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14北燕立国:慕容熙痛失皇后,冯跋政变,拥立慕容云

史善的趣水 2025-03-24 19:12:02
南燕慕容超滥杀老臣,后燕慕容熙痛失皇后

405年九月,南燕境内的汝水(今山东淄博东南)突然干涸。这一异象让南燕皇帝慕容德极为不悦,不久便染上疾病。

刚回国五个月的北海王慕容超自然要表现孝心,主动请求为叔父祈福。但慕容德并不认同这种方式,说道:“君主寿命长短由天注定,岂是汝水能左右的?”尽管慕容超再三恳求,慕容德始终没有答应。

某夜,慕容德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父亲慕容皝对他说:“你既然无子,为何不早日册立祖明为太子?若再拖延,恐有奸人篡位。”

祖明正是慕容超的字。慕容德醒来后对皇后段氏说:“这是先帝托梦,看来我的时日不多了。”

次日,慕容德在东阳殿召集众臣,商议立慕容超为太子之事。不料会议中途突发地震,百官惊慌失措,慕容德也心神不宁,于是宣布退朝回宫。当夜,慕容德病情急剧恶化,陷入昏迷,无法言语。

段皇后急切地大声问道:“是否立即召中书草拟诏书,立祖明为太子?”慕容德勉强睁开双眼,微微点头示意同意。于是当即册立慕容超为太子,并大赦天下。

数日后,慕容德驾崩,享年七十岁。为防后患,当时特意打造了十多口棺材,在夜间分别从四门抬出,秘密将慕容德安葬于山谷之中,至今无人知晓其确切墓址。

慕容德去世后,慕容超继位为帝,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太上”。慕容超尊奉段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北地王慕容钟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慕容法为征南大将军、都督徐兖扬南兖四州诸军事,同时加封慕容镇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此外,原尚书令封孚被升任为太尉,鞠仲为司空,潘聪为左光禄大夫,封嵩则担任尚书左仆射。

不久之后,慕容超为慕容德举行了象征性的葬礼,将其安葬于东阳陵,并追谥其为“献武皇帝”,庙号“世宗”。慕容超对亲信公孙五楼极为倚重,视其为心腹。

然而,慕容德时期的旧臣如慕容钟、段宏等人因担心自身处境,纷纷请求外调任职。慕容超于是任命慕容钟为青州牧,段宏为徐州刺史。与此同时,他将公孙五楼提拔为武卫将军,兼任屯骑校尉,参与朝政决策。

对此,太尉封孚深感忧虑,向慕容超进谏道:“臣闻‘亲不处外,羁不处内’。慕容钟身为皇族重臣,是国家的柱石;段宏在外戚中声望卓著,深受百姓敬重。他们二人本当留居朝廷辅佐陛下,而不宜远赴边疆镇守。如今慕容钟与段宏皆被派往外地,而公孙五楼却留在朝中掌权,臣对此深感不安。”

从封孚的谏言可以看出,公孙五楼或许是后来才进入南燕政权的核心圈层,正如封孚所言的“羁”;而慕容钟和段宏才是真正的“亲”。

然而,在慕容超眼中,公孙五楼才是最可信赖的心腹,因此他对封孚的劝谏置若罔闻。

慕容钟与段宏听闻此事后,心中愤懑不平,私下议论道:“黄狗皮终究还是要补在狐裘上了。”此话暗指公孙五楼虽出身卑微,却占据高位。不料,这番言论传到了公孙五楼耳中,令其勃然大怒,恨得咬牙切齿。

406年正月,慕容超登基已过三月有余。他将朝政大权尽数交予公孙五楼等权臣,自己却沉溺于游猎玩乐之中。

太尉封孚与尚书仆射韩屡次进谏,然而慕容超对此充耳不闻。

一次,慕容超竟向封孚问道:“朕能与前世哪位君王相提并论?”

封孚直言以对:“夏桀、商纣!”

此言一出,慕容超又羞又怒。

封孚缓步退出大殿,神情自若,毫无惧色。

司空鞠仲见状,好意提醒封孚:“与天子对话怎可如此直白,您应当回去请罪。”

封孚淡然答道:“我已年逾七十,唯愿死得其所。”

封孚并未前往向慕容超请罪,而慕容超念及封孚的声望,也未对其进行惩罚。

慕容超对老臣们的劝谏置若罔闻,其亲信公孙五楼因此愈发肆无忌惮,开始着手清除异己,意图独揽朝纲。慕容超亦有意铲除先帝慕容德时期的旧臣,于是南燕国内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九月,公孙五楼向慕容超诬告北地王慕容钟有谋反之意,请求慕容超除掉慕容钟。当时,慕容钟并未谋反,而慕容超也未立即采取行动对付慕容钟,但不久之后,慕容钟却真的发动了叛乱。

