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大量读书!经常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差距太大了

华韦海 2024-12-21 20:50:58

前几天跟一个书友聊天,他说买了很多书,可一年下来才读完两本,还是小说,就问我怎样才能多读一点书,因为他平时有空就忍不住干其他事情去了,就是不怎么读书。

我说,既然你不读书,为什么还买那么多书?他说看到好书就想买,反正以后会读到的。接着他就问我怎样才能读完一本书。

我直接告诉他:「那就先看完第一本,看完第一本了,再看第二本,看完第二本了再看第三本,没看完第一本之前,什么都不要想。」

过了十几天,他又来问我,怎样才能读完一本书,有没有什么好建议。我给他的建议是:「把一本书读完,没有其他建议。」然后,我就你不想搭理他了,有点浪费时间。

其实我说的话挺好懂的,就是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还不懂的话,就从第一页读起,读完了再读第二页,第二页读完了再读第三页……真有那么难理解吗?

而跟我同一时间聊天的一个朋友,他真的读过不少书,无论我说什么,他都能迅速理解。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从不看书的人和经常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难道两者的差距这么大吗?

于是我就回想起跟大部分人的交往情况,包括亲戚、家人和朋友,发现经常读书的人和基本不读书的人,他们的差距表现出来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阅读理解能力上,还有见识、谈吐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眼界和格局的差距。

一般读书多的人,眼界都比较开阔,思考问题时也能看得更远、想得更深。通过读书,他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

而不读书的人,往往被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短视频和朋友圈,看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形成系统的认知。就像井底之蛙,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天空。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他的思维容易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平时觉得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就够了,没有必要读书,每次聊天都是小圈子里谁家的狗很可爱,谁家的孩子刚摔了一跤,破相了之类的话题。

二、思维深度的差距。

读书多的人,思考问题会更加深入和理性。因为他们接触过众多智者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

拿曾国藩来说,他每天都要读书几个小时,而且有详细的读书笔记。正是这种持续的阅读和思考,让他在处理军政大事时能够把握全局、深谋远虑。

就如黄庭坚说的「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种深入思考的能力,让他成为晚清第一名臣。

相比之下,不读书的人往往停留在表面认知。他们可能觉得刷短视频,看看公众号文章就够了,可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很难形成系统的思维,更难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比如读过《菜根谭》的人,就明白「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的道理。当家人有过错时,不会在别人面前指出来,或者弃之不顾。这是读书之后思考和应用的例子。

三、表达和理解能力的差距。

读书多的人比较善于表达。我说的不是那种外向,看上去像话痨一样的表达,而是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容易理解。

因为读书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能够跟不同层次的人展开有深度的对话。

还有更重要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除了阅读理解之外,还有人与人之间交流时理解对方说的话。

有的人你跟他聊这个话题,他说的却是另外一个话题,这不是说他故意转移话题,而是不理解你的意思。

有些从不读书的人,在表达自己想法时,经常遇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尴尬。明明心里有想法,却因为词汇量不足、表达能力欠缺,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急了,就说「反正就是那样,你不懂就算……」

四、心态和情绪管理的差距。

一般爱读书的人,通常都懂得控制情绪,在面对困境时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你看王阳明当年被贬到龙场,他并没有消沉,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大量阅读、思考,最终悟出了「心即理」等,创立了心学。

即使在临终前,弟子周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只说了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种豁达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的读书积累和不断地思考,最终悟道。

而不读书的人,往往缺乏这种心态,容易被情绪左右。每当遇到挫折时,他可能会抱怨命运不公,而不是静下心来思考解决之道。如果让他住在一个没有网络的地方一个月,他就有可能疯掉。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罗列了,经常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差距肯定不止这几点的。所以,我还是建议你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一定要大量读书。

你可以博览群书,一年读一百本,也可以用同样的时间把几本好书读上几遍,几十遍——这些,都是大量读书。

0 阅读:29

华韦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