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7年十月,北魏王拓跋珪成功攻陷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当时在中山称帝的慕容麟选择南下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香菜营乡邺镇村),投靠其叔父范阳王慕容德。随后,拓跋珪派遣三万骑兵南下,支援正在攻打邺城的卫王拓跋仪。
然而,尽管北魏军队全力进攻,邺城仍在慕容德的坚守下未被攻克。
此时,慕容德作为后燕的司徒,得知皇帝慕容宝已离开中山,向北撤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市)。为了与慕容宝保持联系,慕容德多次派遣使者前往龙城。与此同时,慕容宝在接见一位从中山返回的官员后,得知北魏因粮草短缺导致兵马损失严重,而慕容德驻守的邺城依然稳固无恙。这一消息让慕容宝萌生了重返中原的念头。
不久之后,慕容德的使者抵达龙城,并呈上奏章,建议慕容宝南下邺城。慕容宝对此计划十分赞同,随即下令集结兵力,准备南征。他还派遣鸿胪鲁邃携带诏书前往邺城,任命慕容德为丞相、冀州牧,并赋予他全权任命南部各公侯及地方官职。
同年十一月十九日,慕容宝颁布大赦令,宣布全国大赦。
到了十二月,所有兵马均已集结完毕,只待出发命令。慕容宝先行派遣将军启仑南下,以观察形势并为后续行动做准备。
慕容宝万万没有料到,同年十二月十二日,他那位善变的兄弟慕容麟竟然抵达邺城。慕容麟到达后,并未提及自己在中山称帝之事,而是继续以赵王自居。
慕容麟拜见了叔父慕容德,并进言道:“魏国已经攻下中山,势必会乘胜追击,南下攻打邺城。邺城虽然粮草充足,但城池太大难以防守,再加上军心惶恐,守城将更加困难。不如向南渡过黄河前往滑台(今河南滑县),凭借黄河天险阻挡魏军。我们只需在滑台静待时机,魏军迟早会撤退,如此一来,黄河以北仍有收复的希望。”
另一边,当时镇守滑台的是慕容德的侄子、鲁阳王慕容和,他也派遣使者来到邺城,请求叔父慕容德南下至滑台。
慕容德采纳了这一建议,于398年正月放弃邺城,率领四万户百姓向南渡过黄河,抵达滑台。
慕容德一撤退,北魏卫王拓跋仪便率军进入邺城。拓跋仪还派兵追击慕容德,一路追至黄河边,却未能赶上。
不久,还是那位极具影响力的赵王慕容麟,带领众臣前来劝说慕容德称帝。慕容德效仿兄长慕容垂的方式,先自称燕王,并改元为“燕王元年”。
从慕容德称燕王并改元来看,一个新的政权已然建立,这恐怕是身处龙城、准备南下的后燕皇帝慕容宝所未曾预料到的。
慕容德所建立的这个国家,不仅与后燕在地理上不相连,在政治上也没有任何继承或隶属关系,因此被史家称为“南燕”。
慕容德也开始组建自己的政权,任命了众多官员。他让赵王慕容麟担任司空和领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尚书左仆射,丁通为尚书右仆射。从这些任命可以看出,慕容麟被委以重任,这再次证明了慕容麟非同寻常的个人魅力。
慕容麟多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手段影响着身边的人,他曾迷惑了自己的父亲慕容垂,也迷惑了他的兄长慕容宝,如今又成功地赢得了叔父慕容德的信任。然而,慕容麟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获取他人的信任,这只是他实现更大野心的手段。他对权力的渴望最终会促使他采取行动。
不出所料,慕容麟很快暴露了真实意图,他再次策划了一场叛乱,试图夺取皇位。但这次他的计划失败了,慕容德果断下令将慕容麟处死。
与此同时,在龙城的后燕皇帝慕容宝正计划南下与慕容德联手,试图收复中原。他正在等待负责侦察南方局势的将军启仑返回。
不久,启仑回到了龙城,却带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中山城已经失守。”听到这个消息,慕容宝感到十分失望,随即决定停止军事行动。
