025-03-12 10:56

    支持作者很好

  • 2025-03-12 08:26

    我申请当农民

  • 2025-03-18 12:10

    农民是种职业,农民可有假期?

  • 2025-03-31 06:19

    不交社保谁都没有养老金!

  • 2025-03-12 07:37

    很好[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5-03-14 13:30

    5000元[笑着哭]

80后拾遗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