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09兄友弟恭:后凉叛乱频发

史善的趣水 2025-03-20 13:17:24
西凉立国

公元400年三月,后凉天王吕纂刚刚即位三个月,便开始对亲弟弟吕弘心生猜忌。当时吕弘担任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及录尚书事等要职,权势显赫。

吕弘察觉到兄长的不信任,内心充满不安,决定主动出击以求自保。于是他率领东苑的军队攻打吕纂。

吕纂派遣部将焦辨迎战,结果吕弘的部队被击败,他只得仓皇逃窜。

战斗结束后,吕纂纵容士兵在东苑城内肆意掠夺,并将城中的妇女赏赐给将士,这其中也包括吕弘的妻子和女儿。

胜利后的吕纂颇为得意,在朝堂上询问群臣:“今日这一战如何?”

侍中房晷听后回答道:“这是上天降下的灾祸,让大凉国面临连绵不断的忧患。先帝刚去世,隐王就被废黜,而先帝陵园尚未完工之际,大司马却举兵作乱。京城因此血流成河,兄弟之间刀兵相向。虽然大司马的行为咎由自取,但陛下似乎也缺乏兄弟之情。您不仅没有深刻反省以向天下谢罪,反而放任士兵大肆抢掠,侮辱士人与妇女。吕弘固然引发祸乱,但百姓又有何罪?再者说,大司马的妻子是陛下的弟媳,大司马的女儿是陛下的侄女,怎么能让她们沦为无赖小人的婢妾遭受羞辱?天地神明又怎能容忍目睹如此惨状?”

房晷说完不禁泪流满面。

吕纂听闻此言深受触动,随即向房晷道歉。随后他下旨将吕弘的妻子和女儿接回皇宫,安置在东宫,并给予厚待。

吕弘带着残兵一路向南,计划投靠南凉。途中经过广武(今甘肃永登)。他特意去拜见镇守此地的叔父、征东将军吕方。

然而,吕弘显然没有继承兄长吕超的好运。当年吕超谋反被赦免,而吕弘却面临截然不同的命运。吕方早已知晓吕弘的谋反之事,见面时痛哭流涕地说:"天下这么大,你为何偏要来这里?"

随即,吕方下令将吕弘逮捕,并派人通知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的天王吕纂。吕纂得知消息后,立刻派遣大力士康龙前往广武,将吕弘就地正法。至此,吕纂终于平定了来自弟弟吕弘的叛乱,转而将目光投向外部。

当时,凉州地区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凉、南凉和北凉并存。在权衡局势后,吕纂决定首先攻打南凉。

中书令杨颖劝谏道:"南凉秃发利鹿孤上下齐心,国内安定,此时出兵并非良机。"但吕纂并未采纳建议,执意率军进攻南凉。

得到消息后,南凉武威王秃发利鹿孤迅速派遣弟弟秃发傉檀领兵迎战。四月,双方在三堆(今青海乐都以北)展开激战。结果,南凉军队大获全胜,斩杀后凉士兵两千余人。

后凉在与南凉的交战中未能取胜,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后凉天王吕纂却再次作出决定,转而向北进攻北凉。对此,尚书姜纪极力劝阻,他说道:“如今正值盛夏时节,正是农耕的关键时期,不适合发动战争。倘若陛下执意远征岭西(乌鞘岭以西)的段家,那么南边的秃发氏必然会趁虚而入,攻打我们的京师姑臧,到那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然而,吕纂并未采纳姜纪的建议,依然于当年六月亲率大军抵达北凉的都城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

吕纂到达后,首先对张掖展开围攻,随后又派遣一部分兵力继续向西推进至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县)。

事实证明,姜纪的担忧并非多余。南凉得知吕纂率军北上后,立刻派遣车骑大将军秃发傉檀率领一万骑兵北上,直逼姑臧。当时留守姑臧的是吕纂的弟弟、陇西公吕纬,他只能坚守北城进行抵抗。

与此同时,秃发傉檀则在南城朱明门的城楼之上设下盛大宴席,鸣钟击鼓,犒赏将士,以此展示自己的胜利与威风。他还亲自前往东城青阳门检阅兵马,进一步彰显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当吕纂得知秃发傉檀已攻打姑臧的消息后,不得不放弃对北凉的进攻,迅速撤军返回南方。而秃发傉檀则劫掠了八千余户百姓后凯旋而归。

