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人常说"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当繁华落尽,方知素淡为真。素,并非寡淡,而是删繁就简后的沉静,是尘世浮华外的良方。
一方小院,不求朱漆之艳,不慕琉璃之华,以清素容纳四时,以素淡滋养人心,才是人间难得。素雅小院,最养人心。

一庭素色,清气出尘
小院不必华美,高墙深瓦未必胜过柴扉竹篱。几竿修竹,一泓清池,春日新绿盈阶,秋夜疏影横窗,四时流转,清气出尘,自有风骨。
窗下旧木几,瓦罐插几枝野菊,雨打芭蕉,风摇竹影,院中一隅,便是最好的画境。

这般院落没有园林的精雕细琢,却自有古意,容得下云影徘徊,听得懂竹露清响。
院子越素,越能见山水本色。素砖素瓦,映照天光云影;素木素石,承载四季流转。不施粉饰,反添静谧之美,不刻意雕琢,反显自然之真。

素淡光阴,洗涤尘心
素雅的院落,藏着最温厚的时光。晨曦未起,微风拂帘,鸟雀呢喃;午后闲坐,煮茶温书,时光淡然。
素淡光阴,最懂天地之大美。春看新韭破土,夏听骤雨敲盆,秋扫银杏铺金,冬候寒梅吐蕊。日子,在简素中越显本真。

炊烟起时,木柴噼啪作响,素手煮羹,粗陶盛饭,一粥一蔬,最是让人踏实。
有人向往高楼霓虹,有人沉迷繁华万象,而院中人只愿以素朴光阴,换一份心无挂碍的自在。

人心越素,心境越远
人心越素,心境越远。素心非避世,而是如文震亨《长物志》所言:"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在寻常烟火里修得澄明心境。
居于院中,人不必戴珠翠,也不必饰华服,任由粗布衣衫沾着泥土与墨香。

种菜时学陶渊明“带月荷锄归”,读书时效仿苏东坡“无事此静坐”。偶有客至,清水煎茶,落座对弈,亦成雅集。
守一方净土,养一颗素心,浮华看淡,删繁就简,方得从容。

今人常叹焦虑无处安放,殊不知,真正的慰藉,藏在删繁就简的智慧里。
余生,向素雅院子,借三分素意。看竹影扫阶,听雨打芭蕉,望瓦当承月,如此,便会照见生命本来的清明。
- End -
来源|黛青,图片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