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as全球设计董事 温子先
建筑,经历时间,也在时间里被反复打磨、洗礼。
建筑师,不同的时间上,也有着不一样的状态侧写。
此次,建筑档案跟随建筑师温子先走进了他的设计世界,以太湖石为蓝本的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灵感源自基隆河畔鹅卵石的台北砳建筑、描摹古代竹简的重庆新华书店、源于“九龙图”的横琴国际金融中心……走进温子先的建筑设计,注重形式的表达,触及文化与历史的呈现,在强烈的地域属性之中上演着一幕幕生动的故事。身置空中院落之间
空间之间的文化与想象
当初在清华兼任建筑系教师时,接触了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项目,在苏州园林考察期间,发现了湖边特有的太湖石,它虽然经过多年风雨侵蚀,却依旧灵动地向世人展现着不同姿态。古代文人大多喜欢观赏太湖石,因此,太湖石成为了中国文化重要元素的一部分,亦被誉为“学者之石(Scholar Stone)”,不仅极具当地特色,更与学术涵义紧密相连。
以苏州太湖石为蓝本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
近距离观察太湖石时可以发现,它的孔洞是一个冬暖夏凉的生存环境,当中生存着许多微型生物在里面形成一个生态体系。将石头放大,做成不同的切片,由外到内可以看见不同角度的侧面,每一面都会形成不一样的空间想象,而中间的空间,便成为联动一切空间的内核,依托于此实现了彼此分离又相互连接的自有空间原型。
彼此分离又相互连接的自有空间设计手稿
设计保留太湖石的组织形态,通过切割的手法将内部错综复杂的孔隙暴露出来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的设计理念以太湖石为蓝本,并保留其内部错综复杂的生态结构,将建筑物打造成为兼具采光、通风、交互功能的生态空间,以此成就本项目与一般建筑的差异性。
外部切割成四方体块状,中间的四个孔洞设计将建筑的四个功能完全分割开来,使得室外的空间环境、空气、阳光,能够自然地穿透到建筑内部,并在内外连接方面采用了多种设计手法,使人无论身处何处,都仿佛走进苏州园林,在享受曲径通幽的巧妙时,也可在景观与建筑之间随意穿行,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体会。项目本身如同是一场空中造园,生于“院落构想”的立体空间院落形态,至此,造就了一座通透、自然的“空中院落”。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心楼夜景
建筑中融入了节能观念,贯穿东、南立面的孔洞,夏季促使凉爽的自然风流入建筑内部;西北立面为坚固的实体,冬季可阻挡寒风进入室内。不同高度的孔洞相互配合,在建筑空间内部创造了一个立体的苏州园林。
置身大学校园之中,在独有的土壤上,融入中国文化与历史,赋予这块土地一种新的价值和内核,将当地人文与建筑结构美学完美结合。
硬壳 软质
破局城市需要文化的滋养
顺着山城重庆拾级而上,发现周围的城市环境有些“硬”,不由联想到古代用竹子做成的书卷,这个概念也恰好契合着新华书店的建筑文化立意。环视四周,位于山地之中、山坡之上,台阶成为了城市最重要的一部分,极好地呼应着“城市梯田”的地理文化意象,“书卷缱绻掩山城”的设计理念也由此产生。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项目鸟瞰
建筑立面犹如一卷正在缓缓展开的书,过程自然流畅,不经意间散落出层层跌落的台阶,象征着智慧与知识。退台式的建筑设计不仅与“山城”重庆的优美地貌相呼应,更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呼应共鸣、相得益彰,从而,重新激活重庆的城市风貌,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不留痕迹地植入进城市的视野之中。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项目以书卷为灵感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项目高约300米的超高层综合体,项目核心是新华书店,在未来将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书店之一,所以取“书中自有黄金屋”之意,命名为黄金屋。
项目处于城市中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立体的商业综合体,涵盖有书店、商铺、餐饮、写字楼等多元业态共生共存的局面。在设计之初,将空间分为不同的人群聚集区,构成多种不同的空间模块。
三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广场通过大型飞天梯与商业街区和生态露台相连,书店倾斜的屋顶及裙楼的文化广场设计,为人们的时尚生活及娱乐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文化活动目的地。空中文化广场丰富并延伸了解放碑广场的公共空间,在熙熙攘攘的商业中心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宁静环境,以供公众日常休闲与活动。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项目中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延续进建筑物的创意设计手法,不仅使城市生态问题得到了解决,竖向交通联动与交互的问题也得到了良好改善。了解到重庆人热爱美食,也喜欢户外空间的各种活动,因此设计时将重心向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偏移,在书卷轮廓的三层阶梯式楼层中,每一层中都设有餐饮区,同时具备室外活动空间,人们可以与大自然来一场亲密接触。亲人的空间尺度与人性化的设计,良好衔接了人文内涵和空间功能,让外观和内部空间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自然流转中岁月的痕迹
