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整编后,华北野战军总兵力远超一野,为何没成为第五野战军?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11-06 10:14:36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这是继1948年11月1日颁布的《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后,中央军委又一次针对全军番号调整所作出的最新决定。

这次决定,核心内容只有一点,那就是将原西野、中野、华野以及东野的番号进行改编。

其中,西野(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中野(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华野(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而东野(东北野战军)则改编为第四野战军。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除了四大野战军之外,我军还有一支强大的部队,那就是由聂荣臻率领的华北野战军,这支部队在1949年全军整编之际,兵力一度达到了32万人。

而当时的一野,才不过区区15万人多点,还是后来18兵团、19兵团加入后,总兵力才超过了30万。

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何兵力远超一野的华北野战军,没能成为第五野战军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谈谈华北野战军的历史渊源。

一、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军从来就没有“华北野战军”这个正式编制,而该称呼只不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而已。

而“华北野战军”正规的称呼,则是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对此,有人可能会感到意外,咋会没有华北野战军这个正式编制呢?实际上真的没有,这一点,在军史中有明确记载。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军各军区的正规部队,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各大军区便开始陆续组建“野战军”这个建制。

最终,结合各部队所在的区域,我军共组建了包括华中、山东、晋冀鲁豫、晋绥、晋北野战军以及晋察冀这六大野战军建制和番号。

而在这其中,晋察冀野战军又分为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

当时担任晋察冀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的正是聂荣臻元帅,而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司令员的,则是萧克上将。

并且,他们两位在当时还担任着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职务。

这么做的目的前文也说了,主要是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所以中央军委才会决定各战略区就当时现有的兵力抽调出一部分,编为野战军。

需要注意的是,虽说野战军形成于各大军区之内,但并不意味着就隶属当地军区的建制,当时中央在《关于扩兵和编组野战军的指示》这份文件里就明确要求,“以后此类机动兵团(指野战军)需直接受中央军委以及各中央局的指挥调动,不隶属当地军区的建制。”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晋察冀的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才得以成立。

但在晋察冀的两支野战军部队成立没多久,也就是在1945年的12月份,出于各种原因,这两个野战军建制便被撤销和合并,其中,晋察冀第一野战军番号撤销,第二野战军领导机关则与冀察热辽军区合并为冀热辽军区。

这就意味着,刚刚成立的晋察冀第一、第二野战军番号没了。

一直到1946年6月,根据中央的战略决定,晋察冀军区再次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不过这次没有分第一、第二,而是只有一个番号,就叫晋察冀野战军(萧克任司令员)。

根据编制,当时晋察冀野战军下辖1、2、3、4共四纵队。

其中,第1纵队为原晋冀鲁豫军区1纵,司令员为杨得志,第2纵队为原晋察纵队,司令员为郭天民,第3纵队为原冀中纵队,司令员为杨成武,第4纵队为原冀晋纵队,司令员为陈正湘。

那么是不是到了这里编制和番号就固定了呢?并没有,仅过了半年,即当年的12月份,晋察冀野战军又一次迎来了改编。

这次改编的结果,是撤销了晋察冀野战军的指挥机构,而野战部队则归晋察冀军区直辖。

不仅如此,当时晋察冀野战军的1纵,也在野战军编制撤销后,由政委苏振华带队回归了晋冀鲁豫。

而剩下的三支纵队,则改为野战纵队。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最终的结果就是,晋察冀野战军在第二次成立仅半年后便被撤销。

而到了1947年的6月,晋察冀军区来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谁呢?正是朱老总。

朱老总来的目的,就是来帮助晋察冀军区解决问题的,在他的大刀阔斧改革下,晋察冀野战军再次组建,这次除了下辖第二、三、四纵队外,后续又新增了第六纵队。

就这样,晋察冀野战军这个番号和编制被沿用下来,并一直沿用到了1948年5月,由于当时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了华北军区,因此,晋察冀野战军也随之改编为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再往后,就是1948年11月的全军整编了。

所以,从这个历程来看,在我军的正式编制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华北野战军”这个番号和建制,之所以会有这个称呼,主要是约定俗成的叫法,该部队正式的名字叫做“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不过,不管是叫什么,当时这支部队兵力规模属实不小,且在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表现不错,但为何没能在全军整编时成为第五野战军呢?

