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清涧”与“碧松”都是用来比喻精神的某种特性,“清涧”喻其清澈流动,“碧松”喻其贞固鲜活,一般来说,多扰动则难以清净,太死板则难以鲜活,水清是因为源头活水,松碧是因为德润神和,实境低者往往偏执一端,通达者才能无可无不可,或者说正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作用成就着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
清涧或曲于此或曲于彼,随方而变;松阴或在于此或在于彼,与时推移。所以涧与松为体,曲与阴为用,本体是一定的,具体的变化应用却是无穷的,这正体现出实境广泛适用性的特点,此即为“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实境的三、四句与典雅的三、四句“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存在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典雅中的这两句所代表的是脱离尘俗的自我思辨与提升,然而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站在实境的角度,这只是取得了某种认识,接下来能将这些知识和道理浑然无迹地融入日常生活的千变万化之中,才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证明,才是真正达到了某种境界。
所以在典雅的三、四句中,其环境是清幽的,其人是清冷不偶甚至有些孤寂的,实境则是面向世俗,面向实用,故有“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有客则必有主,也就是说在实境中主体的认知和情感有向其他人表达倾诉、沟通交流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故为便于理解,三、四句可以重新组合理解为,“清涧之曲,一客荷樵。碧松之阴,一客听琴。”其中,“荷樵”侧重于物质生活和认知方面的内容;“听琴”侧重于精神追求和情感方面的内容。
最后再从整体上来看,世事变幻如过眼云烟,只有青山绿水万古常新,这无疑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实境认识,《二十四品》并不避世,其是主张入世的,因为广泛的实践是达到实境的必由之路,但这种入世又不热衷、不沉迷,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出世之心而不为物所役。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从虚实分明到无虚无实,大愚《十方空间》中虚实相生的变奏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实境」什么是艺术真实不妄的客观评判标准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