是人类文明永恒的记忆
砳建筑位于台北南港,其附近的基隆河边有很多鹅卵石,圆润光滑,形态优雅。在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大自然冲刷后,它们充满了时光韵味和生命质感。
漫步河畔,俯身随手拾起一颗鹅卵石,建筑的灵感也因此而来,一座体现自然生态的建筑由此诞生。
台北基隆河畔的砳建筑
建筑向环境借了自然之“形”,一座充满生气的、会呼吸的有机体由此而生。建筑外观由一大一小两个“鹅卵石”组成,玲珑精致的外形,令人眼前一亮。建筑的立面,一整面绿植墙,被绿色植物铺满,层次错落有致,为这冰冷的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机。
独特的日照生态遮阳设计,使炙热的阳光不会直接照入,而是通过折射,构筑出柔软温存的活动空间。空间内的钢架导引着热气向上流动,在夏天不需要空调也可以创造清爽凉快的环境,还可以节约能耗。同时植物对室外空气进行过滤,使办公大楼内的空气更为清新宜人。
台北砳建筑立面中的绿植墙
该建筑是一座写字楼,其中每层的一侧都有阳台,可俯瞰城市,将美景尽收眼底;并且每三层设有一个共享城市客厅,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咖啡厅、烹饪间、小型图书馆和讨论区等不同功能,打造出兼具舒适性和启发性的创意办公、交流环境,让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工作间隙的惬意。
项目中设有城市客厅与公共空间
室内空间的多样性也通过建筑北端和南端的户外露台延伸至室外,与丰富多彩的立面效果完美呼应。“城市客厅”的存在,使建筑不再是以往人们印象里刻板、遥远的庞然大物,而是充满生气、会呼吸的有机体。
有意思的是,这座建筑名字为“砳”,看起来也像极了两个石头的形状。独特的造型在传达圆润和优雅的美学理念的同时,兼具力量和个性。建筑的“卵”状外形作为生命的初始形态,隐喻地区的复兴,更是知识的孵化器。同时,卵石由河入海的生命历程,也象征着作为台北新生力量的南港科学园区的全新出发。矗立在台北基隆河畔砳建筑,重新定义了作为台湾新兴区域的南港科学园区的天际线。
新城与旧城之间
艺术给予场所内核
深圳水贝国际是深圳旧城改造再生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以融合特力-水贝国际、5A甲级写字楼以及珠宝首饰交易中心三大功能为一体。建筑造型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图腾“竹”,取其蓬勃兴旺、品行高洁之意,模仿竹节生长的形状,寓意未来城市发展“节节高升”。
施工中的深圳水贝国际现场照片,摄影:CreatAR Images
塔楼部分体量层层升高递进,形似竹节生长之蓬勃姿态。竹节处的切割层恰好对应避难层,设计巧妙利用空间,在此营造出大量公众平台、空中花园,配合以绿化和生态空间,增强其实用性与适用性。裙楼外形仿佛宽大的竹叶,将分布在裙楼的商业、室外景观楼梯、公共平台、生态屋顶花园及作为珠宝展示中心的艺术中心包裹环绕,与塔楼自然生长的主体形成呼应之态,在城市、文化、空间与人之间建立了一个可交流的文化艺术聚居地。
面朝高速路的立面,设有一面天眼巨型LED屏,通过丰富的信息量和文化视觉体系与整个城市形成互动,展示其独具特色的个性网红形象和都市流行风向。
正在施工中的深圳水贝国际,摄影:CreatAR Images
传统的文化符号
开启城市新的篇章
中国古典文化的记载中,蛟龙出海能够呼风唤雨,也象征着一种新生的力量冲破困难。从中国古典绘画经典南宋陈容《九龙图》中汲取灵感,珠海横琴国际金融中心“蛟龙出海”的轮廓由此而来,寓意着这片规划中的金融新区将来能够蓬勃发展。
设计力图将中国龙文化的精髓,铸造于横琴新区的核心,在十字门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上,树立震撼人心的时代城市建筑丰碑。站在远处看,建筑四栋塔楼挺拔矗立,它们仿佛是破海而出的4条神龙,在裙楼处融为一体形成底层扭转有力的龙尾,象征着横琴汇集了珠海、澳门、香港和深圳的城市精华,成为珠江口超级大都会的一颗明珠。
施工中的珠海横琴国际金融中心, 摄影:CreatAR Images
外立面采用玻璃和金属面板材料塑造建筑形象,首层大楼的入口上盖雨棚,如同脱落而下的巨大帷幕,在风的作用下扭动,随着风的戛然而止,水平褶皱的帷幕恰好包裹起整个高挑的展览空间。项目在设计综合体塔楼位置时采用了全新的方式,将塔楼与裙楼接合处的直线条牵引拉长,使塔楼的外墙得以延伸成为裙楼的屋顶。
正在施工中的珠海横琴国际金融中心
温子先在珠海横琴国际金融中心施工现场
地标性建筑,代表着每个地方的地域特性,只有与城市相关联的文化记忆、历史内涵才可像故事一样,打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经受住时间的锤炼。
建筑在设计的路上就是要弄明白环境的内涵是什么?形貌要表达的是什么?通过设计怎样把灵感、想法、理念具象化,并建成一个优雅的艺术品,以此反映城市精神,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建筑的地方属性。
建筑不只是一个盒子,简单地进出来去。
对城市而言,建筑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也即人们常说的艺术性特征。
本文图片由Aeda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