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等人率领国民党军湖南省独立第5师第一团在湖南平江发动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领导的一次关键性武装起义。随后,这支革命武装在与敌人不断周旋中,建立和发展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那么从这次起义中走出的1位开国元帅和7位开国上将都是谁呢?
第一位:横刀立马的彭老总
彭德怀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4岁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从此踏上了军事之路。大革命失败后,彭德怀与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长征时期,他率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渡过湘江,为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在遵义会议后,他更是率领红3军团二渡赤水河,神速回师攻占娄山关,并协同红1军团再克遵义城,歼灭大量反扑之敌,取得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在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采用“蘑菇战术”,指挥仅2万余人的部队拖住了23万国民党军。随后,他集中优势兵力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挫败了国民党军对陕北地区的重点进攻,基本扭转了西北战局。
朝鲜战争爆发后,彭老总临危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志愿军秘密入朝作战。在第一次战役中,他指挥志愿军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取得了开门红。在第二次战役中,彭老总采取诱敌深入,然后采用分割包围的战术,将不可一世的美军赶回了三八线以南。在第三次战役中,彭老总为配合中央军委的政治目的,坚决出击并拿下了汉城,使我国在国际斗争中取得主动地位。在第四次战役中,彭老总一面阻击美联合国军于汉江一带,同时又派邓华出击横城并大获全胜。虽然在后期回国养病,但是仍然坐镇全局,统筹指挥整个朝鲜战局。
第二位:上将彭绍辉
彭绍辉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便体验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他早年投身革命,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军,随后参加平起义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作为革命战士的生涯。在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他表现十分出色。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手臂负伤后仍坚持战斗直到击退敌人,而手臂也因伤势过重被迫截肢,毛主席曾夸赞他是“红军部队里的独特人才”,而“独臂将军”的名号也开始在军中流传。
解放战争期间,彭绍辉再在吕梁战役、汾孝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在解放天水的战争中,他在陇东追击战中越过关山天险,并在固关镇全歼国民党军骑兵第14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绍辉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第三位:上将傅秋涛
傅秋涛1907年出生于湖南平江,早年投身工人运动,1927 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他曾率领赤卫队员配合红军攻打长沙城,积极在湘鄂赣苏区创建红军部队,参与指挥多次反“围剿”战斗。在反围剿失利后,他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后,傅秋涛并组织各区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了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为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曾任鲁南军区政委,指挥军区部队配合主力作战。同时在主力部队战略撤离后,领导当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牵制鲁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随后他又在济南、淮海、渡江及上海战役中组织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支援一线作战,为我军顺利接管大城市做出了突出贡献。建国后,他担任过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总参动员部部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工作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
第四位:上将钟期光
钟期光1909年出生于湖南平江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与组织了平江起义,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钟期光历任红军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指挥了多次反“围剿”战斗,表现出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任新四军政治部部长,参与创建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发展和壮大新四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后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军事教育事业,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五位:上将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年时期,他曾加入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工兵营并参与了北伐战争。1928年,他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土地革命时期,李聚奎担任过排长、大队长、团长和师长等职,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悍将。他在“四渡赤水”中担任主攻,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开路先锋的角色”。抗日战争爆发后,李聚奎是386旅的参谋长,陈赓和他配合极好,两人共同指挥了神头岭一战,此战也被称为是“以石投卵”的典型战例之一。
在解放战争中,李聚奎率部参加“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随后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期间,他组织筹备运粮运弹,为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致力于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后勤保障体系的完善,同时抗美援朝中正是他的指挥才保证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六位:上将王平
王平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王平在家乡参加了农民协会,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时期,王平担任红十一团政治委员的时间最长,他重视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激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因此红十一团以敢打硬仗著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广昌保卫战,他率红十一团冒着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前仆后继,勇猛拼杀。最后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了红军指挥部的安全,也受到了军团长彭德怀的赞赏。
在抗日战争期间,王平担任过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等职务。他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对建立和发展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很大贡献,多次受到聂荣臻的表扬。新中国成立后,王平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是建国后担任大区级政委时间最长(近20年)、跨大单位(5个)任职最多的开国上将之一。
第七位:上将苏振华
苏振华是湖南省平江县人,自幼聪颖好学,但因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1927年,苏振华参加了农民运动,并在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了当地的赤卫队。1930年,苏振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在红军中表现出色,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解放战争期间,苏振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军长等职,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1954年5月,苏振华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躬身入局并带头研究和学习海军业务,还邀请一些专家到海军讲授一些尖端知识。在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他极力坚持和确保核潜艇项目的实施,为国之重器的诞生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八位:上将李志民
李志民1906年出生于湖南浏阳,青年时期参与组织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在攻打李旺堡时,他采用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战法,创造了以政治攻势克敌制胜的成功战例。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志民边参加战斗,边坚持办学,培养训练了大批军政干部。同时他参与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平原游击战争,为开辟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他曾任冀中军区野战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清风店、石家庄、张家口、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为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战争中,李志民曾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参与了参加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战以及停战谈判等外交活动,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为维护国际和平作出了努力。
结语
平江起义虽然时间不长,但它给予了国民党当局沉重的打击,同时成立了红五军,增强了革命武装力量。虽然起义军后来撤出了平江,但是共产党人展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在1955年授衔时,参与过平起义被授衔的将领有很多,而彭老总和这7位上将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