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汉字,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从此,中国图书的产生,进入了快车道。随着图书的产生,收藏图书的事业就出现了。
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图书馆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特设修书院,专门掌管抄校书籍事务,首次招录多名女子做修书院管理员,前后共计誊写抄录各类书籍达51000多卷,收藏在都城长安的乾元殿里。据史料记载,为了保证修书院的正常运转,唐玄宗特批由朝廷月供上等四川麻纸5000张,季供上谷特产的好墨360块,年供兔皮1500张,作为制笔原料,以供抄书之用。十分可惜的是,这些书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损毁散失殆尽。到了唐文宗李昂在位时,又重行进行了抄写,共达56000多卷。这些书籍的装饰非常考究,玉轴牙签、锦绢飘带,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书籍的不同种类。另外,南北朝以后各代朝廷还曾大量收藏佛经,可惜这些佛经都在后来的战火之中被毁灭了。
唐玄宗李隆基
(温馨提示: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建筑了崇文院,专门用来藏书。后来又另设书库,称为秘阁。建成之后,太宗亲自前往观书,并赐宴招待秘阁官员。
宋太宗赵光义
到了元代以后,先是设立了宏文院,后又设立艺林库,专做收藏书籍之用。明代南京皇宫内的文渊阁也是一个大图书馆,永乐年间,只要文渊阁藏书有所缺失的,明成祖朱棣就会令礼部尚书重价购置。到了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遂令将南京宫内的文渊阁藏书各取一部送到北京,共有一百书柜之多。我国最大的类书、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7卷,外加凡例和目录60卷,共计有三千多万字,装订了11095册。这部《永乐大典》因卷帙浩繁,无法刊印,只抄写了一部藏在南京文渊阁,定都北京后搬到了文楼。
明代南京文渊阁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书籍印刷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起来,私人藏书也比以前更多了。明代从事刻印书籍的有名人物毛晋,私人藏书多达84000册,藏在汲古阁,大部分是宋元时期刻本。据说,从四面八方到这里看书的人,是“舳舻(zhú lú)衔接,达二十余里”。明代人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现存最老的私人图书馆 ,始建于嘉靖末年,位置在宁波月湖之西,原有藏书70000多卷。清代乾隆以后,该处的书籍屡经盗窃,散失甚多,到1949年,尚存有13000多卷,其中包括明代地方志和登科籍录等,解放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
有名的巨著丛书《四库全书》是在清代乾隆皇帝的旨意下编纂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收集著作3503种,79337卷,另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00卷。此书最初只抄写了四部,分别藏在北京皇宫内院的文渊阁、盛京(沈阳)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后又增加抄录三部,分别藏在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后抄的三部可以供人借阅,派有专门管理人员管理并设立收发档案。
巨著丛书《四库全书》
四、近代和现代的图书馆
进入近代,大约在1904年(光绪三十年)以后,我国出现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图书馆。“图书馆”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公文上是在1909年(宣统元年),学部拟定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的奏折上。我国现在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原名京师图书馆,于清朝末年(1910年)开始筹建,1912年竣工正式开放。鲁迅先生在1912—1919年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管理包括图书馆事业在内的文化教育工作。他为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今首都图书馆前身)的发展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鲁迅先生像
谢谢阅读!
严正声明:未经许可,本文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搬运、抄袭、拆解和洗稿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