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珩:走进建筑,建筑就在这里

构筑空间 2020-03-30 17:27:18

建筑师刘珩

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以精神作为基底,一个建筑空间可以分解成许多不同的组合,渗透性的空间质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形成一个建筑的“灵动之处”。人们在这样的建筑中感知空间,同时也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设计,正是这样一场“化整为零”的艺术。

建筑必须与人的活动有所关联

上个世纪90年代,加州的创作氛围很开放,是加州地域现代主义学派特别盛行的一段时间。我的导师是来自奥地利的移民,我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新加州学派的风格,很简约,但材料、质感以及所反映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地域性的色彩。这位导师的创作风格对我现在的创作都依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现代主义更强调的是一种更加流动的创作手法,会磨灭一些地域性,特殊性和具体性的问题,而呈现比较普适性的风格。建筑不仅仅是与人的视觉接触,更重要的是与人的身体在接触,不仅是看见了“建筑在这里”,还要走进去感受“建筑在这里”。一种地域、具体场地带来的关于材料、材质、结构的元素赋予了现代主义简约风格,正是这些具有生命感染力的元素才可以带来更多个性化的表达。这种体验不只是把一个空间建立起来,而是同时通过材质、材料去改变空间与人的距离,建立一定联系,赋予空间一些触摸感,毕竟人的感受与情绪也是建筑的一种色彩。

NODE 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展览于“深圳-ness:空间衍异”的作品《深圳拼贴 》

如果建筑只是在田野中,而不是在城市中,就错失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因为它丧失了与人的互动和关联。只有通过城市设计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把人、建筑、城市形成一个关系网,建筑才是有效的,才会真正对人的生活起到作用。

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是可以反复琢磨的空间作品,但这只是建筑的一方面。在城市中,在人的社区里,建筑的功能性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层面,每一个建筑都具有公共性的部分,建筑不再是一件孤独的存在。作为建筑师不仅需要考虑建筑的室内空间,考虑它与使用者的关系,还要考虑建筑跟城市的关系。建筑会因此不再只是一个具有雕塑感的静态存在而成为更加灵动的状态。

这要求建筑设计本身是一个可变的过程,而不应死守一种模式。本着这一原则,我的建筑创作中都会有城市设计、公共性的一面,尤其是当代城市生活在日益复杂化,我比较倾向于将城市公共与建筑变成同一创作过程,最小的建筑就可能会导出一个“最大的城市”。我认为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应该跟时代平行,这是建筑内在精神的呼应。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深圳-ness:空间衍异”中大型空间装置《模糊密度》

空间与人的体验结合才有生命

空间质量是建筑设计需要实现的一个目的,对于建筑内在精神的挖掘,离不开对空间质量的关注。

对于空间设计来说,空间有两个层面的密度,第一种是硬密度,这是可以看得到的,还有另外一种我称之为“第二密度”,是软性的,即在一定的空间里能够容纳多少功能。硬密度可以第一时间量化,而软密度是在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比如现在所强调的空间复合性功能,便是对空间软密度的一种演绎。

北京大半截七号胡同临时改造

建筑原本就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功能组合,正是这种复杂性才能够给人带来多元的体验感,这便是我一直极为看重的建筑所具有的渗透性质量。复合性建筑可以有一些延伸的功能和空间,这些精神基因甚至可以让它在未来通过再次设计使得既有功能产生新生的状态,这是一个建筑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基底。

当下,我们经常会接一些大的项目,如果要在一个大的场地上做100万平米的会展中心,我首先一定会问自己,这样大尺度的建筑应该怎么做?