慕容超原本打算先对付对他不敬的慕容法。

慕容法时任兖州刺史,驻守梁父(今山东省泰安市南)。先帝慕容德去世时,慕容法没有回朝奔丧。虽然外地守将可能本无回朝奔丧的义务,但慕容超以此为借口,派人前往责问慕容法。

慕容法知道自己曾得罪过慕容超,因此感到十分恐惧。于是,他联合慕容钟和段宏一起谋反。

慕容超得知三人谋反后,立即派使者前往征召慕容钟回京。慕容钟当时担任青州牧,距离京城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最近。然而,慕容钟深知回京不会有好结果,便以生病为由拒绝进京。

由于慕容钟、慕容法等人均在外镇守,慕容超一时难以对他们下手,于是决定先铲除他们在朝中的党羽。那么,谁是慕容钟和慕容法的党羽呢?

此时,公孙五楼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指认侍中慕容统是慕容钟的同党,于是慕容超下旨将慕容统处死。

慕容超的司马卜珍再次向其告密,称尚书左仆射封嵩多次与慕容法秘密往来,关系密切,其中必定有阴谋。慕容超听后,立即将封嵩交由廷尉审理。

封嵩被捕后,段太后十分惊恐,担心此事会牵连到自己。她流着泪对慕容超说道:“封嵩曾通过黄门令牟常告诉哀家,当今陛下并非太后亲生,可能会重演‘永康故事’(永康为慕容宝即位时年号,指慕容宝杀段后之事)。哀家身为妇道人家,见识浅薄,也害怕陛下会加害于我,于是让封嵩将此话转告慕容法。慕容法为哀家谋划,却因此误入歧途。现在知道这些,又有何用呢?”

然而,慕容超并未理会段太后的解释,直接下令将封嵩车裂处死。封嵩的族人、西中郎将封融闻讯后逃往北魏。

处理完慕容统与封嵩后,慕容超开始对三位镇守边疆的大吏采取行动。这三人分别是:青州牧慕容钟,驻守东莱(今山东莱州);徐州刺史段宏,驻守莒城(今山东莒县);兖州刺史慕容法,驻守梁父。

慕容超决定派遣桂阳王慕容镇向东进攻慕容钟,慕容昱向南攻打段宏,右仆射济阳王慕容凝与韩范则向西讨伐慕容法。

在三路大军中,慕容昱率先取得战果,一举攻克莒城,徐州刺史段宏见势不妙,逃往北魏境内。

然而,慕容超未曾预料到,逃至北魏的封融此刻竟率领一伙盗匪突袭石塞城(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斩杀了南燕镇西大将军馀郁。

消息传至广固,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恐慌。

这一变故也波及到了前往征讨慕容法的慕容凝。他竟萌生了杀掉同行的韩范,而后转而袭击广固的念头。

然而,慕容凝的阴谋被韩范察觉。韩范果断先发制人,率部下攻击慕容凝。慕容凝不敌,向南逃往梁父,并投靠了慕容法。

韩范顺势吞并了慕容凝的部队,随后进军梁父。一场激战后,成功攻克梁父。慕容法仓皇逃往北魏,而慕容凝则投奔了后秦。

与此同时,慕容镇击溃了慕容钟的军队,攻下了东莱城。慕容钟为免落入敌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儿,通过地道逃脱,与高都公慕容始一同投奔后秦。后秦任命慕容钟为始平郡太守,慕容凝为侍中,这已是后话。

清除了三位重臣后,慕容超愈发肆意妄为,甚至开始改革旧制,引发了朝野上下的一片反对声浪。慕容超还企图恢复肉刑,并增设“烹辕之法”,但因群臣强烈反对而未能施行。十月,敢于直言进谏的太尉封孚病逝,这让慕容超更加有恃无恐,行事愈加放纵。

后燕的天王慕容熙对皇后苻训英的宠爱达到了极致,但这份过度的迷恋最终让他失去了国家和生命。

公元407年四月,苻训英在被慕容熙宠爱了四年多之后去世。史书并未详细记载这位年轻的皇后为何突然离世,后人或许会用一些迷信的说法来解释她的出现与离去。

苻训英仿佛是为了复仇而生,也为了复仇而死。她的存在加速了后燕的灭亡,而她的死亡则直接宣告了后燕的终结。

苻训英的去世让慕容熙悲痛欲绝,他抱着皇后的尸体痛哭流涕,甚至一度昏厥过去。苏醒后,他仍无法接受现实,打开已封好的棺材,爬进去与尸体交媾。在这段时间里,慕容熙身穿丧服,只以稀粥充饥,完全沉浸在哀伤之中无法自拔。

