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又有一家半导体新锐企业刷新了业界对于速度的感知:成立刚四年的先楫半导体,共完成5轮融资,上市6款产品,其中一款是国内首款内嵌ESC的高性能MCU,在工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三大领域积累了上千家客户。
先楫半导体所聚焦的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领域,一面市场持续保持着增长,另一方面竞争也越来越白热化。据HIS数据,2023-2026年中国MCU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另据行业估算,从2018年到2024年,国产专注于MCU的公司数从几家增长至几十家,价格杀到几毛钱产品比比皆是。
先楫半导体由曾劲涛创立于2020年,主打高性能嵌入式解决方案,产品覆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曾劲涛曾在国际知名MCU公司工作20余年,其核心管理团队资历深厚,具有15年以上、超20个SoC项目的丰富研发及管理经验。2022年,先楫半导体成为张江高科895创业营(第十一季)汽车电子专场的入营企业。
“我们是全球第一家做高性能RISC-V内核的MCU公司,经过四年快速奔跑,在新兴细分领域杀出了一条能PK国际巨头的高速增长之路。”先楫半导体创始人兼CEO曾劲涛表示,他们敢于创新的背后,得益于有一支在行业前沿长期战斗的队伍。
先楫半导体董事长兼CEO曾劲涛01
新市场、新技术、新机会
实际上,MCU是一个成熟且充分竞争的市场,主流市场一直被如ST、NXP、TI和Renesas等外资品牌占领,他们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就算是市场的NO.1所占份额也不到20%多,剩下的各家所占份额就更小了。
虽然市场分散,但头部的每家都活得很好。其中的核心原因是,MCU有上万种应用,每家服务一个细分市场就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先楫半导体成立前夕,MCU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巨变。
一是中国出现了巨大的新兴应用市场。智能制造、物联网、自动驾驶等行业的新发展带来了新需求,要求MCU朝着更低功耗、更高性能、集成度更高和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对国产芯片的需求剧增,尤其是在高端芯片市场。在2018之后,相关高性能MCU在中国市场中的销售增长是最快的。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内厂商开始寻求国产MCU作为进口产品的替代。
三是底层技术也在巨变中。在处理器领域,此前主流的架构只有x86与ARM这两种。第三种架构RISC-V自2010年诞生之后发展迅猛,其开源的设计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开发者,使用起来性价比更高,也更适用于现代计算设备,在仓库规模云计算机、高端移动电话和微小嵌入式系统等场景的性能与功率效率更高。
市场和技术同时在剧烈改变时,往往也意味着将会出现新机会。在这中间,曾劲涛看到了巨大的新市场缺口:在2020年之前,全球还没有MCU公司基于RISC-V架构开发高性能产品。同时,国内MCU公司大多数聚焦家电、消费类等中低端市场,性能、指标都无法对标国际品牌。“RISC-V架构一出来,我就觉得这代表了未来的方向;另外,中国的工业生产、智能制造肯定是全球领先的,相关产品必然会走向全球,这就需要高性能MCU芯片的赋能与支撑。而本土的MCU公司有天然的优势,距离市场更近,相应速度更快,性价比可以做到极致。”
基于这两个判断,2020年他带着团队开始在张江创业。“我们没想追随谁的脚步发展,只是想解决市场即将到来的迫切需求。”
图:先楫半导体位于张江的新办公室外景
02
4年,6个系列产品,近千家客户
芯片行业有条铁律:个人再牛也难成事,必须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才行。
先楫半导体成立之初,在张江一家创业孵化器内办公,十几个MCU领域资深的技术人员团队没日没夜地开干起来。
先楫半导体的早期员工至今还很怀念那段艰苦时光。由于人数不多,为了节省时间,公司统一为大家点餐,即便连餐后水果的预算都没有,但大家却有使不完的劲。“走进公司,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是扑面而来的。”
一位已在先楫工作三年的骨干分享说,团队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主要是依靠两点:一是公司愿意分享,把骨干发展成创业合伙人;二是相信国产MCU终将吃定全球最大市场份额,而先楫半导体极有可能成为高性能MCU代表企业。
想要在国际巨头垄断的高性能市场分食,先楫半导体怎么做才能走得通?
