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前还要等一个朋友,知道他是谁吗?

平民历史 2024-06-07 12:00:40

祭拜路神,登车上路……举行完庄重的出行仪式,荆轲便义无反顾地向秦国奔驰而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壮的歌声随风飘荡在天地之间,荆轲听得分明,这是好友高渐离的声音。

高渐离一边敲打乐筑,一边慷慨悲歌,在路边山坡上此起彼伏地追赶渐渐远去的马车。

开弓没有回头箭。荆轲始终没有停车,他甚至没有跟姬丹话别,也没有留恋燕国大地。

秋风肆虐,河岸大树落叶萧萧,缓缓地漂荡在河水中。

易水河岸,燕国太子姬丹与几个门客为荆轲送行。身着白衣、头顶白冠,姬丹一行在枯草、芦苇、树叶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

与其说来送行,不如说来送葬,因为他们清楚荆轲此行注定是有去无回了。

高渐离一曲离别歌传唱千古,不仅唱出了荆轲的悲伤,也道尽了此行的豪壮。然而,荆轲仓促上路纯粹是姬丹以情感相迫……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姬丹不断催促上路,荆轲曾作如此解释。逐字翻译:“仆”,是荆轲自谦之称;“所以”,……的原因;“留”,停留;待”,等待;“吾客”,我的朋友;“与俱”,一起赴秦。

荆轲解释说在此短暂停留,是为了等待朋友一起赴秦。然而,姬丹根本不听解释。他以为荆轲变卦了,不断地催促上路。

大多数人速读只关注到姬丹逼迫荆轲上路,而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荆轲等待的“客”究竟是谁?

01荆轲四处漂泊

荆轲,是《刺客列传》中重要人物,其传记占据《刺客列传》三分之二篇幅。司马迁先是简单介绍荆轲籍贯、游历生活,而后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荆轲在燕国的人生遭遇。

“荆轲者,卫人也”——荆轲本是卫国人。“其先乃齐人,徙于卫”——荆轲祖上是齐国人,后来移民到了卫国。荆轲曾求职卫元君而未被录用。卫元君是魏国培植的傀儡,醉生梦死无心于政事。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秦国灭魏国,卫国成了秦国的东郡,卫元君王室亲属迁徙到野王(今河南沁阳)。

亡国之后,荆轲仗剑浪迹天涯,曾与第一剑客盖聂讨论剑术,也曾与鲁句践博弈,均被对方瞪眼、怒斥吓退。司马迁欲扬先抑,描述了荆轲胆小怕事的怯懦形象。

荆轲最终漂泊到燕国,结交了市场狗肉贩子(司马迁称之为“狗屠”)、流浪乐手高渐离及隐士田光。这三位配角与荆轲的交情一笔带过,重点突出荆轲即使在漂泊期间,“沈深好书”,交游“贤豪长者”。

话锋一转,镜头切换。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不久,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姬丹带着怨恨逃回了燕国。因为秦王嬴政“遇燕太子丹不善”——对待姬丹不太友好。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姬丹曾在赵国做人质,而嬴政出生于赵国,小时候两人交好。岂料,嬴政成为秦王,竟击碎了昔日友情。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姬丹偷逃回燕国,苦苦思索报复秦王嬴政的办法。“国小,力不能”——无奈燕国国力弱小,军力无法与秦抗衡,出兵不可能。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而秦国又加紧了对殽山以东各诸侯国齐、楚、赵、魏、韩等侵伐,逐渐吞并蚕食。“且至于燕,燕群臣皆恐祸之至”——眼看着就要打到燕国边境,燕国上下胆颤心寒却又无计可施。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姬丹担心五国被吞并,下一个就是燕国,所以向师父鞠武请求对策。

鞠武劝姬丹不要因私怨触怒强秦,要从长计议。时隔不久,姬丹收留了秦国降将樊於期。鞠武建议与齐、楚、三晋连横,与匈奴联盟一起对抗秦国。

但是,姬丹嫌鞠武计策实施起来费时费力。鞠武于是推荐了“智深而勇沉”——谋事有智慧、做事有勇气的田光先生,可与之商讨应对之策。

02荆轲所托非人

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史记·刺客列传》

姬丹说:“希望通过鞠武老师结交田光先生,可以吗?”鞠武回答没有问题。鞠武拜访田光,说:“太子希望同先生谋划一件国家大事。”田光毫不犹豫,出门造访姬丹。

“太子逢迎,却行引导,跪而蔽席”——姬丹主动迎接,在前面倒退着引导,主动跪下替田光整理坐席。

从司马迁记录来看,田光受邀前往,而非姬丹亲自登门拜访。当田光应邀上门,姬丹却又表现得十分谦卑。这是很重要的细节!

待田光坐定,四下无人,姬丹离席靠近田光求教如何解决燕秦之间的问题。“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这说明姬丹谨小慎微,还是端着太子架子呢?