慕容熙不仅自己为苻训英的去世悲痛欲绝,还要求文武百官一同举哀。他命令所有官员在宫中集体痛哭,并派专人检查哭泣的情况。如果发现有人只干哭而没有流泪,就会被视为犯罪受到惩罚。因此,群臣纷纷想尽办法刺激泪腺,甚至口中含着辛辣之物以求逼出眼泪。

高阳王慕容隆的妃子张氏是慕容熙的嫂子,她容貌美丽且聪明伶俐。慕容熙打算让张氏为苻训英殉葬,为此特意派人检查张氏为苻训英制作的陪葬靴子,在靴子里找到了一块破旧的毛毡。慕容熙以此为借口,下旨命张氏殉葬。张氏的三个女儿跪地哀求、苦苦恳请,但慕容熙完全置若罔闻。

右仆射韦璆等人担心自己也会被要求殉葬,于是提前沐浴更衣,做好随时赴死的准备。

慕容熙还下令大兴土木,修建苻训英的陵墓,规模宏大到方圆数里。从公卿贵族到普通百姓,都被征调参与修建工程,国库因此耗尽。

慕容熙亲自前往工地视察,对工匠们说道:“你们要认真修建,因为朕不久之后也会来到这座陵墓之中。”

三个月后,苻训英被安葬于徽平陵。她的灵车又高又大,以至于无法通过城门。慕容熙下令拆毁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的北门,以便灵车顺利出城。他自己披头散发、赤脚徒步跟随灵车行走二十多里路。然而,他并未意识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然逼近。

北燕立国

在慕容熙为苻训英举行葬礼尚未返回皇宫之际,一场谋反夺位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策划这场变乱的人是冯跋。冯跋曾担任后燕的中卫将军,与他的弟弟侍御郎冯素弗以及左卫将军张兴因得罪慕容熙而遭到追杀。三人被迫逃亡至山泽之间以避祸。

当时,慕容熙统治下的赋税和徭役极为繁重,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怨声载道。

冯跋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与冯素弗、堂兄弟冯万泥等人秘密商议:“我们如今已陷入绝境,不如趁着民怨沸腾之时发动大事。成功则可建立公侯之业,失败亦不过一死罢了。”

冯素弗、冯万泥等人都表示赞同。于是,他们乘坐由妇女驾驶的车辆,悄悄潜入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并藏身于北部司马孙护的家中。

到了407年七月二十七日,冯跋得知慕容熙正在为苻训英送葬,远离宫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遂联合张兴等人一同起事。

为了更好地指挥行动,冯跋决定推举一位首领。他心中早已有了人选——夕阳公慕容云。冯跋一向与慕容云关系友好,他认为慕容云是最适合领导这次起义的人选。

然而,当冯跋向慕容云提出这一建议时,慕容云却以疾病未愈为由婉拒。冯跋劝说道:“慕容熙荒淫无道,残暴至极,上天也对其失去耐心,正是其灭亡之时。明公出身高氏名门,为何甘愿成为别人的养子,而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慕容云回答道:“我久病缠身,早已与世隔绝。你们现在要成就大事,却错误地将我推向前台。我之所以犹豫不决,并非只为自身考虑,而是深知自己德行不足以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冯跋不顾慕容云的态度,强行将其扶出庭外,对外宣称拥戴慕容云为主,号召众人讨伐残暴无耻的慕容熙。

与此同时,冯跋的兄弟冯乳陈等人率领部众攻入弘光门,一路高呼进军,皇宫禁卫军闻风而散。冯跋、慕容云等人顺利进入宫中,紧闭宫门,严加防守,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后燕天王慕容熙送葬途中,接到中黄门赵洛生急报:龙城发生叛乱。慕容熙却毫不在意,轻蔑说道:“这些蟊贼能成什么气候,朕回城后定将他们尽数诛杀。”随后,他将苻训英灵柩暂置于南苑,整理仪容、披挂上阵,策马返回龙城。

当夜抵达龙城后,慕容熙率军攻打北门,却久攻不下,只得下令于北门外安营扎寨。次日,冯跋等人已拥立慕容云在城中登基称天王,改元正始,并大赦天下。慕容熙得知慕容云即位的消息后,非但没有继续攻城,反而撤退至龙腾苑。

