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三分之一的革命生涯在日本度过。陈独秀四次在日本留学。

楠慑虎 2024-10-17 16:51:25

孙中山30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的是在日本度过。日本是孙中山最安全的流亡之地,避风港和中国之外的革命大本营,清政府政府曾多次要求日本政府逮捕孙中山,但是都被日本政府拒绝。如果没有日本政府的庇护孙中山早就被清政府捉拿处处决。孙中山在日本不仅受到了很好的庇护也取得了日本政界,商界,军界,文化界以及华侨和中国留日学生大力援助。他先后在日本成立了兴中会横滨分部,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等革命团体,这些革命团体是推翻清政府的决定力量。另外辛亥革命革命的二号领袖黄兴也是在日本留学时接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且在日本孙中山相识成为孙中山的最得力助手。清末民初,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多达十万。大批留学日本的把日本的民主思想和尚武精神带回中国,影响了很多热血青年,对武昌起义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先后逃到到日本避难。由此可见,日本和孙中山领导中国辛亥革命的有密切关系。另外, 由于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日本的传播比在中国早很多年。因此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一生曾经四次去日本留学或者或者避难。

中共的另一位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也曾经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三年多。

周恩来总理早年在日本留学两年。以上三位伟人都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初次接触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六年左右。他在留学期间受进步民主思想的影响剪掉辫子,作出了弃医从文的重要决定。《共产党宣》的翻译者陈望道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他在留学期间结识了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并且阅读他们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国第一本《共产党宣》就是陈望道根据日文版的,《共产党宣》翻译而来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正是在《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下,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可见,《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0 阅读:3

楠慑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