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不觉一笑。完全是感觉,没有严密地论证,却如此评论教育是不恰当的。诸君就当是朋友聊天,不必深究,觉得有一点点道理就读一读,觉得是胡言乱语则一笑了之。
为什么有“任性而野蛮的教育权力”这种感觉?主要是觉得国家对教育忌讳莫深,使教育成为特殊情况下的权力真空。就像一个没有文化的家长拼尽全力培养孩子上大学,孩子却胡乱花钱,丝毫不体谅父母的不容易。有时父母也觉得坏孩子不好好学习,想提醒一下别浪费光阴。但坏孩子本不领情,还气愤地反驳父母没有本事,使自己的学业处处维艰。
国家很认可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所以教育走了弯路也抱着宽容又宽容的心态继续加大投入。这种“既在权力之内,又在权力之外”的政策宠坏了教育,变得野蛮又任性。野蛮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管理说一不二,把教师当工具使用;任性是对教育政策的落实很随意,用形式主义对待形式主义,白花花的银子花出去了,留下来的是一堆不实用的文件、计划、总结。教育原本充满希望与理性,但操作起来野蛮又任性。
权力严重失控,校长这一级别只有任期,没有绩效,更没有创新,高调起来却是“一年一个台阶”,彼此忽悠,尽情地挖社会主义“墙角”。只要有权力,什么人都可以安排到学校里来,图书管理员、电工、维修工、宿舍管理员等等没有名额限制,只有权力条件。一定权力下,多几个少几个都正常,可以讲学校变成了容纳权力需要的垃圾桶。

即使是教师队伍内部,也严重落实着“老实人吃亏”的原则,不跑不送,原地不动;会跑会送,无影无踪。明明不缺编制,但学校却严重缺一线教师。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明显超重,但算起绩效来却不到领导的三分之一,权力运行得肆无忌惮。上级部门一查,听听学校行政人员的胡说八道,然后就写材料上报了。在教育系统各单位里都活跃着为数不少的脱产教师,他们帮助行政领导管理一线教师,每个人都往一线教师头上分摊任务,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就毫不留情地批评、惩罚一线教师。不站讲台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这一深入人心的观点何等荒谬!
不上课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有权力的教师,他们吃尽教育红利,早早地评上了高级职称,工作轻闲却工资超人。这些人利用职位之便明目张胆地抢占一线教师的评优评先资格,成为了各种各样的名师,代表当地的最高教育水平到处做经验介绍和推广。课堂改革形如儿戏,只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虚假表演。各种工作只求留痕,留痕就能应付各种检查,开学初就给教师发备课本、会议记录本、听课本、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要上交各种计划、一周备课、自我鉴定表;期末要交各种总结、读书笔记、学困生辅导记录、家访记录等。这些繁琐的工作只为留痕,以应对检查。
教育不能直接制造生产力,使之工作目标可以模糊,成为野蛮生长;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让人不敢过分指责,使之工作方法可以随意,成为任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