不久,城中尚方兵褚头冒险越墙投奔慕容熙,告知尚方兵仍忠于慕容熙,只待其发兵攻城以为内应。然而,慕容熙听后不仅未喜,反而惊恐万分,仓皇逃离大营,左右侍从皆不敢靠近。更离奇的是,慕容熙竟从水沟潜逃,下落不明。侍从们四处搜寻,仅找到他的衣冠,不知其去向。

中领军慕容拔对中常侍郭仲说道:“大事即将功成,陛下却无故惊慌而逃,实在令人费解。然而城内忠义之士都在等待陛下攻城,此时不攻更待何时!我打算立即带人攻城,你等留在此地等候陛下。若陛下回来,速来相助;若我先攻下城池,则安抚百姓后再迎接陛下也不迟。”

说罢,慕容拔便率领众将及两千余名壮士直扑北门。

守城将士闻天王慕容熙兵马到来,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北门虽然已被攻克,但将士们始终未能见到天王慕容熙。加之慕容拔兵力薄弱且无援军,士兵们开始心生疑虑,纷纷撤离北门,返回龙腾苑。

回到龙腾苑后,众人依旧没有见到慕容熙,于是各自散去,而慕容拔也被杀害。次日,已经换上平民服饰的慕容熙藏身于树丛中,最终被发现并迅速押解至慕容云面前。

慕容云列举了慕容熙的诸多罪行后将其处死,并诛杀了慕容熙的所有子嗣。随后,慕容云恢复本姓“高”,改名为高云。慕容熙死后,后燕随之灭亡。

尽管冯跋拥立高云建立的新政权仍沿用“燕”为国号,但史学家认为这个燕国已不同于原来的后燕,因其位于北部边疆,故称其为“北燕”。

高云登基后不久,任命冯跋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冯万泥为尚书令,冯素弗为昌黎尹,冯跋的另一位兄弟冯弘为征东大将军,孙护为尚书左仆射,张兴为辅国大将军。

原后燕镇守令支(今河北迁安市)的幽州刺史上庸公慕容懿献出令支城,投降北魏。北魏皇帝拓跋珪随即任命慕容懿为平州刺史。

408年三月,高句丽派遣使者前往龙城,与北燕结盟并追溯宗族血统。高云也派侍御使李拔前往高句丽进行友好往来。

公元407年七月,慕容超已在南燕统治两年。他登上皇位后,先是清除了异己大臣,随后才想起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还被扣留在后秦长安。

慕容超并未试图秘密营救她们返回南燕,而是派遣御史中丞封恺作为使者前往后秦,请求后秦天王姚兴允许其母妻回国。

此时的后秦国力虽已从403年灭后凉后的巅峰开始衰退,但对小国南燕而言仍是强大的存在。

当姚兴接见封恺时,得知其来意后,提出了两个相当苛刻的要求:一是要求南燕向后秦称臣;二是要南燕归还前秦时期的宫廷乐舞团和舞伎。这些乐舞团在前秦灭亡后辗转落入西燕,再传至后燕,最后随着后燕遗民南迁至南燕。

姚兴还补充道,如果没有这些乐舞团,那就需要南燕提供一千名吴地(东晋)百姓作为替代。这反映了当时强国对弱小邻国的文化与人口资源的强势索取。

封恺自长安归来,抵达广固(今山东青州),向慕容超详细转述了姚兴的要求。慕容超听后犹豫不决,随即下诏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左仆射段晖率先发言:"昔日汉高祖刘邦之父被楚霸王项羽俘虏,刘邦亦未曾因此屈膝投降。陛下既已登基称帝,便不应因私情而损君威。况且太乐乃先代传承之礼乐重器,岂可轻易予人?不如出兵袭扰东晋边境,掠夺百姓献于后秦,以作贡礼。"

尚书张华却持异议,进言道:"若贸然侵扰东晋疆土,势必引发对方报复,两国战端一开,必将生灵涂炭,实非长久之计。三国时期,孙权为保全吴国百姓,甘愿屈尊向魏国称臣。如今陛下母亲尚在秦国为人质,此等情形下,不妨暂且降尊纡贵,以示孝心诚意。此乃权宜之计,并未违背圣贤之道。中书令韩范才智过人,善长应变,且其与姚兴曾同为苻坚朝太子舍人,交情匪浅。若派遣韩范出使后秦,想必能顺利完成使命。"

慕容超听罢张华之言,深感赞同,称赞道:"张尚书所言正合朕意!"

于是当即决定派遣韩范即日启程前往后秦,呈递降表称藩。

南燕的中书令韩范来到长安,晋见后秦天王姚兴。

姚兴一见到这位旧相识,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之前封恺来访时,燕王与我以平等之礼相待。如今你来了,却表现出归附的姿态。这是遵循《春秋》中'以小事大'的原则呢?还是因为要孝敬母亲才低头?"