说起来,造成这结果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战绩不算亮眼。

二、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确实是表现相当突出,当时华北是日军最重视的沦陷区,因此,当我军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时,自然就遭到了日军严酷而惨无人道的扫荡。

而就是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聂荣臻却以区区3000人马起步,最终不仅站稳脚跟,同时还建立了面积广袤、人口众多的模范根据地。

但在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华北军区却表现一般。

先是在绥远战役中,晋察冀、晋绥两大军区联手进攻,却被傅作义以少量兵力抗住,这就不说了,在大同集宁战役里,我军兵力虽占据优势,但却被傅作义围魏救赵计策所破。

最终,我军在付出了惨重损失后,只得被迫撤出大同和集宁。

之后不久,傅作义卷土重来,向华北重镇张家口发起进攻,这一次,傅作义更是狡诈之计频出,先是吸引我军主力,然后迂回哦直接奇袭张北,而最终,张家口落入傅作义之手。

由于傅作义连连取胜,导致其极为得意,甚至竟猖狂的在报纸上发起挑衅。

1946年的9月20日,傅作义就在《奋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得意洋洋的文章,其中他就提到,“被包围、被击溃、被消灭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的所谓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聂荣臻所部主力”。

傅作义的这份宣言,可谓是相当的嚣张,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确实是他打了胜仗。

也正因为在傅作义手里连连吃瘪,导致在一段时间里,华北军区部分战士甚至出现了“恐傅症”,不愿意也不肯与傅作义的部队交手。

而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敢与傅作义交手,就越会吃败仗,就这样,晋察冀根据地被傅作义牢牢的拖住,无法发展壮大。

同样是因为战绩不佳,在194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前委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的扩大会议上,周总理根据战绩,就为各战区做过排名,其中,晋察冀军区排名倒数第一。

当然,导致晋察冀战绩不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没有健全的司令部机关,缺乏足够的战将,此外,由于抗战时期时受到日军的疯狂扫荡,而为了生存下来,晋察冀各军分区只能是各自想办法,因此就有了很大自主权。

这么一来,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各自种地外,还发展了油坊之类的小生意,目的就是为了让部队活下来。

这在当时是无奈之举,也确实有利于根据地生存,但却不利于后来的统一指挥,尤其是在军事行动上,不利于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动。

做不到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自然就限制了部队的战斗力,加上在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也派了一支精锐去了东北,这更加削弱了整体战力。

种种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导致晋察冀很难适应解放战争时期的大兵团作战模式,因此导致战绩不佳也是必然结果。

而这也是为何在1946年时,晋察冀军区取消野战军编制的原因所在。

鉴于晋察冀问题较多,这才有了后来朱老总东渡黄河来到晋察冀,亲自操刀对晋察冀进行整改,而有了朱老总的坐镇,晋察冀的潜力被激发了出来,在后来的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中,果然击败了傅作义。

同时,也是在朱老总的主持下,晋察冀野战军得以再次组建,并在之后成了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但不管怎么说,在进入解放战争初期,华北在军事上被压制是事实,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后来东野入关才算彻底扭转,由于在此之前华北军区野战部队被牢牢锁在华北而无法向外发展,自然就字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改编结果,最终没有成为第五野战军。

三、

而与华北野战部队相比,人数虽说少十几万的一野,却有着相当不错的战绩。

一野的前身便是西北野战军,西北地方虽大,但却极为贫瘠,这本身就让部队在生存和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时西北有国军胡宗南部这个重兵集团。

胡宗南部在西北最高时有多少兵力呢?据统计,国军在陕甘宁以及新青等省,一共有43个旅,人数则高达32万人。

这32万人中,有大约7万人左右驻守新、青两地,剩下的25万,则全部用来对付我陕甘宁边区。

这还不算完,在这25万人之中,能称得上国军精锐的就有17万人20个旅,这些部队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尤其是其中的青宁二马更是凶悍无比。

而反观西北野战军,兵力属实少的可怜。

与其他战略区不一样的是,最早中央是没有在西北战场成立方面军计划的,所以留守在这里的部队,主要是以警备为主的部队,而人数也只有两万多人。

这两万多人,就是当初彭总在成立西北野战军时手里的全部力量。

除了兵力少之又少,装备上更是差到极点,曾经陈毅在1947年参观西北野战军后,回去就在干部会议上说,“他们(指西北野战军)每打一仗每门山炮只准打5发炮弹,迫击炮每门只能配5发到15发炮弹。”

而同时期的华野,每次外线作战,山炮每门配备炮弹150发,迫击炮则配100发炮弹。

总之就是,当时各大野战军和战略区,就数彭总领导的西野条件最苦最差,但就是这么苦的条件,彭总却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以两万多人的兵力,硬是牵制住了胡宗南的25万大军,并且还创造了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

所以,有这么骄人战绩的西北野战军整编为“老大哥”一野,也是必然的,有个形容就十分好,说一野就像是家里的长子,吃苦最多但却从不抱怨,反而处处维护弟弟们,这样的“长兄风范”,也无愧于“第一野战军”这个番号。

3 阅读: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