好汉不提当年勇!田光并未叙说自己当年的英勇事迹,回复姬丹道:“你所知道都是我年轻的事迹了,现在年老体衰恐怕不能担此重任。”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田光虽然不敢计议国事,不过好友荆轲可以担当使命。田光全力推荐了荆轲。

司马迁用笔巧妙,虽然并未宣扬田光的英勇,但是通过鞠武、田光一步步抬高了荆轲。

田光“偻行见荆卿”——弯腰而行去见荆轲。

对此,既可以理解为田光年纪大了,颤悠悠地挪步去拜会荆卿。如果联系前文田光应邀上门,会发现司马迁暗含贬意。若太子姬丹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应主动上门拜访才是。

田光向荆轲讲述了姬丹的诉求,“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希望荆轲早早拜访姬丹,明确田光已经自杀不会泄秘。“因遂自刎而死”,田光之死既向姬丹表明不会泄密,也是激励(或者逼迫)荆轲出手相助。

“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荆轲于是前去拜会太子姬丹,告诉他田光已自杀身亡,并转达了田光的临终遗言。

太子送至门,戒之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史记·刺客列传》

田光自杀为姬丹所逼!

姬丹送田光出门,千叮咛万嘱咐报复秦王事关重大,请不要泄露。田光听到姬丹所言低头诡秘一笑。

这一笑意味深长。既是嘲讽姬丹,也是自嘲年迈,其中含义任凭各自领会。

03荆轲被迫无奈

得知田光自杀,姬丹在荆轲面前又是一番精彩的表演。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朝着田光自杀的方向跪拜了两次,然后痛哭流涕地跪地膝行到荆轲面前。

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史记·刺客列传》

司马迁用“有顷”二字表明,姬丹虚伪做作的表演虽然精彩却很短暂。姬丹赶紧向荆轲做出解释:“我之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密,无非是想成就大事。如今田先生以自杀表明不泄密,并非我所本意。”

再结合田光诡秘一“笑”以及姬丹临别告诫(或嘱咐),会发现田光自杀其实是姬丹所暗示,或者逼迫。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史记·刺客列传》

待荆轲坐好,姬丹又一次挪开屁股,凑到跟前。向荆轲和盘托出刺秦计划。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过了很久,荆轲才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够资格担当使命。”

这并非荆轲谦虚,或者是姬丹计划欠缺,或者是自认为难以成功。“久之”说明荆轲考虑了许久。当确定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荆轲拒绝了姬丹。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姬丹本来屁股已经离开了坐席,再次向前趴在地上,一个劲磕头,坚决请求荆轲不容许拒绝。

这哪里是一个谋划大事的太子,简直是一个妥妥的无赖。

“然后许诺”——姬丹到底承诺给荆轲什么条件呢?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上卿”为官阶最高级;“上舍”为高档住房。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姬丹天天拜访,供应祭祀重礼款待荆轲,隔段时间献上珍奇宝物,宝马香车美女任由荆轲挑选。

姬丹提供给荆轲的无非是:地位、房子、荣华、美女、珍宝等。“以顺适其意”——姬丹满足荆轲的各种欲望,其目的无非换取荆轲牺牲自我卖命刺秦。

刺客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然而,姬丹并非荆轲知己,而田光、高渐离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

04荆轲完善计划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过了很久,荆轲还是没有启程刺秦的意图。

对于荆轲久久未能上路,策划者姬丹心情焦躁不安。外在因素,秦国已经攻占了赵国,秦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随时可能进攻燕国。内在因素,姬丹对“长侍”荆轲大概不厌烦了,毕竟准备各种珍奇异宝劳心费力。所以,姬丹“请示”(实则督促)荆轲何时动身。

“微太子言,臣愿谒之”——即使太子不来问,我也想见你。

荆轲所说出乎姬丹意料,而更让姬丹意外的是荆轲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赴秦没什么取信之物,到了秦国也无法接近秦王嬴政。荆轲指出了刺秦计划的关键漏洞。

“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户,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所以荆轲向姬丹讨要秦国降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之地图。

关于“燕督亢之地图”,要么是重要城池的地图,要么是土地肥沃的地图。作为燕国太子,姬丹可以答应,毕竟一张图纸而已。

而关于“樊将军首”,“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姬丹则表现出了妇人之仁。姬丹明确表示,樊於期走投无路来投奔,不能因个人恩怨而伤人性命。希望荆轲另作打算。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樊於期是秦国的降将,因在秦国获罪而叛逃到燕国。樊於期出逃,全家被秦王抄斩,并以千金和封万户侯悬赏缉拿。

当荆轲说出刺秦计划,樊於期似乎看到了复仇的希望,所以干脆利落地“自刭”,献出了自己的脑袋。

司马迁借樊於期的脑袋,既让荆轲完善了刺秦计划,也证实了姬丹计划并不周全。

司马迁又给姬丹安排了一幕独角戏。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姬丹听闻樊於期自杀,快马加鞭驱车赶往,趴在樊於期尸身上痛哭流涕,悲哀异常。

