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年秋季,后秦天王姚兴借归还南燕皇帝慕容超之母妻为契机,迫使南燕向其称藩。当时的南燕国力较弱,确实难以与后秦抗衡。
然而,此时的后秦实际上已显现出衰退迹象。在河西地区,姑臧(今甘肃武威)已被南凉占据;淮河、汉水以北的十二个郡重新归入东晋版图;同时,国内也出现了分裂势力,有人另立国家与后秦对抗。
若追溯至后秦消灭后凉、疆域达到鼎盛之时,可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转折。
403年八月,后秦灭后凉,其领土扩展至极盛状态。当时,后秦实际控制着完整的雍州,以及秦州、凉州和司州的部分郡县,包括长安、上邽(今甘肃天水)、姑臧、洛阳等战略要地。此外,凉州地区的三个割据政权——南凉、北凉、西凉——虽保持独立,但均接受姚兴册封,名义上归附后秦。随后两年间,后秦又对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用兵,迫使杨盛称藩。
值得一提的是,南凉首领秃发傉檀主动废除年号,向后秦表示臣服。
从403年八月至405年七月,这短短两年多时间,是后秦最为强盛的时期。正是在此背景下,后秦天王姚兴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宗教领域,尤其是佛教的发展,逐渐淡化了对外扩张的战略重心。
405年正月,姚兴礼遇高僧鸠摩罗什,推动佛教在其统治区域内广泛传播。鸠摩罗什出生于西域龟兹王国(今新疆库车县),其祖籍为天竺。
七岁时,鸠摩罗什与母亲一同出家修佛。他跟随师父研习经文,每日背诵一千偈,每偈三十二字,且能深刻理解其中含义。
十二岁时,鸠摩罗什已精通五明诸论及阴阳星算,对吉凶之事了如指掌。不久后,他随母亲前往沙勒国,受到当地国王的高度重视。
二十岁那年,鸠摩罗什返回龟兹国,广弘佛法,讲经说法远近闻名,四方学徒无人能出其右。
后来,他的母亲前往天竺修行,并嘱托鸠摩罗什将所学佛法传播至东土。
在西域各国讲法时,鸠摩罗什声名远播,各国君王皆对其敬重有加,甚至长跪于座旁,让鸠摩罗什踩着他们的背登上讲坛。
前秦时期,吕光西征西域时俘获了当时仅三十多岁的鸠摩罗什。然而,吕光并未重视这位高僧,反而将其视为寻常人加以戏弄。
吕光强迫龟兹王将女儿嫁给鸠摩罗什,但遭到拒绝。随后,吕光强迫鸠摩罗什饮酒,并将其与龟兹王的女儿关入密室。
无奈之下,鸠摩罗什只得娶了龟兹王的女儿。之后,吕光率军东返凉州,鸠摩罗什也随行至此,此后一直留在后凉地区。
鸠摩罗什在凉州滞留多年,因吕光父子未能弘扬佛法,他选择将满腹经纶深藏不露,未曾教化当地百姓。直到后凉天王吕隆被后秦陇西公姚硕德击败,鸠摩罗什才被后秦天王姚兴派人迎至长安。
姚兴以国师之礼隆重接待鸠摩罗什,并安排他在西明阁与逍遥园从事佛经翻译工作。同时,姚兴派遣僧睿、僧肇等八百余名高僧向鸠摩罗什学习佛法,最终共译出经论三百多卷。
鸠摩罗什对大乘佛教情有独钟,但他仅撰写了两卷《实相论》献给姚兴,而姚兴对此视若珍宝。
在长安草堂寺讲经期间,姚兴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及众多僧侣共同聆听鸠摩罗什的教诲。
受姚兴推崇佛法的影响,后秦境内佛教盛行,修行僧侣多达千人。朝廷上下从公卿到普通官员无不信奉佛教,各地州郡也因此受到感化,十户人家中就有九户信仰佛教。
或许是因为姚兴虔诚信佛、注重善行,或许源于他胸怀宽广、志向高远,又或许是对英雄惺惺相惜,仅仅半年之后,姚兴便将十二个郡归还东晋。
公元405年七月,东晋的一位重要人物派遣使者前往后秦,请求归还淮河、汉水以北的十二个郡。这位关键人物正是刘裕。
刘裕究竟是何许人也?其实,在之前讲述南燕慕容德多次放弃南征东晋的机会时,就已经提到过刘裕。这里,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刘裕的崛起之路。
