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中秋节。这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传统节日。思亲人,念故乡。一壶茶,一杯酒,几块月饼,对月邀嫦娥,对影成三人。
月光撒在银色的沙滩上,汕头的东海岸,海浪拍礁,水花飞溅,涛声阵阵,海鸥翱翔,放飞思念,直达大洋彼岸。。。
多年以前,为谋生,前辈们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他们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到南洋,到欧洲,澳洲,美洲。。。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并落地生根。多年以后,他们老了,想家了,就带后代回来认祖,不管天涯海角,根在家乡。大洋彼岸的思念,是一种乡愁的牵挂。

不久前,第二届全球潮人摄影展开赛,一幅来自海外的作品,感人至深。背景是一片蔚蓝色的大海,一个潮汕人面向大海遥望东方,腰间缠着一条红白间格的水布。左手托着一个香炉,一副功夫茶具。香炉是根的传承,功夫茶是潮汕文化的精髓。他在遥望什么?想什么?他在遥望远方的故乡。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风起处是我家。。。
家乡的月亮,依然还是那个月亮,嫦娥,一直陪着宠物小白兔长住广寒宫,吴刚永远忙碌酿制桂花酒,虽然至今一杯都未售出,但他依然初心不改,坚信人类登月之时,就是陈酿桂花酒供不应求之际,到那时,银河系第一富翁,非吴刚莫属。只是近些年来,人类不时派了一些月球车挖点泥土回地球研究,嫦娥也懒得去理他们。但她也担心人类会不会顺便带点什么生物或者植物来污染月球,比如红火蚁,微甘菊,虎头蜂,小强。。。。或者其他耐死的东西。茫茫宇宙,原来都是一片净土,人类涉足以后,就变了。天上人间,虽同一个月亮,但永远是冷宫与凡尘。。。
很久以前,我们盼望中秋,因为可以吃到很好吃的月饼,体验到真诚的人际关系,走亲访友,和睦邻里。我小时候是在矿山长大,七十年代,买月饼要有月饼票。买糖作月饼要有糖票,矿山没有现成的月饼,大家都要买糖,买花生,绿豆,肥肉,然后,花一块钱雇一个叫做“表伯”的工人师傅做月饼,而且还要排队定制。月饼很好吃,一口咬下去“滋”的一声,满口肥肥的猪油,真香。

现在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中秋也一样,除了一些社交非去不可之外,微信代替了走亲访友。月饼也变了味,不少添加剂,以及一些莫名奇妙的馅以及年份不祥的东西。经济很好时,月饼的馅还包括燕窝鱼翅鲍,山珍海味。经济不好时,就变成一种“手信”,一盒月饼传来传去,最后又回到你的手里。现在,真正想吃月饼,肯定不会去大商场买那些包装高大上的月饼,而是去老品牌店买几块散装的品尝一下过过瘾。
人际关系也一样,虽然朋友不少,朋友圈也很多,但其实,很大部分是不熟悉的,尤其是朋友圈,不知什么时候被谁拉入莫名其妙的圈,而且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圈,一头雾水。
这几天,收到了许多朋友的问候,都是平时比较熟悉的,但诸多都是转发的节日祝福版本,很少原创的或者自己组织的语言。于是,我就开始回复,并查阅朋友,发节日快乐的问候。突然发现,又有几个朋友联系不上了,或者被拉黑了。走着走着,就走丢了。虽莫名其妙,不知云云,但亦不必太在意,人生如戏,演员一茬又一茬,角色都在不断转换,该出场就出场,该中途离场就提前卸妆。有人演主角,肯定是始终一人,有人演配角,出场与离场由导演安排,也就是命中注定。有人演反角,出场时间必须基本与正面人物相同,只是到大结局时,必须失败退场。更多的是虾兵蟹将,突然失联或即刻拉黑。
人生亦如此。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只有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同一个月亮下匆匆的过客,曲终人散才是最终,永恒的寂寞。
大海,你来自何方?又去哪里流浪?有谁知道你寂寞?有谁知道你惆怅?
此时此刻,月亮高挂在天上,筛落这点点星光,波光粼粼。夜幕,海面,星光,月亮构成无边际的天幕,二条跨海大桥隐入无垠星空直达天上。。。。
人们望月亮,嫦娥慕人间。
天上人间,千里共嫦娟,今夜的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