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实境有着高低层次之分,其内部的层次似乎可以无限细分,但外部高度却并非没有极限,虚无缥缈、繁琐艰涩以至无法理解反而不能称之为实境,这是由“道”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大道至简又无所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是极简单与极复杂的统一。而实境本质上是对于“道”在某个具体方面的理解、把握和运用,因而也便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与之相似的特点。
从具体(具象)与抽象的角度来看,实境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最后又回到具体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只是形成了一些理性的知识或哲学概念,只有将这些知识和道理以形象、感性(从而也是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才算达到某种实境。实境相对于道是具体的,相对于具体的事物又是抽象的,其超脱具体的实用性则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适用性。
从简单与复杂的角度来看,实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最后又回到简单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刚开始只得其大概,或许觉得比较简单,随着认识的深入逐渐感觉艰深复杂,而当更进一步,对事物各方面都了解的比较透彻的时,便又会觉得简单,也便能够抓住关键和要领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此即为“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但这种简单是对丰富内涵的一种极致浓缩,人们能从中理解多少内容取决于自身的感性积累和思维深度。所以“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只是一种表象,表象之下则有着丰富的内涵索之不尽,唯有“幽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微言大义,幽人是不为世俗所动,志向坚定,探索大道之人(此处的“幽人”与“洗炼”和“自然”中的幽人意思相同,可参考理解),这样的人世所希见,故曰“忽逢”。
前面说过,实境赋予枯燥的道理以精神从而使得道理也有了生命。心之所思所念无间无断、无边无界,大道坦坦其用深广精微。《古文尚书·大禹谟》中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天地不言而有言,大道无心而有心,惟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者可得而见,此即为“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实境是艺术作品所达到的真实艺术层次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实境赋予枯燥的道理以精神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