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的京口(即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家境十分贫寒,早年甚至以卖草鞋为生。后来,他加入北府兵,成为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随后又担任北府名将刘牢之的参军。
在平定孙恩之乱的过程中,刘裕立下了赫赫战功。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则是成功平定了桓玄之乱。接下来,我们就来简要回顾一下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公元404年二月,刘裕在京口起兵,誓师讨伐篡位称帝的桓玄。
同年三月,桓玄被迫撤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路向西撤退。刘裕顺利进入建康,并坐镇于此,同时派遣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人率军西进,追击桓玄。
四月,桓玄挟持被废黜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前往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到了五月,刘毅所部与桓玄的军队在峥嵘洲(今湖北省鄂州市西北长江中)展开决战。在这场战斗中,刘毅以少胜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五月二十六日,桓玄试图逃往巴蜀,但刚抵达枚回洲(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南长江中),便被益州都护冯迁斩杀,年仅三十六岁。
随后,晋安帝司马德宗在江陵恢复了帝位。然而,由于桓玄势力在荆州根基深厚,其残余力量仍不断反攻江陵。
直到公元405年五月,刘裕才彻底平定了江陵。此时,晋安帝司马德宗早已返回建康,而刘裕也被朝廷任命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等要职。
然而,刘裕坚决推辞了这些高位,最终只接受了都督十六州诸军事兼兖州刺史的职务,并返回京口继续镇守。
刘裕刚刚平定了桓玄之乱,东晋与北魏的边境又生事端。
六月,东晋北青州刺史刘该反叛,投降北魏。北魏皇帝拓跋珪随即命令豫州刺史索度真进攻东晋所属的徐州,并包围了彭城(今江苏徐州)。
消息传到京口,刘裕派遣弟弟刘道怜率军救援彭城,最终斩杀了刘该,北魏军队也因此撤退。
闲话少叙。刘裕在东晋朝廷中,从一名普通将士迅速崛起为一代英雄,他的事迹也很快传遍北方各国。此时,刘裕正计划向北方另一强国后秦提出归还土地的要求。
七月,刘裕的使者抵达长安,拜见后秦天王姚兴,提议两国结盟,并要求归还南乡、顺阳、新野、舞阴等十二个郡。
后秦的大臣们普遍认为可以结盟,但不应归还已经占领的十二个郡。
然而,姚兴却爽快地答应归还这些郡县。他还对大臣们说道:“天下的善行本就相通。刘裕出身卑微,却能迅速崛起,讨伐桓玄,复兴晋室,内修政事,外固疆土,我又怎能因舍不得几个郡而破坏他的美名呢?”于是,姚兴果断将这十二个郡归还给了刘裕。
一年后,凉州再次发生动荡。406年六月,南凉王秃发傉檀在撤销年号并向后秦称藩两年多之后,开始有所动作,突然率领大军北上进攻北凉。
面对南凉的进攻,北凉国主沮渠蒙逊选择避战,下令坚守城池。秃发傉檀见无法迅速取胜,便采取破坏策略,铲除了北凉田间的庄稼,随后一路推进至赤泉(今甘肃省民乐县北),才率领军队南归。
在返回途中,秃发傉檀经过武威郡(今甘肃省武威市)。他心中盘算着武威郡内的一座重要城池——姑臧,那是他一直渴望得到的地方。
在当时,姑臧是凉州的核心象征,谁占据了姑臧,就等于掌控了凉州。后凉灭亡后,秃发傉檀曾向后秦天王姚兴提出请求,希望担任凉州的镇守者,实际上就是想掌控姑臧。然而,姚兴对秃发傉檀并不完全信任,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此次北伐北凉,秃发傉檀再次经过姑臧,心中萌生了趁机夺取的想法。但他又不敢公然占领,因为姑臧此时仍由后秦任命的凉州刺史王尚驻守。考虑到与后秦的关系尚未稳固,秃发傉檀决定暂时隐忍,以争取姚兴的信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秃发傉檀派人向姚兴进献了三千匹马和三万头羊。姚兴收到如此丰厚的贡品后,不仅没有怀疑秃发傉檀的用心,反而认为他非常忠诚。
