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势与变为山水画取胜的法宝

竹林艺画 2025-03-14 19:19:00

一、势

黄宾虹山水画中的山石、山峰、树木、云烟及点景人物、房舍、舟船等,都讲势。

1、起承转合的动线,即为整幅画运行的"势"。

构图暗含太极

2、山石动静结合,动者即形成"势"。

3、山峰的山脊线蜿蜒起伏,连绵不断,动势明显。

4、树木动势,顺应画的整体之势。

势向左

黄宾虹笔下的树木几乎很少有直立的,常常是曲直结合,以曲为主,有一定倾斜度。

两组树的大势向左,一棵穿插向右与亭子呼应

树木的枝干都有向上生长的势。

5、云烟走向,形成虚处之势。

房舍之势与云烟、山峰之势相接

阴阳互动,气脉相连。

6、笔墨节奏,形成内在之"势"。

7、构图之势暗含太极,张力内含。

船行之势与画的动势相同

右侧主峰有回转之势,此为关键之点。

"势"既构成视觉动感,又蕴含山水精神,形成气韵。

"势"与气韵,是一种生命力的表达。

二、变

大师墨密厚重的风格,为古今山水画所独有。

1、黑。大师之"黑"为山水画审美一大变化。

古人画山水讲清淡,忌黑。黄宾虹晚年独喜黑。

黑密与厚重有关。

玄之又玄。黑与道相通。

表现阴面山、夜山、雨山、晨昏之山,要画面深厚有内涵,非黑不可。

2、乱。乱中有序。

传统披麻皴之类,线条排列略成弧形,齐而不齐。

大师技法万变,不局限于传统。

3、墨法千变万化,远超前人。

大师部分作品具有实验性、超前性,墨法运用各自不同。

积墨、泼墨、破墨、渍墨、宿墨。

湿墨点染

干点不染

干墨、湿墨、浓墨、淡墨。

4、山石、树木、山峰多变,无一雷同。

许多人画山,用同一种固定的皴法,变化有限,非为上乘。

混沌初开,气韵生动,境界幽深

所有景物融为一体,构图归于自然。

5、风格、意境各不同。

大师之画无任何套路可寻。

不重外美重内美。内美即文化。

不能感悟画中文化,即难以领略大师画中之美。

6、现代性表达。

平面化,淡化立体。

抽象性探索。

不齐之齐三角觚。构成意识强烈。

7、书法入画,笔笔写出。

意境不同笔法有变,如篆如行复如草。

8、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左实右虚,左虚右实。

虚实多变,空灵有势。

左实右虚

右实左虚

0 阅读:0

竹林艺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