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秦国最具影响力的宰相,权谋与悲剧交织的一生

乔宜楠 2023-11-12 13:51:38
李斯是秦国开国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宰相。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时,又主张废除分封,行郡县,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秦国开始,百代都实行秦国法制,其中李斯居功至伟。李斯在辅佐秦始皇完成六国大业后,又是个文人、书法大家,他的《谏逐客书》被列入高中教材,他的小篆更是独树一帜。秦始皇死后,李斯并没有听从秦始皇的旨意,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扶苏,反而和赵高勾结,将胡亥推上了皇位。秦二年七月份,赵高以李斯谋逆之罪,将李斯的脑袋砍成两截,并将他的三个家族全部处死。李斯贵为宰相,到了弥留之际,竟无一人替他说情,这不奇怪吗?

秦二世即位后,对赵王格外信任,自己却只顾享乐,朝政全交给赵高处理,李斯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丞相。由于秦二世是以私相授位,他怕秦始皇的其他几个儿子会对他不满,便和赵高商量对策,请赵高给他出主意。赵高建议,杀死一群臣子,以示自己的权威,二王遵之,并将此事托付给赵高。于是,赵高利用自己的权势,把秦二王子的一群弟弟妹妹,还有一些犯了错的大臣,全部抓了起来,然后当众处决,就连一些低级的大臣和三司尚书,也被抓了起来。就比如少爷,他将闾三人关了起来,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他们三个,这件事情轰动了整个世界,他们只能听从二代和赵高的命令,哪里还能说什么?

赵高拥有杀人的权力,就算是皇亲国戚,也很难逃过他的追杀。所以李斯被冤枉后,无人为他说话,李斯更是唉声叹气,后悔要到蔡东门牵一条大黄狗,赶一只兔子。赵高想要试探一下大臣们对他的忠诚度,甚至在他面前摆出一副假惺惺的样子。所有的马屁精,都在赵高的指挥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些讲实话的官员都被赵高秘密杀死了。如此大的压力下,人人都是惶惶不可终日,李斯离世后,无人为他说情,倒也属平常之事。

李斯虽然天赋异禀,乃是一国之君,可是他的性格实在太过卑鄙,根本没有什么道德可言,根本没有必要为他求饶。李斯的劣根性,有以下几点:首先,他要把自己的罪名扣在韩非头上。韩非子、李斯皆出自荀子门下,李斯所学不过是表面,韩非已是法家之长,韩非所说的“法术势”,可谓是对法家治道的高度概括与发展,深得秦国君主嬴政器重,李斯则妒忌不已。韩非的法家之道、治国之道,对秦始皇胃口,所以秦始皇以强令韩王将韩非派往秦国,可这反而引起了李斯的恐慌,李斯深害怕韩非受人重视,便与姚贾联手,说韩非心怀不轨,还给韩非下了毒,害得韩非当场暴毙。

其次,他还假传圣旨,逼迫苏立就范。秦始皇之子,秦始皇最看重的子嗣,也是秦始皇指定的王位继承者,这一点,在当时被认为是秦始皇的第一任皇帝。由于不喜欢法家严厉的律法,所以与秦始皇起了冲突,所以扶苏被秦始皇派遣到北疆监督修建长城。秦始皇因病而亡,李斯和赵高联手矫诏立胡亥为储君,又假传圣旨,让胡亥登上王位。韩非被杀,扶苏被杀,胡亥被推上皇位,李斯的所作所为,已经说明了他的恶劣。如此恶劣的人,活该被惩罚,那就是罪有应得,所以也没有人为李斯说话。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同样面对着一个新的政权体系的抉择。他们主张效仿周代,将所有的贵族都封为贵族,让他们协助秦始皇统一全国。然而,宰相李斯,则强烈地反对“封地”,他说,“封地”正是“封地”之故,而且,“封地”初期还没有什么问题,久而久之,“封地”就会越来越强大,到最后,连中央都管不住了,反而加快了秦的衰亡。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认为应该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度。《尚书》一书对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斯的贡献是巨大的。李斯固然被史书铭记,但在朝中的王公大臣,对李斯则是恨之入骨,李斯废封一事,令众卿与皇室丧失了获得最大好处的良机,他们对李期恨之入骨,巴不得李斯早点死去。是以,李斯犯了大错,就要被砍头,所有的贵族和大臣都是欣喜若狂,哪里还有功夫替李斯说话?

综合来看,李斯是被人诬陷,要被处死的,但却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第一,赵高手握生杀予夺的权力,谁也不能在他的嘴边捋胡子。其二,李斯本人亦是个小人,犯不着替他说情。三来李斯主张废除分封,行郡县之制,实是伤及了某些人的根本,各大势力巴不得李斯早去。种种原因综合起来,让李斯也是一声叹息,仰天叹息。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