姚兴大喜过望,随即下诏任命秃发傉檀为都督河右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凉州刺史,并命令王尚返回长安。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秃发傉檀的预期,他做梦也没想到姚兴会如此轻易地将姑臧交到自己手中。
消息传来,说王尚被召回京城,而秃发傉檀将镇守姑臧。凉州的官员们,如申屠英等,希望王尚能继续留任,于是派主簿胡威前往长安,向姚兴陈情请求。
胡威抵达长安后,向姚兴转达了申屠英等人的意愿,但姚兴并未答应。
胡威悲愤交加,泪流满面地说道:“凉州接受陛下教化的恩泽,至今已有五年。这里地处偏远,王权鞭长莫及。官民齐心协力,卧薪尝胆,共同守护这座孤城,全靠陛下的圣德与刺史王尚的仁政,才得以保全至今。陛下怎能为了三千匹马、三万头羊,就轻易舍弃凉州?这是重畜轻人,实在不可取!如果大军需要战马,只需由尚书下达诏令,凉州三千户百姓每家都能献出一匹马来。早上下令,晚上就能送到,这有何难?当年汉武帝倾尽天下之力开拓河西走廊,就是为了切断匈奴的右臂。如今陛下无故抛弃五郡忠心耿耿的臣民,拱手送给残暴的胡虏,这不仅是让凉州的官民陷入灾难,恐怕也会为圣朝埋下隐患。”
姚兴听后深感后悔,立即派遣车普快马加鞭赶往凉州,阻止王尚东归,并同时派人告知秃发傉檀。
然而,早已对凉州垂涎已久的秃发傉檀,此时已率领三万步骑兵驻扎在五涧(今甘肃省武威市南)。当车普赶到五涧时,他先将姚兴的诏书告知秃发傉檀,但秃发傉檀完全无视,催促王尚尽快启程离开。
就在王尚刚从清阳门出城之际,秃发傉檀便从凉风门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姑臧城。
凉州别驾宗敞护送王尚返回长安,秃发傉檀爱惜宗敞的才华,打算挽留他。他对宗敞说:“我得到了凉州三千户人家,但真正想要的,只有你一人。你怎么能舍我而去呢?”
宗敞回答道:“今日送别旧主,也是对殿下忠诚的表现。”
秃发傉檀又问道:“我刚刚接管凉州,要怀柔远方、安抚近民,应当如何做呢?”
宗敞答道:“凉州虽然贫困,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殿下应施恩于民,汇聚贤才以成就大业,如此则无事不成。”
于是,宗敞向秃发傉檀推荐了十余位凉州文武名士,秃发傉檀欣然接纳。
秃发傉檀在姑臧宣德堂设宴款待群臣,他仰头看着殿堂,感慨道:“古人云:‘造者不居,居者不造’,此言确实有理。”他的意思是建造殿堂的人未必能居住其中,而居住其中的人未必是建造者。
武威郡人孟祎闻言说道:“宣德堂乃当年张骏所建,至今不过百年,却已历经十二位主人。唯有诚信待人、顺应民心者,方能长久居于此。”
秃发傉檀听后深以为然。
南凉走向鼎盛,刘勃勃背叛后秦建立胡夏406年六月,南凉国主秃发傉檀攻下姑臧(今甘肃武威),使南凉疆域向北拓展至武威郡。
凉州最初的八个郡中,南凉已占据金城(今兰州)、西平(今青海西宁)和武威三郡。其中,武威郡作为姑臧所在地,一直是凉州的核心象征。
在后秦天王姚兴眼中,秃发傉檀占据姑臧并非自取,而是替他镇守此地。毕竟,秃发傉檀已废除自己的年号,向后秦称臣,并刚被姚兴任命为凉州刺史。
然而,在秃发傉檀看来,南凉的领土已显著扩张,实际控制范围已涵盖凉州重镇姑臧。
关于秃发傉檀是否是受命镇守姑臧,史书记录了一场由使者与姚兴之间的辩论。这场对话发生在秃发傉檀派遣的西曹从事史暠与姚兴之间,地点在长安。
姚兴问史暠:“车骑将军(秃发傉檀)坐享其成,平定凉州,荣耀传遍全国,他是否感激朕?”
史暠回答:“车骑将军在河西积累德行,声名远扬。陛下王威尚未到达时,他就从万里之外主动归附。陛下设置百官,量才录用,这是理所当然之事,有何值得感激?”
姚兴又问:“若非朕将凉州授予车骑将军,他如何能够得到?”
