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锻炼自己的记忆力,曾经三抄《汉书》,终于“过目成诵”。

一叶小舟文史角 2022-06-18 21:40:24

年轻帅气的苏轼标准像

(温馨提示: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俗语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是说那些表演艺术家、著名文学家和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他们在人前的辉煌,是以其长期的、大量的、艰苦的、执着的努力为基础的。正所谓厚积薄发是也,世上万事若要成功,离开了艰辛的付出,最终都将是一事无成。

过去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天赋极好,能够“过目成诵”。其实人们看得到只是表面现象,在这美丽的光环背后,还是另有奥秘的。

苏轼古风漫画像

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轼的好朋友去看他,可是客人在客厅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惹得客人非常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写《汉书》,一时入迷,所以出来迟了。”客人听了以后,反而很不理解,觉得很是奇怪说:“凭你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回答说:“我读《汉书》,是一边读一边抄的,到现在已经抄第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需要抄一个字了。”客人将信将疑地挑了几个字当场检验,苏轼果然应声就能背出相关的段落,竟然一字不差。从此,这段故事在苏轼的朋友圈一度传为佳话,“过目成诵"的背后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苏轼古风漫画像

苏轼不仅三抄《汉书》,其它的书籍,比如《史记》等几部数十万字的巨著,他也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抄写,来帮助记忆的。苏轼还给这种读书方法取了个名字,称它为“迂钝之法”。那么苏轼的学问就来自“迂钝之法"吗?不是的,他还辅之以另外的方法。苏轼认为,读书做学问,必须要接触社会实践,要善于分析,勤于研究问题,大胆提出见解,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人云亦云。即使阅读抄写,也应该每一遍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他第一遍先研究军事专题,第二遍再注意历朝历代的经典文章,第三遍又专看经济题目了等等。如此几遍看过和抄过,所有内容便都“成竹在胸”了。

苏轼古风漫画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苏轼“过目成诵”的奥秘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刻苦勤奋,关键是要讲究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在实践中注意摸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学好各科文化科学知识。

谢谢阅读!

严正声明:未经许可,本文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搬运、抄袭、拆解和洗稿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

0 阅读:193
评论列表
  • 2022-06-19 11:41

    天才不可怕,怕的是天才还特勒奋。 苏仙叫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