辽西王慕容农对当前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现在不适合南征,但也反对解散已经集结的军队。他向慕容宝进言道:“陛下迁都到龙城的时间还不长,不宜立即发动南征。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兵力,北上进攻库莫奚部落(位于今内蒙古沙拉木伦河上游),掠夺他们的牲畜来补充我们的粮草储备。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摸清魏军的实力,等到明年再讨论南征的具体计划。”
慕容宝采纳了慕容农的建议,于398年正月二十六日率领大军向北方进发。
第三天,慕容宝率领的大军顺利渡过了饶洛水(现今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正当部队准备继续向前推进时,慕容德派出的使者李延策马疾驰而来。
话说,当时慕容德尚未称燕王,他一直派遣使者与慕容宝保持联络。这位名叫李延的使者是慕容德早先在邺城时派出的,由于路途遥远,当李延抵达龙城时,慕容德已经撤离邺城,到达滑台自称燕王并建立了南燕政权。
李延并不清楚慕容德称王一事,当他来到龙城,得知慕容宝已北上进攻库莫奚部后,便一路向北追赶而去。最终,李延追上了慕容宝,并向他报告说:“拓跋珪已经率军西进,返回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中原地区此时兵力空虚。”
李延传递的消息确实属实,但他未能带来一个更为重要的情报,那就是慕容德已经称王并且改元的事。听到李延的汇报后,慕容宝十分高兴,立刻决定停止北征,转而率军返回龙城。
回到龙城后,慕容宝下令各部进入大营驻扎,不得擅自解散,同时要求文武将士携家带口一同参与南征行动。
然而,辽西王慕容农和长乐王慕容盛却极力劝阻慕容宝。他们认为,将士们经过连番征战早已疲惫不堪,而魏国近期接连获胜,燕国目前的实力难以与之抗衡。因此,应该让将士们休养生息,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打算。
慕容宝听后深感此言有理,本打算采纳这个建议。若他真的放弃南下,或许后续的一切变故都能避免。然而,抚军将军慕舆腾却极力劝阻慕容宝,说道:“古语有云,百姓可以共享成功的喜悦,却难以承受创业的艰辛。如今我军已经集结完毕,应当由陛下独断专行,趁此良机进军,切不可因广泛听取不同意见而耽误了大计。”
慕容宝听罢,态度坚决地宣布:“朕意已决!再有敢进谏者,斩!”
二月十三日,慕容宝进驻军营,并命慕容盛负责龙城留守事宜。
二月十七日,后燕南征大军自龙城出发。慕舆腾率前军开路,慕容农统率中军,慕容宝亲自统领后军。各军之间相距三十里,连绵百里,声势浩大。
然而,二月二十日,当慕容宝的后军抵达乙连(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县境内)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打破了军队的秩序。长上段速骨、宋赤眉等人畏惧征战之苦,不愿继续南下,于是密谋发动兵变。
段速骨等人皆为高阳王慕容隆的旧部,他们胁迫慕容隆之子、高阳王慕容崇作为叛乱首领,随后残忍杀害乐浪王慕容宙、中牟公段谊以及其他皇室成员。慕容宝的弟弟、河间王慕容熙因平日与慕容崇关系友善,被慕容崇刻意保护,才侥幸逃过一劫。
慕容宝得知兵变消息后惊恐万分,仅带十余名骑兵仓皇逃离后军,投奔中军寻求司空慕容农的庇护。
慕容农听说慕容宝前来,准备出营迎接。但他的左右侍从急忙抱住他的腰,劝道:“情况尚未明朗,万不可轻易出营!”慕容农闻言大怒,拔出佩刀欲砍侍从,众人才不得不松手放行。
慕容农前往营外拜见慕容宝,并派遣快马通知前军慕舆腾部。次日,慕容宝与慕容农带领中军主力回归后军大营,准备镇压段速骨等人的叛乱。然而,中军士兵厌战情绪高涨,纷纷放下武器,四散而去。
得知这一消息后,前军慕舆腾部也未战先溃。慕容宝与慕容农无奈之下,只能仓皇逃往龙城。留守龙城的慕容盛闻讯后,率兵出城迎接二人,这才保全了他们的性命。
另一方面,段速骨率领叛军一路追击至龙城。此时,龙城内的后燕尚书、顿丘王兰汗竟暗中与段速骨勾结,密谋加害皇帝慕容宝。兰汗带领部分军队驻扎在龙城东郊,进一步削弱了城内的防御力量。
