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话里,纣王施行暴政,使得诸侯各自占据一方,争斗不停,让百姓深陷苦难之中。元始天尊知晓天机,推断出商朝的命运即将终结,因而派自己的得意弟子姜子牙,带着封神榜,去寻觅真正的天子,把百姓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创立一个新的王朝。
【01】
姬发,乃是周人部落首领西伯侯姬昌的二儿子,他的大哥伯邑考为人忠厚且关爱百姓,很受民众拥护,按说该是周人日后的带头人。但是,位于东方的强大殷商对周人的兴起感到十分不安。
周王把姬昌关在羑里,又极其残忍地将在商朝当人质的伯邑考给煮了,做成肉羹硬让姬昌吃下去。这仇恨简直深如血海!在危急关头,姬发拿宝马和美女去讨好纣王,这才让他父亲被放了出来。然而,这份仇怨就像旺盛的大火,在姬发心里不停地烧着,从此,复仇的念头深深地扎根在他心中。
没过多久,姬昌离世,在他治理下的周人,实力跟以往大不相同,出现了天下三分之二都归周的形势。姬发承接父亲的志向,成为周人的新一任领袖。然而,他并未匆忙安葬父亲并继位,而是有个让人吃惊的行为——带着父亲的遗体,把灵位绑在旗杆上,打着父亲的旗号集结军队前往孟津,打算征伐殷商。
首次的孟津会盟,虽说不少诸侯都予以响应,然而几个实力颇为强劲的大诸侯却并未现身。姬发心里清楚,当下时机还不到,只得宽慰众人各自离去,接着等候那能够报仇雪恨的契机。
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商朝的统治越发腐败,纣王的残暴统治使得百姓们痛苦万分。姬发一方面大量招募士兵,把反商的部落和正义之人联合起来组成联盟;另一方面,推行仁政来赢得人民的拥护。他悄悄地积攒力量,为即将来临的决战时刻做好了最为充足的准备。
【02】
公元前1046年,好时机总算出现了!纣王的军队差不多都被调去东夷镇压叛乱,朝歌内部变得很空虚。姬发果断行事,任命姜子牙做三军大统帅,在孟津又一次举行会盟,八百诸侯都积极响应。他带着5万的盟军,气势磅礴地向距离朝歌城70里之外的牧野进发,并在那里举办了誓师大会。
姬发左手握着黄钺,右手举着饰有白色牛尾的令旗,大声喊道:“将士们,咱去朝歌把本就属于你们的东西夺回来!”将积攒多年的屈辱和仇恨一股脑儿地发泄了出来。
这会儿,纣王从那酒池肉林的奢靡享受里回过神来,匆忙征来七十万兵马,出城去迎战。哪承想,两军刚开始打,让人吃惊的事儿出现了!纣王那由商人、奴隶以及俘虏构成的军队,一个接一个地反叛,把武器扔了就投降了。纣王的大军一下子就垮了。姜子牙顺势猛追,把朝歌城给紧紧围住了。纣王明白没希望了,就爬上代表着权力和财富的高台,自己把自己给烧没了。
姬发瞅见了纣王的尸首,想起父亲和兄长被其所害,心中愤恨难平。他径直向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接着用斧子砍掉纣王的脑袋,并将其挂在旗杆上让众人观看。至此,商人统治的时期结束,周人成为了天下新的掌控者。
公元前1046年,姬发创立了周朝,把都城定在镐京,成为了天下的主宰,后人将其称作周武王。然而新朝刚成立,他一点儿都不敢放松。本来是个弱小的国家,一下子变成了天下之主,这难免会让人嫉妒,不少诸侯心怀不轨。商朝虽然被灭了,可它的遗民力量还是不能轻视,周边的戎狄也对周朝垂涎欲滴。这些情况,随时都可能危及周朝的统治。
为了收服人心、稳定天下并强化周朝的统治,周武王实施了一连串影响重大的变革。他实行分封制,把兄弟与功臣安排到各个地方设立诸侯国,以此来监管殷商的遗民以及抵御戎狄,守护周朝的统治;以宗法制明确诸侯嫡长子继承的世代传承制度,增强王权并巩固内部的安稳;凭借井田制汇聚贵族宗室的力量,使百姓能够有田耕种,过上安稳的生活。
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周朝的统治慢慢稳固下来,出现了“整个天下没有一处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的状况。然而,繁多沉重的事务使得周武王身心疲惫,最后身患重病。他将辅佐政事的任务交给了具有治理国家才能的四弟叔旦,在完成权力移交后,他才放心地离世了。
【03】
说起周武王姬发的这辈子,他虽说当上了天下之主,可一天当君王的快活日子都没享受过。为了能达成复仇的誓言,让周朝的统治安稳下来,他起早贪黑,不停地努力,最后成功实现了消灭商朝、建立周朝的伟大事业。他那出色的军事本事和政治头脑,让他变成了西周王朝了不起的奠基人。
武王伐纣,乃是商朝衰落周朝兴起的关键节点,更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孟子对其高度赞扬,称其“拯救百姓,讨伐有罪之人,顺应天意,执行正道”。武王所建立的周朝,存续了八百余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定者。
其政治组织里的分封制、社会组织内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以及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对中国的影响长达三千多年之久。就连身为商族后人的孔子,都对周朝极为认同,感叹道:“多么丰富完备的文化啊,我遵从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