此次吕纂的南北征战不仅毫无收获,还导致了南部重镇广武的丢失。到了七月,西秦被后秦所灭,后秦成功占领了整个秦州,并进一步将势力范围向北扩展至凉州南部边境,与后凉和南凉形成了接壤之势。

或许是受到后秦势力不断北进的压力,两个月后,后凉驻守广武的征东将军吕方选择投降后秦姚兴,而当地的三千余户百姓则转而归附南凉。这一系列事件使得后凉的局势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在吕纂四处征战之际,北凉内部局势再生变故。提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郭黁,他曾是后凉的散骑常侍与太常,后来背叛了后凉,此人素以才智过人著称。

郭黁与两位异父同母的兄弟关系密切,他们是陇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李暠和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宋繇。三人曾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郭黁对宋繇预言道:“你日后必会位极人臣,而你的兄长将会建立一个国家,但这一切要等到母马生下白额小马时才会应验。”

事实证明,郭黁的预言并非空穴来风。宋繇后来果然在北凉王段业手下担任中散常侍,可谓位高权重。那么,郭黁所提到的李暠究竟是何许人也?探究其身世,确实非同一般。

李暠,字玄盛,小名长生,出生于公元351年。他是西汉名将、前将军李广的第十六代孙,家族世代显赫,均为豪门大族。

李暠的高祖李雍和曾祖李柔曾在晋朝官至郡守。其祖父李弇在张轨幕府中任职,官拜武卫将军,并被封为安世亭侯。李暠的父亲李昶自幼便有美名远扬,可惜英年早逝,而李暠正是他的遗腹子。

李暠从小聪慧好学,性格沉稳宽厚,气度不凡。他不仅精通经史典籍,擅长文辞创作,还通晓武艺,深入研究孙吴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公元398年五月,后凉敦煌郡太守孟敏向北凉投降。北凉君主段业随即任命孟敏为沙州(治所位于敦煌郡)刺史。当时,李暠正在敦煌郡,并被孟敏委任为敦煌郡效谷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县令。

不久之后,孟敏去世。敦煌护军郭谦与沙州治中索仙等人认为李暠德才兼备、施政有方,一致推举他担任敦煌郡太守。面对众人的信任,李暠起初感到犹豫不决。恰在此时,他的弟弟宋繇从北凉都城张掖返回敦煌,对李暠说道:“凉王段业缺乏远见卓识,最终难成大业。兄长难道忘了郭黁曾经的预言吗?‘白额小马’已经降临了。”

听了这番话,李暠决定接受众人推举,出任敦煌郡太守,并派遣使者前往张掖,请段业正式任命。段业随后下诏,正式任命李暠为敦煌郡太守。

然而,在敦煌有一位名叫索嗣的人,当时正于北凉朝中担任右卫将军。虽然索嗣与李暠关系密切,但他却在段业面前诋毁李暠,建议段业不要让李暠继续留在敦煌。

段业性格优柔寡断,听信了索嗣的谗言,不仅同意了他的建议,还任命索嗣为敦煌郡太守,派五百骑兵护送他前往敦煌赴任。

当索嗣距离敦煌还有二十里时,他派人通知李暠,要求对方出城迎接自己。

李暠得知索嗣前来接替自己担任敦煌郡太守,心中满是惊愕与疑惑。

他打算出城迎接索嗣,但新任效谷县令张邈与宋繇却极力劝阻。

张邈进言道:“吕氏(后凉)已然走向衰败,而凉王段业又昏庸无能,这正是英雄大展身手之时。将军您手中握有创建一番基业的资本,怎能轻易拱手让人?索嗣自恃为本郡之人,以为民心会归附于他,但他绝不会想到您会突袭他。只需一战,便可将他擒获。”

宋繇也说道:“大丈夫已受世人推举,今日若屈从于索嗣,岂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兄长您英姿勃发,颇有雄霸之气,即便是当年张王(前凉张氏)的功业,也未能善终。”

李暠回应道:“我自幼便无远大的志向,在此为官,未曾料到会被士人推崇而出任太守。我之所以想出城迎接索嗣,是因为我不清楚他的真实意图。”

于是,李暠派遣宋繇出城去见索嗣,以探明其意图。

宋繇见到索嗣后,用甜言蜜语稳住了他,返回城中对兄长李暠说:“索嗣兵马稀少,且心高气傲,擒拿他并不困难。”