“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姬丹给荆轲准备了天下第一利刃——徐夫人匕首,并涂抹了见血封侯的剧毒。

“豫求”,表示姬丹事先早有准备,而根本未考虑如何接近秦王,更不顾及荆轲生死。对比樊於期之死,姬丹对待荆轲何其无情,所以姬丹“不忍”、“极哀”纯属虚伪做作的表演。

此外,姬丹还给荆轲配备了副手——燕国勇士秦舞阳。

05荆轲被逼上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柯似乎还有要等待什么人,想要和他一起前往秦国。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那个人住的地方很远还没来,荆轲为等待朋友,而慢腾腾的收拾行装。

荆轲要等待的这个人究竟是谁?司马迁始终没有透露,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悬念。从下文来看,荆轲决定出发当天,自己找的帮手仍未能按期赴约。

“顷之,未发”——仅仅是一会儿功夫,荆轲仍然没有出发的迹象。“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姬丹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

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史记·刺客列传》

于是姬丹再次请示(实则催促)荆轲说道:“太阳就要下山了,荆卿难道改主意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舞阳去!”

这哪里是请示、商量呢,分明是质疑、督促。司马迁在此再次表现出姬丹的虚伪,也证明他无识人之能。

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对姬丹的质疑和催促怒不可遏,直接翻脸叱责姬丹,“你屡次催促着什么急?只管去秦国而不管是否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仅凭一把匕首进入不可预测的强大秦国,我之所以在等待一会儿,是因为等待我的朋友好同他一起去。现在既然太子嫌我启程晚了,那我现在就动身。”于是荆轲就出发了。

司马迁通过荆轲气话暗示了刺秦结局注定失败,同时也证明了姬丹的无知人能和浅薄无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史记·刺客列传》

一个刺杀计划,搞得人尽皆知!“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徵”调韵味苍凉、悲怆……司马迁行文反复暗示刺秦的悲剧。所以,当姬丹与门客送行时,司马迁让他们身着白衣、头戴白冠,这装束很像送丧队伍。

秋风萧瑟,落日余晖。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登上车扬鞭策马,直至马车渐渐消逝,始终都没有回头望一眼。荆轲踏上刺秦之路,心情既失望又失落。失望的是,托付使命的人竟然怀疑;失落的是,等待的好友并未如约而至。

06荆轲究竟等谁

荆轲刺秦王终究失败了。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史记·刺客列传》

一个刺客的侠义!

荆轲死到临头仍要保全姬丹,期望秦王不要迁怒于姬丹。荆轲说他并非要刺秦,只是想要胁迫秦王签订条约罢了。可惜,荆轲此话根本无法阻挡秦国统一步伐,反而加速了秦国征战的进程。

秦国统一天下,“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姬丹、荆轲之客都逃脱了秦国追捕。这意味着荆轲赴秦之前要等待的那个“客”也在逃亡之列。

那么,荆轲要等的人是谁呢?在荆轲传记录中,司马迁共提到了以下几人:

榆次盖聂——剑术了得。

与荆轲论剑时,两人起了争执。“盖聂怒而目之”——盖聂发脾气圆睁怒眼瞪了荆轲,荆轲由此驾车离开了榆次。盖聂曾派人挽留,可到了住宿地荆轲已经走了。所以,两人交情也就画上了句号。

邯郸鲁句践——爱好下棋。

与荆轲下棋,两人产生争议,“鲁句践怒而叱之”——鲁句践发脾气骂骂咧咧。荆轲默不作声地离开了,“遂不复会”——两人从此再没来往。荆轲刺秦后名闻天下,鲁句践有所遗憾,从此来看等待的人也不是他。

流浪歌手高渐离——善击筑。

易水送别,高渐离曾高歌一曲,荆轲也和唱回应。如果荆轲等待高渐离,不会不停车。荆轲刺秦失败,高渐离隐藏了几年,随后以击筑名闻江湖,得到了秦王的召见,死于刺秦。

燕之狗屠——无名之辈。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到燕国之后,与燕国狗屠以及高渐离交好。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荆轲爱喝酒,天天与狗屠和高渐离在燕国市场喝得烂醉。

“狗屠”不仅与高渐离并列,且排名在高渐离之前,说明“狗屠”与荆轲关系非同一般。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明代曹学佺曾如此诗赞屠狗之人的仗义,在《史记》中类似的仗义人颇有几个,樊哙、朱亥等等。

然而,作为荆轲好友,“狗屠”此人却未能留下姓名,大概此人极不太仗义!

推测原因有三:其一,此人未能准时赴约,让荆轲白等;其二,此人没有高渐离的勇气和义气,主动担负朋友未竟的任务;其三,秦国追捕时,已经隐姓埋名逃难去了。

所以,此人注定了无名之辈。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