多年积累的建筑设计经验使我更倾向于一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因为人的感知有一定范围,往往只能在一定的空间里去感知自己的存在以及在空间里的关系,将大而“整”的空间或场地分解成小而“零”的与人关系刚刚合适的空间或多个组合,每一个组合都不一样,每一次体验也都不一样,这就是渗透感。把大体量的建筑化解成特别灵动的细节,这些灵动之处就是建筑师构建的空间变化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

克罗地亚Dubrovnik小城的社区改造(刘珩摄)

在我看来,一个建筑实际上是一座城市,城市有自己个性的同时也可以包容一些多元性与复杂性,人在其中能得到不一样的体验。我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建筑,外表看起来不那么炫丽,但每天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有新的发现和新的体验,这会给你所创作的空间带来另外一种生命,那便是时间的生命。时间的延长与变换都与人的感受关联、渗透,建筑不完全只是功能的承载,而是要超越功能变成可供人体验的空间。

差异化的小空间给人带来的感受合力往往会超越其作为一个整体给人的感受,就如同一个100万平米的大体量建筑其中的每一个10万平米的空间都像一个小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或者面貌,这能让人看到超越100万平米的建筑。一个8千平米的公共绿地看上去只是一个公园,但里面有30个小房子,穿梭于不同结构时,就像在体验30个不同的建筑,人的空间体验感是被极大化了。在30个100平米的密度中创造出30个不同的100平米空间,跟30个一样的100平米空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深圳留仙洞万科云设计公社

建筑应该具有这样特殊的气质,合在一起是整体性非常强的建筑,内部又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个体,这正是建筑师要做的事情。如果在有限的土地上,能够把所创造的空间类型极大化,使得大家可以在这个空间里通过很多不同的互动,产生一些不同的感觉,这种建筑是没有压迫感的,它跟人的尺度处于一种接近的状态,而不是孤立在人眼前的庞然大物,可以让人走进去,找到自己与空间的联系。

最好的建筑是能够感染人的空间

在我心目中,最好的建筑依然是能够感动我的空间,就像当年我在罗马万神庙中找到的感觉。那一刹那,我找到了人与空间、人与光影之间的关系,这种强烈的感受是不能够被磨灭的,甚至在每次做设计的时候都萦绕在我心间。

人和空间同样重要地存在于某个当下,有时候我们过于强调建筑,可能会忽略了人的感受,毕竟密度与尺度的平衡是很难的。

然而,一个空间只有跟人有关系,人才能感知它的存在,也感知自己的存在,这才是空间价值的体现,如果人根本不能体验到一个空间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个空间的价值就黯然了。无论是大空间,还是小建筑,面对任何一个尺度的任务和场所,通过建筑师之手,都能化为与人有关的东西,做建筑有意思的地方也正是在于此,这是我作为一个建筑师的追求和创作的动力。

深圳福田婚礼堂

何以创造最贴切最合适的空间,应该是建筑空间所在地方的场所精神所赋予的。这种场所感并不是指最好的场所,而应该是最合适的场所。每个设计都不一样,这个设计并不比那个设计更好,只是这个设计用在这里是最合适的。

建筑设计中对于细节的打磨和空间的处理方式,其实很像一个游戏的设计者,在空间中做了很多复杂性的处理,让空间变得有趣、跳跃而灵动,这种叙事方法和路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复杂性中抽离出很多东西是我的日常工作,由空间质量导出的空间体验也成为了建筑的生命活力,其意义是放大了即刻的感受,使得每一次感受,每一个动作,都成为一个精彩的片段。

作为建筑师,不论在创作过程中的状态是松散还是紧张,最后转化成建筑时,应该是回归到轻松的状态,最终所建造出来的空间,是应该让人感到优雅、放松。

深圳福田婚礼堂

当下社会很复杂,人每天都生活在不确定之中。在这样的状态下,如何保持创作的弹性,是我想追求的一种心态。实际上人与建筑存在统一性,在这个快节奏、充满焦虑的时代里,建筑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特别轻的,不让人感到压力,这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把这种密度在现实空间中完成转换。

建筑师是一个可以不断磨练、提升的专业,所以很多建筑师活到百岁,还始终在创作。

建筑师在面临不同的场地与具体任务时,始终需要不断向自己挑战,因为建筑设计用一种固定的手法是不行的,设计没有唯一性,这也正是建筑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如果你的创作和思考在每一天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不是重复工作的结晶,这样做设计,才会让人觉得从事建筑行业是特别令人骄傲的。

本文图片由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提供

0 阅读:8