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这匹曾经的“黑马”,如今似乎有些跑不动了。一月销量近乎腰斩,让人不禁疑问:这究竟是短暂的“打盹”,还是长期困境的预兆?春节假期、行业周期,这些常见的解释似乎不足以完全解释如此剧烈的波动。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隐藏在其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之中,隐藏在那个被称作“脉冲式订单”的特殊现象里。
想象一下,一个水库,平时涓涓细流,突然一场暴雨,水位暴涨,看似储水丰盈,实则危机四伏。一旦雨停,水位迅速回落,甚至干涸见底。赛力斯的订单模式,就像这个水库,华为的发布会如同暴雨,带来短暂的订单高峰,却难以持续。2024年问界M9上市,余承东的发布会直接推动大定订单周增长1万台,全年累计突破20万,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然而,这种依赖单一事件驱动的模式,注定难以持久。没有持续的“降雨”,水库迟早会干涸。一月销量的暴跌,正是“水库”见底的警示。
传统车企的订单获取,更像一条稳定的河流,4S店网络如同遍布的支流,汇聚成稳定的客流量,订单分布相对均匀,即使季节性波动,也都在可控范围内。而赛力斯,过于依赖华为的“甘霖”,自身“蓄水”能力不足,一旦“天不下雨”,便陷入困境。
这种依赖性,也体现在产能上。2024年,问界系列产能极限约为每月3万辆,而华为发布会带来的订单却远超负荷。这就像一个容量有限的水桶,却要接住倾盆大雨,最终只能溢出浪费。订单积压、交付周期延长,这些看似“幸福的烦恼”,实则透支了未来的需求。没有匹配的产能支撑,“脉冲式”订单带来的只是短暂的虚假繁荣。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力斯对华为的依赖,不仅仅体现在订单和产能上,更体现在品牌上。问界系列占据了赛力斯销量的大部分,而问界的市场热度又与华为的营销资源紧密相连。华为的“光环效应”固然强大,但也让赛力斯自身的品牌建设显得黯淡。长期来看,这种“借光”的模式,不利于赛力斯建立独立的品牌认知,更无法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赛力斯的困境并非个例。其他新势力,如理想、小鹏,一月销量也出现了环比下滑,但赛力斯的跌幅更为显著,这更加凸显了其订单模式的脆弱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凭借多元化的渠道和稳定的产品迭代,在一月依然保持了增长。这说明,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稳健的“基本功”比昙花一现的“爆发力”更为重要。
那么,赛力斯该如何走出困境?答案或许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订单模式,从“脉冲式”转向“长流式”;二是强化品牌独立性,从“借势”走向“筑势”。
改变订单模式,需要赛力斯构建更加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减少对单一营销事件的依赖。线下体验中心的建设,精细化的用户运营,都是重要的方向。收购“超级工厂”提升了产能,但渠道建设同样不容忽视。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才能将“雨水”均匀地引入“水库”,形成稳定的“水流”。
强化品牌独立性,则需要赛力斯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定义上加大投入,打造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问界M8的推出,或许能在短期内提振销量,但长期来看,赛力斯需要摆脱“华为代工厂”的标签,建立起独立的品牌认知。这需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例如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还需要在产品设计上更具特色,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赛力斯的案例也给其他新势力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忽视自身能力建设,最终只会陷入被动。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拥有核心技术,建立起独立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赛力斯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既有的合作模式、市场环境、竞争格局,都对其转型提出了挑战。例如,如何平衡与华为的合作关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差异化定位,这些都是赛力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此外,数据也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这也给赛力斯的转型增加了难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0%左右,增速较前两年有所下降。在市场增量放缓的情况下,赛力斯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才能保持竞争力。
赛力斯的未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如果能够成功转型,从“脉冲式”走向“长流式”,从“借势”走向“筑势”,那么它依然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如果依然固守旧有的模式,那么等待它的,或许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总而言之,赛力斯的一月销量暴跌,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其商业模式弊端的一次集中体现。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赛力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订单模式,强化品牌独立性,构建更加稳健的增长引擎。 这不仅关乎赛力斯的未来,也对其他新势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独立品牌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最终赢得胜利。这场“赛跑”,才刚刚开始。
四不像,在华为专卖店,华为实则又不负责,怪胎
这是友商吗?问界1月车比去年12月多卖了2万多台,何来销量折半?
定价太高了 降十万还能考虑
太贵了,全系至少降20%才行,再开发更高价格区间的产品
如果不是以华为噱头有几人识得赛力斯
就是做小康面包的水平,跌是肯定的[得瑟]
情怀类的东西,就以情怀待之,不要花钱
整天捕风捉影,唱衰这个唱衰那个,能干点人事吗
赛力斯不与华为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难道是要另外搞个灵魂出来才行吗?别去祸害赛力斯了。
就你能耐大,春节一个月的销量能说明什么呢?我也是做销售的,这这种特殊月份时期的销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你看看现在有多少原来的品牌4S店,现在都在加班加点的改成问界联营店,半年后你再来叨叨吧!
太贵了,都是30万以上,而且车还巨大。
买个A4,剩下的钱养车[呲牙笑]
现阶段电车都是试水,过几年再看有几个活下来
赛力斯关我华为屁事
买车的有几个懂车,跟风而矣
赛里斯这个名字就很奇怪,希腊神话里的
拿虎皮扯大旗 这样的车我根本就不看好
该买的都买了,不想买的便宜也不买,所以就卖不动了,新能源反正是不坑穷人😄
不是华为吗?怎么变赛力斯了?[思考]
分流了
从电池入手!
长远来看吧,着啥急
没买M9的原因:感觉增程鸡肋,纯电呢续航一般
除了智驾,还有啥?要外观没外观,要技术没技术的,整天吃老本!!
明明质量和销量越来越好,何来腰斩?
智能驾驶今年会全面普及更多的车型和品牌,价位更低更多的选着。
忽悠人大神
因为中国大多数是平民,不是无量仙翁,
一箱油干到500公里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