长乐王慕容盛迅速采取行动,将龙城周边的百姓迁入城内,并选拔一万余名勇士登城防守。值得一提的是,兰汗与慕容皇室的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后燕开国君主慕容垂的舅父,他既是慕容宝的舅祖,也是慕容盛的舅曾祖。然而,慕容盛却娶了他的女儿为妃。
更令人震惊的是,兰汗不仅与段速骨勾结,还试图拉拢一直忠于慕容宝的慕容农加入叛军阵营。慕容农曾是后燕初创时期的杰出将领,在平定慕容会叛乱时身负重伤仍对慕容宝忠心耿耿。但在兰汗的蛊惑下,他的忠诚开始动摇。
3月2日,段速骨率领叛军开始攻打龙城。慕容盛带领城中军民顽强抵抗。而慕容农却开始动摇,担心龙城失守会危及自身安全,暗中盘算退路。
当晚,一向以忠义著称的慕容农悄悄逃离龙城,投奔段速骨军中求生。次日清晨,段速骨再次发起进攻。
在慕容盛的带领下,龙城军民奋勇抗敌,让叛军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
面对顽强的抵抗,段速骨想出一计。他带着慕容农绕城一周示众。城中军民素来敬重慕容农的威名,看到他已投降,士气顿时崩溃,纷纷弃械而逃。
段速骨趁势率军入城,纵兵抢掠,龙城一时血流成河。慕容宝、慕容盛等人被迫突围南逃。段速骨进城后,认为慕容农已无利用价值,将其软禁于宫中。
叛军谋主阿交罗建议拥立慕容农为主,遭到慕容崇亲信鬷让、出力犍等人反对。3月5日,他们杀死了阿交罗和慕容农。
段速骨闻讯大怒,又将鬷让等人处死,进一步加剧了慕容鲜卑内部矛盾。
慕容宝之死公元398年三月,后燕叛军首领段速骨成功攻陷了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后燕皇帝慕容宝与他的儿子慕容盛等人被迫逃离了这座都城。
然而,就在段速骨占据龙城之后,其内部却迅速出现了分裂的迹象。作为段速骨的重要谋士,阿交罗开始对现有的政治立场产生动摇。他计划抛弃高阳王慕容崇,转而拥立辽西王慕容农为新的领袖。这一动向很快被慕容崇的心腹鬷让、出力犍等人察觉。为了自保并维护慕容崇的地位,他们果断采取行动,暗中除掉了慕容农。
段速骨诛杀了鬷让等人,虽然成功平息了内部的叛乱,但危险却并未远离。他的盟友——顿丘王兰汗,正悄然酝酿着更大的阴谋。表面上,兰汗与段速骨保持联系,甚至率领部众驻扎在龙城东部,看似是在局势中寻找立足之地,实则暗藏杀机。
作为慕容皇室的至亲,兰汗非但没有对慕容家族遭遇叛乱伸出援手,反而在暗中支持段速骨,企图从中获利。他的目的显而易见:等待最佳时机,以实现自己的野心。这种两面三刀的行为,为后燕的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三月八日,正值叛军首领段速骨进入龙城的第五天,兰汗终于采取了行动。
兰汗率领部众突然袭击了段速骨,这一举动完全出乎段速骨的意料,毕竟兰汗是他视为盟友的人。结果,段速骨及其追随者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兰汗下令废黜了由段速骨拥立的高阳王慕容崇,转而拥戴慕容宝的太子慕容策为新的继承人。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南下,迎接皇帝慕容宝返回龙城。
另一边,后燕皇帝慕容宝正轻装简行,快马加鞭地向南疾驰,打算投靠他的叔父范阳王慕容德。当兰汗的使者追上慕容宝时,他已经抵达蓟城(今北京)。
慕容宝得知兰汗已平定段速骨等叛军后,计划重返龙城。
然而,长乐王慕容盛等人却极力劝阻:“兰汗的忠奸尚未可知。陛下若无兵无甲便贸然回龙城,一旦他心怀不轨,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继续南下投奔范阳王,集结兵马夺取冀州。即便无法拿下冀州,也可率南部军队逐步图谋,再徐徐返回龙城。”
慕容宝听罢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决定拒绝兰汗的邀请,继续向南行进。
慕容宝若要继续南下,必然需要穿越北魏控制下的冀州区域。那么,慕容宝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冀州呢?
