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到了副县级为何再难迈台阶?大多数在副县级岗位徘徊到退休

军鱼传说 2025-02-22 15:56:45

要说小县城里的本地县领导,他们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

这部分人有通过读书进入体制内,又或是其他当年的一些途径进入体制内,一般都有共同的轨迹: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后又进城担任局长,还有含金量很足的四个岗位: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纪委常务副书记,县委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这些人都是够资历的副县级领导有力竞争者,他们年轻的担任副县长或县委常委,年纪大的去县人大政协担任副职。

这些人的综合能力都很强,都是县里干部的佼佼者,长期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论农村工作经验,他们比那些侃侃而谈的所谓“专家”强多了,但无奈,县级的衙门就这么点高,很多情况下,他们都是处于副县级岗位徘徊直到退休,只有极个别能走上市局局长(正处级)、县长、县委书记岗位,走向副厅级。

那么,一个县城的副县级岗位有多少呢?1、县委常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常务副县长、政法委书记、副县长、光头常委)等;2、副县长若干(含公安局长);3、人大副主任若干;4、政协副主席若干;5、法检两长。合计约40人左右。

这些岗位里专职副书记、组织部长、纪委书记、公安局长、法检两长不能由本地人担任,其他副县级岗位都可以由本地人担任。

事实上,这些岗位除了人大政协副职,县委常委,副县长里很少有本地人担任,还有一些重要岗位直接由省里、市里的处长、副处长空降,而且都非常年轻,30岁出头。

本地的干部大多出身于农村,家人都在本县,连亲戚都很少有省里和北京的,更不可能当高官了,何况县级领导已经是天花板,也就不可能存在“官二代”。

他们通过吃咸菜、啃红薯摸爬滚打出来,升到副县级已经是小县城的人中龙凤了,已经非常优秀了,按照他们有的人讲,副处级已经是从七品了,祖坟都算是冒烟炸裂了。

他们年纪大的基本就在人大政协位置上干到退休,年纪轻的还需要在副处级岗位上奋斗,运气好的话,一步一步走: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或县委副书记,然后迈向正县级岗位(这个过程很长,若干年):县人大或县政协“一把手”,极个别的担任县长、县委书记。

这就是所谓的小县城草根县领导,只是草根的层面不一样,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达到副处级这个层面就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这一生也就到此为止。但是,现在政策好了,实行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只要提早退出领导岗位,都可以往上提一个职级,副县级可以提二级调研员(正处级),正县级可以担任二级巡视员(副厅级),甚至很多正科级可以提四级调研员和三级调研员。

这就是小县城里农村走出来的副县级领导的真实情况,不过权大权小,官大官小都是为人民服务,相比较服务而言,什么都不重要。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