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粽”点!粽子这样吃,控糖不发胖→

纳久在记录 2024-06-06 10:00:48

端午节

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正所谓,无粽子不端午

作为舌尖上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这一天,自然少不了

得品尝几个软糯香甜的美味粽子

享受着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

常言道~

粽子我所欲也,健康亦我所欲也

粽子与健康可兼得也

健康吃粽,岂不美哉

本期健康科普,小禾联动了

内分泌科、消化内科、营养科

大咖“粽”动员,把健康送给您

提前祝屏幕前的禾粉们:

端午安康,“粽”享健康

粽子的营养特点

吃粽子是端午节重要的仪式之一,既包含着我们对先人的缅怀,也传递着保持健康体魄的美好愿望。虽然,近年来的粽子口味越来越多样,各种甜口、咸口的种类多不胜数,但万变不离其宗,粽子主食材都是糯米! 但是糯米属于高GI(高升糖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慎食。

内分泌科:先冷藏,再加热

由于粽子是高GI食物,容易迅速提高糖友们的血糖水平,因此建议糖友们减少或避免食用粽子。但~美食诱惑总是让人难以抗拒,为此,内分泌科给糖友们支一招:在享用粽子时,如果选择了速冻粽子,只需简单加热即可食用;如果购买的是新鲜或真空包装的粽子,建议先冷藏 24 小时,然后再加热并待凉后食用。

这是因为在低温下,糊化后的淀粉会发生回生反应,改变其结构,使易消化的淀粉部分转变为不被小肠吸收的惰性淀粉。惰性淀粉相较于普通淀粉会导致更小的血糖反应。而且,惰性淀粉的形成和结构变化是不可逆的,即使粽子重新加热后,低温生成的惰性淀粉依然存在。因此,事先冷藏再加热食用粽子有助于减缓血糖波动的幅度。这样的处理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血糖的大幅度波动。

消化内科:细嚼慢咽,避免积食

每年端午节前后,因积食到消化内科看诊的患者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粽子的结构特性,通常在包装时会将糯米填充得很实,容易导致人们过量食用,难以被胃肠道充分消化。

因此,消化内科专家建议大家:粽子必须蒸煮至熟透,未煮熟的粽子不仅口感不佳、难以消化,还可能引发肠道疾病。在享用粽子时要注意细嚼慢咽,过快进食容易导致食物在体内积聚,增加肠胃负担。细嚼慢咽则有助于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

特别是对于消化功能较差的人来说,吃粽子的“时机”应选择在两餐之间,或者在正餐时食用,不可将粽子当作早餐或夜宵。这是因为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胃肠蠕动速度较慢,未消化的粽子如果停留在胃中过久,会刺激大量胃酸分泌,容易引发胃痛、胃胀、胃肠道炎症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消化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营养科:替代主食,找个“搭档”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这种谷物类食材富含碳水化合物,在饮食中被归类为主食。因此,在享用粽子时,要注意替代主食吃,尤其是对于高血糖、肥胖、老年人和儿童等人群。

可选择小巧的迷你粽子,以控制摄入量。在粽子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咸口味的瘦肉粽或杂粮粽,避免选择糖多、油多的粽子,例如需要额外添加糖浆或豆沙馅的品种。

此外,搭配绿叶蔬菜、豆制品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促进消化,减轻肠道负担。这不仅有助于保持膳食平衡,还能增加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另外,在享用粽子后约一小时,喜欢喝茶的人可以选择绿茶、红茶或普洱茶,这些茶饮有助于解腻和促进消化。

端午临近,粽叶飘香

为了健康

小禾提醒广大禾粉们

切不可尽情放“粽”哦!

点赞、收藏、一键转发

快把这份端午“粽”享安康的锦囊

分享到「相亲相爱一家人」吧~

0 阅读:20

纳久在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