李暠听罢,最终决定以出城迎接为由,设计擒拿索嗣。他命令张邈、宋繇、司马尹建兴以及两个儿子李歆、李让率兵出城,对索嗣发动突然袭击。索嗣毫无防备,结果一战即溃,只得南逃至张掖。

李暠起初与索嗣关系融洽,但因某件事情的发生,开始对索嗣深恶痛绝。于是,他派遣使者携带奏书前往张掖,请求北凉王段业处死索嗣。

段业对此犹豫不决,未能立即做出决定。然而,索嗣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当年力荐段业建立北凉的沮渠男成,一直对索嗣心存反感。

当得知李暠希望段业铲除索嗣时,沮渠男成也趁机劝说段业除掉索嗣。最终,段业不得不下令杀死索嗣,并派遣使者前往敦煌向李暠致歉,同时晋升李暠为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此事发生于公元400年四月。

同年十一月,北凉晋昌郡(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太守唐瑶背叛北凉王段业,向敦煌郡、酒泉郡、晋昌郡、凉兴郡、建康郡和祁连郡发布檄文,推举李暠担任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并兼任敦煌郡太守。

李暠接受了这一推举,在其统治范围内实施大赦,并改元为“庚子”。随着李暠改元,一个新的地方政权正式建立,历史上称之为西凉。

李暠任命唐瑶为征东将军,郭谦为军咨祭酒,索仙为左长史,张邈为右长史,尹建兴为左司马,张体顺为右司马。

与此同时,李暠派遣从事中郎宋繇向东进攻凉兴郡(今甘肃安西县东),并指挥部队攻打玉门关以西的各城池,全部成功攻克。

李暠于敦煌自称凉公,并改年号,正式与北凉决裂。而位于敦煌与北凉首都张掖之间的酒泉太守王德也决定背叛北凉王段业,自立为河州刺史。

北凉王段业得知消息后,立即派遣镇西将军沮渠蒙逊率军讨伐王德。

王德深知自己无法抵挡沮渠蒙逊的攻势,于是下令焚烧城池,率领部众向西投奔西凉的征东将军唐瑶。

沮渠蒙逊紧随其后一路西追,直至沙头(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终于追上王德。最终,沮渠蒙逊大胜王德,俘获了王德的妻子儿女及其部众后凯旋而归。

后凉内乱,吕超杀吕纂

话说后凉天王吕纂平定其弟吕弘的叛乱之后,虽四处征战,却始终未能取得显著战果。此时的后凉,在吕纂统治之下,疆域已大幅缩小,南边受到南凉的威胁,北边又被北凉压迫,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然而,吕纂并未因此励精图治,以复兴其父吕光昔日建立的辉煌基业。相反,他沉迷于饮酒与狩猎,荒废朝政。太常杨颖对此深感忧虑,于公元401年二月向吕纂进谏道:“陛下承天命而立,理应遵循正道,治理国家。如今我国疆土日益缩减,仅局限于洪池岭与乌鞘岭之间。然而陛下不仅不兢兢业业、警惕自守,以恢复先帝的大业,反而沉溺于游猎玩乐,将国家大事置之不顾,臣实在为此感到忧心忡忡。”

吕纂听后,表面上认可了杨颖的劝谏,并当面向其道歉。但不久之后,他便将此事抛诸脑后,继续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意。

再说当年曾劝吕绍除掉吕纂,最终未果却被吕纂赦免的吕超,当时担任番禾郡(今甘肃省永昌县)太守。

某日,吕超未经天王吕纂批准,擅自率兵攻打鲜卑部落首领思盘。思盘得知后大怒,派遣其弟乞珍前往吕纂处控诉吕超的擅权行为。

吕纂派遣使者召见吕超和思盘,要求他们一同前往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吕超接到命令后,意识到自己擅自出兵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君主权威,心中满是惶恐。

吕超抵达姑臧后,试图通过结交殿中监杜尚来寻求帮助,希望杜尚能在天王吕纂面前为他说情。之后,吕超前去拜见吕纂。

吕纂当面斥责吕超:“你依仗兄弟势力,竟敢藐视朕!若不杀你,天下如何安定?”吕超听后连忙叩头谢罪,请求宽恕。

实际上,吕纂并无真正杀死吕超的意图,只是想借此机会震慑他。于是,吕纂邀请吕超、思盘以及众臣在内殿设宴。吕纂希望通过这次宴会化解吕超与思盘之间的矛盾,却没想到这反而成了自己的致命之局。