已在半导体设备国产化道路上走得风生水起的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在谈到中微公司突围之道时提到,在芯片领域要实现超越,就不能重复走别人的路。
曾劲涛既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在底层技术方面,率先采用RISC-V架构做国产高性能MCU,并为此搭建新的生态。“先楫是全球第一家这么做的企业,当时供应商都不太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干。”
MCU的极致创新需要生态支持,先楫半导体创立伊始就将生态建设放在很高的优先级,在工业领域不断适配完善自身的RISC-V生态,提供完整的工具链,兼顾工程师的使用习惯提供熟悉的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具。
比如,在创业早期,先楫半导体成为国内第一家买断德企Segger商用IDE使用权的MCU公司。IDE,类似于工程师工作时“钳子、扳手”之类的工具,先楫半导体这么做的好处之一是其客户也可免费使用Segger商用IDE进行开发,既帮客户节省了开发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开发效率。
去年,先楫半导体又与IAR达成战略合作协议,IAR为其创新产品提供全面的开发工具支持,包括代码编辑、编译、调试等功能,帮助开发人员充分利用先楫半导体高性能RISC-V MCU的潜力。
此外,先楫半导体支持6种RTOS操作系统,包括RT-Thread、开源鸿蒙等,满足实时控制要求。并且RISC-V底层具有一致性、兼容性的特点,即便后续进行芯片IP升级切换,也丝毫不影响用户的上层使用。
曾劲涛表示,很多人熟悉ARM的MCU生态,但更确切地说是熟悉ST(意法半导体)搭建的生态,而先楫半导体想要做的,是搭建一套工程师熟悉的RISC-V生态。
在产品策略上,实施“MCU+”战略,走上了跨界MCU这一发展道路。当MCU和MPU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确,跨界MCU应运而生,它要求产品保持传统MCU高实时性和简单易用的特点的同时,还要在算力、图像处理、通信速度,以及控制能力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市场对MCU性能增长的需求。
为了兼顾MCU集成度的提升和与应用的深度结合,先楫半导体比别人快一步推出适合于各垂直市场的高性能专用MCU+/SoC芯片,实现产品差异化创新。四年下来,先楫半导体一共推出6个系列产品,全部是具有超强计算能力、卓越通讯能力、精准控制能力、出色多媒体能力的高性能MCU。
以不久前刚上市的先楫HPM6E00系列来举例,这是一款专为工业以太网和电机控制而生的跨界MCU产品,该系列MCU集成了德国倍福公司(Beckhoff)正式授权的EterhCAT从站控制器(ESC: EtherCAT Slave Controller)、高性能RISC-V内核CPU,以及丰富的外设和运动控制功能。
图:先楫半导体新推出的HPM6E00系列MCU(来源:先楫半导体)
HPM6E00一经上市后便引发外界关注。曾劲涛表示,先楫MCU是中国定义、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为中国服务的产品。HPM6E00内置倍福授权的正版EtherCAT ESC IP,为先楫客户全面排除了IP上的风险。“这款产品填补了国内MCU市场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工业MCU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技术性能追赶国际品牌之外,国产MCU服务国内市场还另具优势:距离一线的“炮声”更近。如今,作为企业CEO的曾劲涛50%的时间都是在和客户交流。“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有市场才能存活下来,被市场信任才有发展机会,我们要在一个新领域中定义产品,必须要比客户想得更远、深度理解应用才行。”
并且,作为国产MCU企业,先楫半导体可以更全面适应市场需求,比如先楫FAE(现场技术支持工程师)团队24小时在线回应客户的问题、软件高度适配鸿蒙系统等,这是国外品牌做不到的。
因此,在某些应用上,先楫半导体成了市场的最优选。
而今,颇令先楫人欣慰的是,其开发社群已聚集生态圈上万工程师,他们每天都在沟通各种开发问题、积极交流开发经验。
“判断一个To B创业公司靠谱与否,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看有多少客户愿意付费用他们的产品。只用了4年时间,先楫累计近千个企业用户,说明他们的产品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一家早期投资机构如此评道,这是他认为先楫半导体已安全通过从0到1的核心原因。
03
国产MCU全面突围,重塑MCU市场格局
走过从0到1的阶段,先楫半导体后续的发展速度只会更快。