史暠答道:“是谁让河西陷入混乱,导致吕氏灭亡?不正是车骑将军兄弟几人吗?陛下虽有宏大的谋划,但凉州仍在天网之外。因此,征西将军(姚硕德)虽有周公、召公般的地位,却在姑臧遭遇挫败;齐难倚仗王师的强大,气势却被张掖(今甘肃张掖)所阻。王尚孤守一城,外与夷狄勾结。若陛下不连打十年战争,耗尽中原财力,凉州也难以到手。如今以虚名授人,而自己从中获利,我这才明白上天赋予神机妙算,圣明与天道相合。虽然授予车骑将军职务,但也符合时势。”
姚兴听后非常高兴,当即下旨任命史暠为骑都尉。
秃发傉檀表面上接受了后秦的爵位,但实际上他所使用的车马服饰和礼仪制度,完全与王者无异。这表明,尽管在名义上他臣属于后秦,但实际上他的政权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独立性。
到了八月,秃发傉檀在姑臧驻扎了整整两个月之后,决定返回自己的都城乐都(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并命令兴城侯秃发文支继续留守姑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初姚兴虽然让秃发傉檀镇守姑臧,但从未下达过让秃发文支留守的诏命。由此可见,秃发傉檀的这一安排显然没有经过姚兴的同意。
进入九月,秃发傉檀再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凉,试图与西凉建立友好关系,而西凉公李暠也欣然接受。此时的李暠早已脱离后秦,并积极寻求与东晋结盟。在这种情况下,秃发傉檀仍然主动与西凉联系并结为友好,这无疑是对姚兴权威的一种轻视。
此外,当秃发傉檀返回乐都时,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姑臧的战略价值不够重视或有所轻视。相反,他实际上正在筹备将都城迁往姑臧。
果然,在两个月后的十一月,秃发傉檀成功完成了迁都计划。至此,南凉的领土范围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状态。
后秦时期,姚兴统治下的国家局势逐渐恶化。早在405年七月,后秦便将十二郡归还东晋;而到了406年六月,又失去了凉州的姑臧。随着国土的不断缩减,后秦对南凉、西凉、仇池以及原西秦乞伏氏等势力的控制力也日益减弱。
然而,更大的危机来自内部。一切要从一个名叫刘勃勃的匈奴人说起。刘勃勃出身显赫,是汉赵创立者刘渊的后裔,其曾祖刘武在汉赵刘聪时期被封为楼烦公,但因战败迁徙至塞外。祖父刘务桓(又称刘豹子)在后赵石虎时期被封为左贤王,而父亲刘卫辰则在前秦苻坚时期被封为西单于。
转折发生在391年冬,北魏王拓跋珪率军攻灭了据守朔方(今内蒙古杭爱旗北黄河南岸)的刘卫辰部。尽管刘卫辰被杀,他的小儿子刘勃勃却侥幸逃脱,投奔了薛干部(《晋书》中称为叱干部)。
随后,拓跋珪向薛干部首领太悉伏(《晋书》中为叱干它斗伏)索要刘勃勃。然而,太悉伏并未直接交人,而是将刘勃勃转送至前秦骠骑将军没弈干处。据《晋书》记载,当时他斗伏因惧怕北魏,本欲将刘勃勃送回北魏,却被其侄叱干阿利中途截获,并将其送往没弈干。没弈干见到刘勃勃后颇为欣赏,不仅将其视为心腹,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这一系列事件,为后秦的分裂埋下了伏笔,也成为刘勃勃日后崛起的重要契机。
在392年的三月,没弈干率领其部众向后秦投降,并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封为高平公。他负责镇守高平(现今宁夏固原市),而刘勃勃也随之来到了高平。
到了401年的十二月,拓跋珪派遣常山王拓跋遵与定陵公和跋带领五万大军南下,目标是攻打后秦所控制的高平。
进入402年的二月,拓跋遵与和跋的部队顺利抵达高平。然而,没弈干选择避战,不仅放弃了城池及部众,还携女婿刘勃勃仅带数千骑兵一路向南,逃往秦州。拓跋遵与和跋随后率军追击没弈干,一直追至瓦亭(今宁夏西吉县东南),但未能成功捕获他们,于是决定撤军返回。同年五月,姚兴命令没弈干暂时驻守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
刘勃勃引起后秦天王姚兴的关注,可能正是在他与岳父没弈干到达秦州之后。当时的刘勃勃刚过二十岁,身高八尺五寸,腰围十围,容貌俊美,且聪慧善辩。姚兴初次见到刘勃勃时便感到十分惊讶,经过多次商讨军国大事后,更是对刘勃勃宠爱有加,甚至超过了朝中许多老臣。
刘勃勃不仅拥有令人赞叹的外貌,还具备令人敬佩的才能,然而他的本性却未被姚兴察觉。
姚兴的弟弟姚邕或许曾与刘勃勃有过接触,对刘勃勃有一定了解,因此劝告兄长姚兴不要被刘勃勃的表象所迷惑。姚邕说道:“刘勃勃天性残忍不仁,不可亲近。陛下对他的宠爱太过分了,这让我深感忧虑。”
然而,姚兴并不认同姚邕的看法,他表示:“刘勃勃具有匡扶时局、拯救天下的才华,我正要重用他来平定天下,为何要对他产生怀疑和猜忌呢?”