当时,吕超的兄长吕隆担任中领军,掌管朝廷禁军,也在场参与了此次宴会。席间,吕隆不断向吕纂敬酒,吕纂心情大好,饮酒过量,以至于醉意熏熏。

宴会结束后,吕纂乘坐辇车,带着吕超等人游览皇宫。当辇车行至琨华堂东阁时,因门槛阻碍无法顺利通过。吕纂的亲信将领窦川、骆腾将佩剑放置墙边,合力推辇车前行。

然而就在此刻,吕超趁机拿起墙边的宝剑,突然向吕纂刺去。

尽管吕纂醉酒,但仍迅速反应过来。

他跳下辇车与吕超搏斗,但吕超一剑刺穿了他的胸背。与此同时,窦川、骆腾放弃推辇,上前徒手与吕超厮杀,最终因缺乏武器被吕超所杀。

吕纂遭吕超杀害的噩耗迅速传入宫中,吕纂的皇后杨氏随即下令禁军出兵讨伐吕超。

然而,殿中监杜尚却在此时站出来阻止禁军行动。受其影响,禁军士兵纷纷丢下武器,拒绝参与战斗。此时,一位名叫魏益多的将军来到已故天王吕纂身旁,用刀割下了吕纂的头颅。

杨皇后赶到现场后愤怒地质问:“人已逝去,如同土木一般毫无知觉,为何还要如此残忍地毁坏遗体?”

但魏益多完全不将杨皇后放在眼里,还出言辱骂了她几句。

随后,魏益多手持吕纂的首级走出宫殿,大声宣告:“吕纂违抗先帝遗命,残害太子自立为王,行为荒淫暴虐。番禾郡太守吕超顺应民意将其铲除,以稳定皇家宗庙。全体士人和百姓都应共同庆祝。”

话说后凉开国君主吕光的五个儿子中,吕绍、吕纂、吕弘均已遇害。吕覆虽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镇守,但具体情况不明。目前只有陇西公吕纬仍在京都。

当时,吕纬正与叔父巴西公吕佗一同驻守北城。他们也得知了吕超杀害天王吕纂的消息。

吕纬的部下中有人向他进言道:“吕超叛逆无道,您身为宗室重臣,理应以兄弟之情、大义为重,起兵讨伐他。姜纪、焦辨驻守南城,杨恒、田诚据守东苑,他们都是我们的盟友,成功在望,无需担忧。”

吕纬听后心有所动,打算联合叔父吕佗一同出兵攻打吕超。吕佗起初也表示愿意相助。

然而,当吕佗回家与妻子梁氏商议时,梁氏劝阻他说:“吕纬和吕超都是你的侄子,为何要舍弃吕超而帮助吕纬呢?这样做岂不是让自己成为祸首?”

吕佗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改变了主意。

随后,吕佗对吕纬说道:“吕超已经占据了武库,手握精兵强将,想要对抗他实在困难重重。况且我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恐怕难以助你成事。”吕纬听后略显失望,但就在此时,吕邈前来拜访。

吕邈是吕超的亲兄,平日里却与吕纬关系密切,深得其信任。

吕纬甚至忘记了吕邈与吕超的血缘关系。吕邈面带喜色地对吕纬说道:“吕纂这个逆贼杀害了吕绍和吕弘,我的兄长吕隆和吕超顺应民意,起兵讨伐他。他们正打算推举您登上天王之位。您作为先帝的长子,继承王位名正言顺,合情合理,无人会反对,请您不要再犹豫了。”

吕纬对此深信不疑,完全相信了吕邈的话。于是他独自骑马前往宫城,去见吕隆和吕超。然而,当他刚见到吕超时,便被当场擒获并斩首,令人唏嘘不已。

吕超先后除掉了吕纂和吕纬,这让朝中大臣们无不心生畏惧。他们纷纷请求吕超登基称天王,但吕超却选择将大位让给了自己的兄长吕隆。

面对众人的推举,吕隆显得犹豫不决,不敢接受这份殊荣。吕超见状便劝说道:“如今我们正如同乘龙升天一般,怎能在中途放弃?”