在先楫管理层看来,半导体创业公司的前行速度尤为重要,他们甚至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司名字之中: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他们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门槛极高的高性能MCU赛道,这是中国本土企业首次与海外芯片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卷速度和卷性价比,向来是国产公司的优势。在此之上,先楫半导体还要卷性能。
一面是国产MCU公司全面突围,另一面是海外MCU公司发展放缓。
近日,国际MCU公司英飞凌发布2024年第三季财报,净利润同比大跌52%,营收未达预期,因此宣布了全球裁员1400人的计划,并打算将另外1400个职位迁移至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以削减成本。
实际上,英飞凌并不是个例。ST(意法半导体)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收入为32.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3%,净收入为3.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4%;德州仪器今年二季度营收也较上年同期下滑16%,原因是工业和汽车行业需求下滑……
有分析指出,国际MCU公司之所以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近几年面临着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经济疲软导致的库存水平超出终端需求,以及电动汽车市场的复苏推迟等挑战。
而从行业竞争因素来看,在传统中低端MCU市场,中国本土MCU公司将价格战打到近乎惨烈;与此同时,诸如先楫半导体、芯旺微等中国本土MCU玩家在高性能领域的突围,也加剧了新世代MCU的竞争。
种种迹象,已在说明——MCU市场正在迎来拐点,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中。
近几年本土MCU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在面对国内外竞争加剧的当下,先楫团队仍在不断强调要敢于创新和突破,不仅是产品技术上的创新,还要敢于在各类市场应用上有所突围。
相关报告数据已表明,无论是工业控制、新能源,还是智能汽车、AI机器人,这些新兴行业最大的市场都在中国。诸如先楫半导体这些MCU创业公司,只要在一个领域站稳脚跟,后续就会有生存和发展机会。
实际上,在市场和技术叠加变化且有利于中国企业时,不只是在MCU领域,其他领域同样出现了一批走向国际的本土企业。比如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既催生了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在更细分的环节还出现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比如张江的汽车OTA公司艾拉比,高峰时1年3轮融资,本土市场份额占比迅速超越国际巨头公司。
曾劲涛同样认为,中国MCU公司未来势必会崛起并走向国际。“再过一二十年时间,中国MCU公司会在全球占据重要席位。”
尽管国产MCU在很多领域的替代率已经非常高,但剩下的技术集中度高、难以替代的部分才是先楫半导体的发展方向。
以工业控制为例,机器人手臂乃至手指动作控制越来越精准,这要求机器人关节之间实现高速工业实时通讯、精准控制马达,其中MCU扮演了重要角色。先楫芯片专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具备高算力、扩展性及兼容性强、电机控制专用外设、灵活的封装,以及高精度ADC、SDM等优势,已得到客户广泛认可。
在大环境偏冷的情况下,先楫半导体依然会在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两个月前,先楫半导体获B轮约亿元融资,宣布融资主要用于丰富先楫半导体高性能微控制器的产品线,并拓展及扩大其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和汽车电子三大领域的市场发展,尤其是加速在智能驾驶、机器人、边缘侧AI芯片等领域的开拓。
先楫半导体融资历程(来源:企查查)
习惯多做少说的曾劲涛,虽未谈及公司宏大愿景,但打从心底里相信先楫半导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接下来他要带着团队用数据交出答卷,在细分领域拿到最大市场份额。“没有做不成的理由,我们要在目标市场占到50%左右的份额。”
先楫,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