姚兴此言旨在探明慕容超向他称臣的真实动机,究竟是因国力悬殊,还是出于孝道。

韩范的回答极为巧妙,他说道:"昔日周朝设有五等爵位,公侯等级不同,故有'以小事大'之礼。如今陛下是新兴的英明帝王,统治关西之地;而我们主上继承祖业,在关东齐地建立王国,与陛下平分天下。燕王与陛下结好,崇尚谦让之道。若狂妄自大,随意侮辱使者,就如同当年吴晋争当盟主、滕薛争夺席位,这不仅有损大秦威名,也会破坏皇燕形象。如此一来,两国都将受损,实在令人担忧。"

姚兴听罢,面色微怒,质问道:"照你这么说,这不是因为'以小事大'而向朕称臣吗?"

韩范察觉到姚兴的不满,随即回应:"其实'以小事大'确实存在,但更重要的是我国君王的孝心远胜虞舜,恳请陛下体谅这份孝道,给予怜悯之心。"

姚兴听完,心情转为舒畅,感慨道:"我许久未见贾生,还以为自己已超越他,今日看来还是不如啊!"于是,姚兴放下王者身份,以老友之礼与韩范畅谈往昔。

姚兴对韩范说道:“你们燕王当年在长安时,朕也曾见过。他相貌气质还不错,只是缺乏机变。”

韩范回应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正是圣人所赞美的。况且当时燕王尚未登基称帝,正是潜龙勿用之时。如果那时就锋芒毕露,在日月之下坦然而行,又怎能有今日继承大统的机会呢?”

姚兴听后笑道:“爱卿这是来为燕王歌功颂德的啊。”

韩范见姚兴心情愉悦,便趁机进言,请他将慕容超的母亲和妻子送回南燕。

姚兴果然非常高兴,不仅答应了韩范的请求,还赏赐给他千两黄金。

眼看慕容超的母亲与妻子就要被释放了,这时,投奔后秦将近一年的南燕济阳王慕容凝前来拜见天王姚兴。

原来,慕容凝曾与韩范受慕容超之命一同攻打兖州的慕容法,但后来慕容凝想要杀害韩范并谋反。

韩范得知消息后,抢先一步,率领部下攻打慕容凝。慕容凝不敌,最终逃往后秦,并被姚兴任命为侍中。

如今慕容凝听说自己的仇人韩范就在长安,而且成功游说姚兴,于是前来提醒道:“燕王一旦得到母亲和妻子,必定不会再向陛下称臣。不如让他先把舞伎送来,再考虑放回他的家人。”

姚兴听后改变了主意,对韩范说道:“朕一定会送回燕王的家人,但现在天气炎热,还是等到秋凉再说吧。”

407年八月,姚兴派遣员外散骑常侍韦宗出使南燕。慕容超与群臣商议如何接待韦宗。

张华建议:“陛下之前已向后秦上表称藩,今日应面向北方接受诏书。”

封逞却反对道:“大燕历经七代圣君,怎能向后秦这等竖子低头!”

慕容超回应道:“朕为太后屈尊,请诸位莫再争论。”

于是慕容超面向北方接受了后秦的诏书。诏书中要求南燕进献太乐与舞伎。

慕容超只得派新任尚书左仆射张华和给事中宗正元携太乐与舞伎前往后秦。

张华一行带着一百二十名乐师和舞伎抵达长安,后秦天王姚兴十分满意。

姚兴设宴款待张华等人。酒酣耳热之际,歌舞开始。黄门侍郎尹雅对张华说:“当年殷商将亡时,乐师投奔周国;如今皇秦德盛,燕国乐师入宫。由此便能看出两国兴衰之势。”

尽管张华一直主张向后秦称臣,但听到这话仍为自己的国家辩解:“自古帝王治国之道各异,机巧权谋皆为成功。正如老子所言‘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如今总章虽西入长安,终会如由余般东归故土。”

姚兴听后不悦,说道:“昔日齐楚相争,引发连年战争。你身为小国之臣,怎敢与大国士人争锋相对?”

张华谦逊答道:“下臣奉命出使,本望与上国结盟。若上国轻视小国之臣,辱及我国君主,下臣岂能默不作声?”

姚兴听罢转怒为喜,赞赏张华的回答,最终答应送还慕容超的母亲和妻子。

十月,慕容超的母亲、妻子返回南燕。慕容超带领六宫前往马耳关(今山东章丘西南)迎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