吕隆听后便不再推辞,正式即位为天王,并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神鼎。他尊奉母亲卫氏为太后,立妻子杨氏为皇后。吕隆自然不会忘记在夺位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弟弟吕超,于是下诏任命吕超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并封其为安定公。

再说吕纂的遗孀杨皇后,此时仍居住在宫内。吕超命令她搬离宫殿,并且担心她可能私藏珍宝,语气严厉地要求她交出来。

然而杨皇后毫无惧意,直言道:“你们兄弟之间缺乏道义,亲手相残。我本就命不久矣,这些宝物对我又有何意义?”

接着吕超又询问玉玺的下落,杨皇后愤怒地回答:“我已经将其毁掉!”

由于杨皇后容貌出众,吕超起了纳她为妾的心思。但他又顾虑到杨皇后性格刚烈可能会以死抗争,于是先威胁她的父亲杨桓说:“如果杨皇后自杀,那你们全家都将遭受不幸。”

杨桓将这番话转告给女儿,杨皇后听后说道:“父亲为了追求富贵将女儿嫁给氐人,一次已经过分至极,怎能再有第二次。”随后便自杀身亡。杨桓害怕被牵连,悄悄逃离至南凉,投靠了秃发利鹿孤,被任命为左司马。

在401年的正月,南凉的君主秃发利鹿孤已自封为河西王。关于他改称河西王,背后还有一段有的故事。

当时,秃发利鹿孤的头衔是武威王,而武威(现今甘肃省武威市)仅仅是凉州内的一个郡,这个王号显然等级较低。

随着南凉国力的不断增长,秃发利鹿孤萌生了称帝的想法。得知这一消息后,大部分臣子都极力劝谏支持。然而,安国将军鍮勿仑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鍮勿仑进言道:“我们国家的民众自古以来就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甚至没有帽子和腰带等装饰品。我们逐水草而居,没有固定的城池房屋,因此能够雄踞沙漠,并与中原抗衡。如果现在贸然称帝,虽然看似顺应民心,但实际上一旦有了都城和城池,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将难以迅速撤离。而且,有了仓库储备,也会引发敌人的觊觎之心。当下的最佳策略是,让汉人住在城市中,鼓励他们耕种养蚕,为我们提供粮草补给。大王只需带领我们鲜卑族人,专注于军事训练和射箭技艺。若邻国势力薄弱,我们就将其吞并;若其强大,我们就暂时退避。这才是长久之计。追求虚名而无实际利益,只会使我们成为他人攻击的目标,这又有何益处呢?”

听完鍮勿仑的分析,秃发利鹿孤深感其言之有理,回应道:“安国将军所言甚是。”尽管如此,他仍对武威王的称号感到不满,最终决定改称为河西王,毕竟河西地区的范围远比武威郡广阔得多。

此外,秃发利鹿孤还任命他的兄弟秃发傉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牧、录尚书事。

后凉杨桓前来投靠的消息传来,让秃发利鹿孤得知了后凉内部因兄弟争位而自相残杀的内乱。此时的秃发利鹿孤踌躇满志,决定抓住这一良机北上攻打后凉。

消息很快传到了姑臧,刚刚登基成为天王的吕隆亲自率军出城迎战。

三月,南凉与后凉两军展开激烈交锋,秃发利鹿孤大败吕隆军队,迫使吕隆撤退回姑臧城坚守。然而,秃发利鹿孤并未选择强攻姑臧城,而是将后凉的两千多户百姓强行迁徙至南凉境内。

六月的一日,南凉国主、河西王秃发利鹿孤与群臣讨论国家治理得失。他说道:“孤虽无治国安邦之才,却也惭愧地继承大业三年有余。日夜操劳,一心想着弘扬教化,但刑罚和政令仍有失公允,社会风气依旧颓败;多次出征,疆土却未见扩展;渴望贤才,民间却仍有遗珠。是孤用人不当,还是孤未能明察秋毫?请诸位畅所欲言,不必有所顾虑,孤定会虚心听取。”

西曹从事史暠进言道:“大王每次出兵,皆能所向披靡。但往往忽视了安抚百姓的重要性,反而强迫他们迁离故土。百姓向往安定的生活,不愿背井离乡前往陌生之地,因此屡屡发生叛离之事。这正是为何屡战屡胜却未能扩大疆土的原因。至于任用贤能方面,大王只看重骑射之技,却将才学文采视为无用。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大王应当兴办学校,挑选德高望重且学识渊博之人教授公卿子弟。”

秃发利鹿孤听后连忙回应道:“卿言甚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