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作战,有人称许世友仗打得烂?邓公:许世友的指挥没问题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3 00:56:37

2015年,网上突然爆火了一篇文章,篇名为《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该文章中,作者直言:

“我在图书馆内查阅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难找,之前都没有被揭示。”

由于此文无论是在标题,还是在内容上都足够惹人好奇,进而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未曾料,文章大火后,舆论升起,就连开国上将许世友也被陷入了旋涡中。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主要描述的是近代的历史人物及事件。

文章标题夸张,内容上作者也很 “用心”,甚至为了彰显文章真实性,在每个重要节点都添加了相对应的引用,以及参考书目。

一、“爆火”的文章

按理讲,这样“有可靠来源”的文章只会受到吹捧,不会导致舆论出现才对。之所以会出现变故,是因为作者呈现的“真实”只是他想让人们看到的真实,而文章会被人质疑,主要因为上将陈锡联批评许世友打糊涂仗的事情。

对于这点,文章中是这样描述的:“就拿东线来说,现在说许疯子是胡闹,是昏头,有没有通知反对?三个军,十几个师……这打的什么仗?烂仗、蠢仗、糊涂仗!”

这样就是说,在作者查找的资料中,许世友在对越还击指挥时很是愚蠢。碍于作者所述实在太过详细,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就也认同了这个观点。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讲,这可能正确;对于那些了解历史,了解陈锡联将军的人,这话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

首先,陈锡联与许世友关系特殊,两人相识于长征之际,再加上来自同一地方的缘故,两人之间自从见面,就对彼此非常有好感。

之后,两人一同参加了长征。

长征过程中,因为许世友和陈锡联一直在相互帮助,两人关系也达到了外人羡慕的程度。

当然,促使他们走向如此坚定关系的,不仅是并肩作战的记忆,更是因为许世友曾救过重伤的陈锡联,也就是说,许世友是陈锡联的救命恩人。

试问,面对救命恩人,陈锡联又怎么可能说出如此伤人、难听的话?

其次,抛开两者的关系不谈,陈锡联本人也是一个谦虚恭谨的人,无论是任何人与他相处,都会体会到他身上的文学气息及鲜明性格。

陈锡联起点不高,却凭借着谦卑、勤恳一步步走到高位,如若他真能说出批评许世友打糊涂仗、烂仗、蠢仗的话,实在与其人设不太相符。

最后,文章内容上也存有疑点。哪怕作者利用了很多参考文献和资料来佐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可在具体细节上,作者并没有那么专业,文中很多词汇都是非专业的词汇。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许世友将军的别称上,他虽有其他别称,却没有“许疯子”这一说法,叫人“疯子”本就不礼貌,更何况据作者所描述,这还是谦虚恭谨的陈锡联所说。

由此看来,文章真实性也就值得存疑了,既然疑点已出,真相又是什么呢?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与当时许世友将军的表现。

二、矛盾与质疑

1979年2月17日,越南频繁对中国周边进行威胁,中共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决定发起惩越作战计划。

计划定下,中共中央军委第一时间下达了战略展开命令,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接下了新任命,摇身一变,成为了东线广西边防部队总指挥。

战争一经打响,战士们就展现出来了非凡力量,不仅将越军前沿阵地击溃,还突破了越方第一道防线。

迎来初步胜利后,我军战士也没有停滞不前,在许世友的带领下持续向越方发起进攻,众人齐心协力下,我军部队逐渐逼近越南部队的中心点。

为了稳住胜利局面,许世友将手下部队分为四个集体,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分别突进。我军战士作战勇猛,越军自然知晓,但他们也没有打算放弃抵抗。

思考再三,越军打算靠着地形优势突围,一开始,越军也成功了,然而在我军及时改变政策后,他们的计谋不再有用,这之后,我军越发接近越军的中心点。

眼看着防线即将被攻破,越军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许世友见状,改变了战略,以攻坚战法为主。

不久后,我军部队再次占据优势。当我军打算更进一步时,许世友率领的部队却突然放弃了攻击,回到了国内。

此次突然放弃回国成了疑窦,再加之对越自卫反击战伤亡人数不少,许世友才会被置身舆论之中。

只是,许世友真的是打了一场糊涂仗吗?

三、真相如何

对于这点,政委邓小平专门指出:“许世友的指挥没有问题。”

对越自卫反击战伊始,我军的装备远不如越军优良,再加上不熟悉越南地形的缘故,伤亡自然而然地要比以往增加很多。这也就是说,伤亡过多与许世友的指挥无关,换个人来也是如此。

此外,许世友下令撤退并不是他个人所愿,而是中央军委商量后的决定。

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击越军,所以在达到目的后,许世友接受命令撤退,也不是什么糊涂做法。

也许许世友在对越还击过程中也有表现不好的地方,但是,正如邓政委所说的那般,许世友的指挥没有问题,而陈锡联批评许世友打糊涂仗,也不过是一些有心之人为了博取眼球造成的噱头。

人们看待问题需要辩证,许世友对于这一点也十分清楚,不然他也不会在被要求谈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如实说出:“这一仗打得如何,让后人评说。”

回看许世友的一生,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