在北魏王拓跋珪攻占后燕的重要城池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中山、邺城以及冀州其他郡县之后,他开始着重加强这些地区的防守。
首先,拓跋珪在邺城设立行台,任命龙骧将军、日南公和跋为行台尚书,并与左丞贾彝一同率领五千名官吏和士兵驻守邺城。
接着,拓跋珪又在中山设置行台,命令卫王拓跋仪驻守此地。为了进一步巩固冀州东部的防御,拓跋珪提拔抚军大将军、略阳公拓跋遵为尚书左仆射,派其驻扎于渤海郡的合口(今河北沧州市西南)。
完成以上部署后,拓跋珪返回北方的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三月底,已经回到盛乐城的拓跋珪召回镇守中山的卫王拓跋仪,命其回都辅政,同时令略阳公拓跋遵接替镇守中山。尽管拓跋珪对冀州内各城池的防守进行了较为周密的安排,但由于占领时间较短,北魏对整个冀州的统治尚未深入,冀州内部仍时有叛乱发生。因此,慕容宝仍然有机会穿越冀州向南进发。
闲话少说。且说后燕皇帝慕容宝,从冀州境内的一条小路向南进发,没过多久便抵达了邺城郊外。或许直到这时,慕容宝才得知他原本打算投靠的慕容德已经不在邺城了。这一消息让慕容宝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然而,邺城的百姓却表现得十分热情。当他们听说昔日的皇帝来到了这里,纷纷邀请慕容宝留在邺城。
但慕容宝并没有答应,而是选择继续南下,前往滑台。
不久之后,慕容宝到达了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到了这个时候,慕容宝决定不再继续前行,而是暂时隐藏在黄河北岸。
也许此时慕容宝已经隐约感觉到事情不太对劲,于是决定先派人去滑台探个虚实。他派遣中黄门令赵思前往滑台,去拜见北地王慕容钟,并对慕容钟说道:“皇上在二月间收到丞相的奏章后,立即率领军队南下。不料到达乙连(今辽宁省建昌县一带)时,长上段速骨等人突然叛乱,导致失去了龙城,只能来到这里。恳请大王尽快向丞相通报,请他前来迎接。”
然而,慕容宝万万没有料到,慕容钟其实是丞相慕容德的堂兄弟,当初劝说慕容德称燕王并改元的人中就有慕容钟。因此,当慕容钟听完赵思的话后,显得极为不满,随即下令将赵思关押入狱。
慕容钟随后晋见南燕王慕容德,告知他慕容宝已抵达黎阳的消息。慕容德召集众臣商议此事。
慕容德说道:"诸位顾念国家大计,劝我摄政。我也因嗣帝(慕容宝)远去,此地百姓无主,暂时接受群议,以维系人心。如今上天悔祸,嗣帝得以回还,我将准备法驾前往迎接,并到其行宫请罪。诸位以为如何?"
黄门侍郎张华反对道:"现今天下大乱,非雄才不能拯救。嗣帝昏庸懦弱,难承大统。陛下若拘泥小节,弃天赐大业不顾,威权一失,身首不保,大燕亦将不存。"
慕舆护也说:"嗣帝不知时务,弃都而逃,自取灭亡,无力承受大难,已昭然若揭。昔卫蒯聩出奔,其子卫辄拒其返,《春秋》尚以为是。子拒父可,何况叔拒侄?今赵思之言真假难辨,臣愿为陛下前往探查。"
慕容德听罢群臣之言,知迎慕容宝为帝之事不可行,其内心亦不会轻易放弃王位。且慕容德深知,慕舆护此行实为杀害慕容宝,因此流着泪派他出发。慕舆护率数百壮士与赵思一同北上,声称保护圣驾。
后燕皇帝慕容宝派遣赵思去见慕容钟之后,在隐秘之地遇到了一位樵夫。通过樵夫的讲述,慕容宝才得知自己一心想要投奔的叔父慕容德,已于当年正月在滑台称燕王并改元。这一消息让慕容宝震惊不已,他意识到慕容德已经抛弃了他,另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即便慕容宝再昏庸,此刻也明白了“一国不容二主”的道理。如果此时前往慕容德处,不仅皇位难保,甚至性命也可能不保。想到这些,慕容宝心中愈发恐惧,于是决定不再等待赵思归来,便带着慕容盛等人匆匆北返。当慕舆护与赵思渡过黄河抵达黎阳慕容宝藏身之处时,慕容宝早已不见踪影。
慕舆护推测慕容宝必定已经逃离,便带着赵思返回滑台面见慕容德。慕容德因赵思通晓典故,有意将其留下。
然而,忠于慕容宝的赵思却说道:“犬马尚且知道眷恋主人,我虽身为宦官,仍请求返回追随皇上。”慕容德极力挽留。
赵思勃然大怒道:“当年周室东迁,全赖晋国、郑国扶持。殿下身为皇上的叔父,位居上公,非但没有带领部众匡扶帝室,反而庆幸国家覆亡,仿效赵王司马伦篡位之举。我赵思虽不能像申包胥那样力挽狂澜,使楚国由亡转存,但也决不会如龚胜一般,在王莽之世苟且偷生!”