不久,姚兴命令刘勃勃的岳父没弈干返回高平担任镇守,并打算任命刘勃勃为安远将军,封为阳川侯,以协助没弈干。
姚兴还计划把三城(今陕西省延安市)、朔方的杂夷以及当年刘卫辰的三万部众交给刘勃勃统领,以便监视北魏。
然而,姚邕坚决反对。姚兴反问他说:“你怎么知道刘勃勃的为人?”
姚邕回答说:“刘勃勃傲慢地对待主上,残忍地统领部下,贪婪狡猾,没有仁义,对于去留也很轻视。陛下如果过于宠爱他,我担心最终会成为边境的祸患。”
姚兴这才作罢。但不久之后,姚兴还是任命刘勃勃为安北将军、五原公,把三交(今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一带的五部鲜卑以及二万余落杂虏交给刘勃勃,命令刘勃勃镇守朔方。
到了407年五月,北魏皇帝拓跋珪愿意将柴壁(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之战时俘虏的越骑校尉唐小方送还后秦。
后秦天王姚兴要求北魏将尚书右仆射狄伯支送回,并愿意用千匹良马赎回,拓跋珪同意了。
当后秦与北魏和解的消息传到朔方时,时年二十七岁的刘勃勃非常愤怒,决定背叛后秦。就在此时,刘勃勃得知柔然可汗郁久闾社仑向后秦送来了八千匹骏马,已经抵达大城(今内蒙古杭爱旗东南)。
刘勃勃随即下令掠夺这批近在咫尺的骏马。
刘勃勃获得了八千匹骏马,深知已与后秦结怨,便决意彻底反抗。他召集所辖三万余部众,以狩猎为名前往高平川(今宁夏南部清水河流域)。
高平川对刘勃勃而言极为熟悉,不仅因其岳父没弈干在此驻守,而且他自己也曾在此生活十年之久。
然而,没弈干未曾料到,刘勃勃此次南下并非真正为了狩猎,而是意图夺取这位既是恩人又是岳父的领地。由于毫无防备,没弈干最终被刘勃勃杀害,其部众也被刘勃勃吞并。
同年六月,刘勃勃于高平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并颁布大赦令,改年号为“龙升”。刘勃勃自认为是夏朝大禹的后裔,因此所建国号为“夏”,史称“胡夏”。
随后,刘勃勃设立百官:任命长兄刘右地代为丞相,封代公;次兄刘力俟提为大将军,封魏公;叱于阿利为御史大夫,封梁公;弟弟刘阿利罗引为司隶校尉;刘若门为尚书令;刘叱以鞬为征西将军兼尚书左仆射;刘乙斗为征北将军兼尚书右仆射。
随着刘勃勃创建胡夏政权,当时中国北方形成了八国并立的局面。
具体来说,关东地区有三个国家:北魏、后燕(次月即被北魏灭亡,北燕随之建立)、南燕;关西则由后秦与胡夏对峙;河西走廊一带则分布着南凉、北凉和西凉三个割据政权。
与此同时,南方也呈现两国对峙的格局,分别是东晋与西蜀。
然而仅仅四个月后,胡夏天王刘勃勃便发动了一场重要战役,进攻薛干等三部。由于实力悬殊,这三部很快被击破,其万余部众被迫向刘勃勃投降。值得一提的是,薛干部曾在早年间救过刘勃勃性命,但此时早已被他抛诸脑后。
随后,刘勃勃率军南下,对后秦在三城以北的各大要塞发起猛攻。此役过后,后秦守将杨丕、姚石生等人皆被斩杀。
此时,胡夏建国已近四月,却仍未确立都城。刘勃勃的部将们对此深感忧虑,纷纷进言道:“陛下若想经营关中,当先稳固根基,使民心有所依附。高平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实为建都之佳选。”
刘勃勃说道:“诸位只知表面,未见深层。朕的大业刚刚起步,麾下部众尚且不足。姚兴亦是一代英雄,其将领皆能效死力战,此时的关中难以图谋。再者,若我们固守一城,姚兴必定倾力攻打,我们又怎能抵挡?覆灭就在眼前。不如派遣骑兵出击,以奇制胜,敌前则击其后,敌后则攻其前,使秦军疲于奔命,而我军则可游刃有余,四处猎取战机。不出十年,岭北、河东之地必为朕所掌控。待姚兴身故,其太子昏庸软弱,届时再徐徐夺取长安,这都在朕的筹谋之中。”
随后,刘勃勃率军侵袭岭北,岭北诸城白日里皆紧闭城门不敢轻举妄动。
消息传至长安,后秦天王姚兴听闻后懊悔地叹息道:“朕当初不听黄儿(姚邕字黄儿)之言,才酿成今日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