慕容德听闻此言,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将赵思斩首。
慕容宝等人一路向北进发,不久后抵达冀州境内。他派遣抚风公慕舆腾与长乐王慕容盛前往冀州集结剩余的兵马。
然而,慕舆腾平日为人粗暴蛮横,深为百姓所怨恨。而慕容盛则是一位处事果断之人,他抓住机会除掉了慕舆腾。
随后,慕容盛来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和长乐(今河北省冀州市)等地,游说当地的豪杰英杰,这些人纷纷表示愿意起兵支持慕容宝。
与此同时,慕容宝听闻龙城中的兰汗依然祭祀着燕国的宗庙,认为他对自己还算忠诚,于是决定返回北方的龙城,不再留在冀州。
慕容宝一行继续北上,不久到达建安(今河北省迁安市北),并暂住于一位名叫张曹的百姓家中。张曹体格健壮、武艺高强,主动请求为慕容宝招募士兵。
慕容盛也劝谏慕容宝暂时驻留于此,先观察兰汗的动向再做定夺。于是慕容宝派遣冗从仆射李旱先行前往龙城拜见兰汗,而自己则驻扎在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南)。
就在此时,兰汗派遣左将军苏超前来迎接慕容宝。苏超对慕容宝称兰汗忠心耿耿,绝无二意。
慕容宝认为兰汗不仅是其父慕容垂的舅父,还是自己儿子慕容盛的岳父,因此坚信兰汗不会怀有叛逆之心,决定尽快返回龙城。
然而,慕容宝并未等到李旱归来,便执意要离开石城前往龙城。慕容盛哭着极力劝阻父亲不要匆忙进城,但慕容宝根本不听,命令慕容盛留下不许随行。于是慕容盛与将军张真脱离大军,从小路另寻隐蔽之处躲藏起来。
四月二十六日,慕容宝抵达距离龙城仅四十里的索莫汗陉。城中的军民得知后燕皇帝归来,无不欢欣鼓舞。
此时,驻扎在龙城的兰汗却开始心生恐惧,打算出城向慕容宝请罪。然而,他的兄弟兰加难与兰堤一同劝阻了他,兰汗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随后,兰汗派遣兰加难率领五百骑兵出城迎接慕容宝,同时命令兰堤紧闭城门,禁止携带武器出入。城中的百姓察觉到一场变故即将发生,却毫无办法。
兰加难到达索莫汗陉以北时拜见了慕容宝,并随其同行。颍阴公馀崇悄悄对慕容宝说道:“从兰加难的神色来看,灾祸即将降临,陛下应当深思熟虑,为何还要继续前行?”
慕容宝并未采纳建议,依然与兰加难一同前进。行进数里之后,兰加难突然下令将馀崇逮捕。馀崇大声斥责道:“你们兰家蒙受皇恩,成为皇亲国戚,即便全族覆灭也难以报答。如今竟敢谋反篡位,天理不容,早晚必遭屠戮!只恨我不能亲手除掉你们!”
兰加难听后勃然大怒,立刻将馀崇斩杀。
接着,兰加难把慕容宝带到了龙城郊外的一处官邸,并在那里将其杀害。
龙城内的兰汗进一步屠杀了慕容宝之子、太子慕容策以及一百多位王公卿士。随后,兰汗自立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并改年号为青龙。
兰汗任命其兄兰堤为太尉,兰加难为车骑将军。不过,他并未杀害慕容宝的弟弟河间王慕容熙,而是仿照周武王封夏商后裔为诸侯的先例,封慕容熙为辽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